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永昌縣地處河西走廊東部、祁連山北麓、阿拉善臺地南緣。東鄰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與肅南接壤。位於東經101°04′—102°43′,北緯37°47′—38°39′。東西最長距離144.8公里,南北最寬距離144.55公里,總面積7439.27平方公里,總人口24.3萬人,轄於中國鎳都——甘肅省金昌市。

土地面積

永昌縣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7439.27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115.91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5.6萬畝,水澆地佔90%以上;園地面積1.71萬畝;林地面積29.68萬畝(人工營造林14.86萬畝);草地面積669.99萬畝(包括天然草場662.66萬畝、人工草場0.48萬畝、半人工草場6.85萬畝);水域面積3.22萬畝;居民點、工礦用地13.78萬畝;公路、鐵路用地1.82萬畝;未利用土地338.40萬畝。

地形地貌

永昌縣地形複雜,山巒起伏,河渠縱橫,川原山峰相間,戈壁綠洲相連。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永昌縣風光(20張)境南祁連山層巒疊嶂,境北龍首山巍峨綿延,大黃山、武當山夾居其間,形成縣境內3個隆起帶、兩個狹長走廊平原和一塊殘丘戈壁荒漠區。地勢走向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冷龍嶺主峰海拔4442米,為縣內最高峰;東部戈壁沙漠區的張家坑海拔1327米,為縣內最低處。縣城所在地海拔1978米。

1、南部中、高山山地包括縣境南的大黃山和祁連山冷龍嶺、北松林、蓋掌大坂等一系列的平緩山脈和山間盆地,海拔在2500—4000米以上。陰坡有成片天然喬、灌林覆蓋,陽坡為山地草場,為該縣主要的林區和牧區。

2、中部低山丘陵地區包括龍首山、枸子山、武當山、風門山、龍口山等屬龍首山系的平行山脈和山間盆地,海拔在1600—3000米之間。該區除花草灘、大小青羊口灘、露泉灘為山間盆地,植被較茂盛,屬半荒漠草場外,其餘多為石質低山丘陵,植物稀疏,屬山地荒漠類草場。

3、北部沙漠戈壁地區包括龍首山以北、阿拉善臺地南緣,海拔1700米以下,地勢平坦,戈壁茫茫,風積沙丘集中分佈於土窩鋪,面積數平方公里。接近綠洲北部有較平緩的剝蝕丘陵、麻崗植被,覆蓋面在15%左右,僅適宜耐寒、耐鹽鹼的植物生長。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4 、走廊平原綠洲地區包括祁連山、龍首山之間狹長平川地帶和洪積淤積細土平原地帶,海拔在1400~2500米之間。地勢平坦,物產豐富,為縣內主要的糧、油、果、菜產區。

行政區劃

下轄6鎮4鄉,109個行政村。895個村民小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居民委員會。永昌縣轄城關鎮、河西堡鎮、新城子鎮、朱王堡鎮、東寨鎮、水源鎮、紅山窯鄉、焦家莊鄉、六壩鄉、南壩鄉。[4]

土特產品

①虹鱒魚。源於美國,為世界名貴魚種之一,適於恆溫泉水餵養,主要分佈於北海子、焦家莊2鄉。1989年,養殖水面47畝,年產鮮魚4.5萬公斤。1991年,全縣水產品養殖面積158畝,總產量76噸,其中個體養殖虹鱒魚面積147畝,總產量27噸。

②髮菜。古名“龍鬚菜”,俗名“頭髮菜”。是一種野生的陸生藻類植物。主要分佈於紅山窯、焦家莊、北海子、河西堡鄉的低山荒漠地帶,一般在冬季枯草季節採集。永昌髮菜是甘肅著名的特產之一,一般年產2000多公斤,1980年達5000公斤。因其為名貴宴菜,營養價值高,加之菜名為“發財”的諧音,大部分由外貿部門調集,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③蘑菇。又名“洋蘑菇”,屬擔子菌綱,傘菌科,食用菌。其中以油雞腿、青把子、黃蘑菇為上品,主要產於新城子、焦家莊、南壩等鄉的祁連山淺山草原地帶。民國時期,四川等地商販雲集此地收採。50年代每年可收購幹蘑菇1.5萬公斤左右,以後逐漸減少,近年來農民自採、自食、自售者日多。

④甜菜。又名“糖蘿蔔”。永昌的甜菜平均含糖量為16.57%,高於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而飲譽國內外,1978年被確定為甘肅省甜菜種植基地。1991年全縣甜菜總產量20579噸,平均畝產4926公斤。

⑤麻黃。又名帶麻黃,中藥材。主要產於河西堡鄉的平口峽、東大山等荒山地區。雨水多的年份,每年約產35—60萬公斤左右,一般年份產25~30萬公斤左右,主要由藥材管理部門收購,遠銷全國各地.

⑥胡蘿蔔。又稱小人參,富含各種維生素。主要分佈在城關鎮的北海子村和焦家莊鄉的河灘村、杏樹莊村、紅廟墩村。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和市場的拓展永昌胡蘿蔔遠銷山東、四川等地,為當地經濟帶來了巨大發展,使農民過上了小康日子。

⑦啤酒大麥。啤酒的主要原料。在我縣各個鄉鎮都有種植,現所產啤酒大麥佔有國內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帶動當地企業和經濟發展的發展。

旅遊資源

永昌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和變遷中,保存和遺留了豐富的文物古蹟。據統計,全縣已發現的文物點178處。其中,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在上述43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石窟2處,古遺址9處,古建築15處,古墓葬9處,石刻4處,革命遺址4處。

甘肅永昌縣漢長城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1、鴛鴦池遺址位於縣境河西堡鎮鴛鴦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層臺地,是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的文化遺存,屬甘肅仰韶文化馬廠類型,距今約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肅省博物館和地縣文物普查隊對該遺址先後兩次進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裝飾和藝術品3500多件,為中國文物寶庫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別是彩陶的器形紋飾和墓葬的葬式、葬法,與過去的同類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發現,為研究新石器時代即原始社會末期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也為探討“馬廠類型”與“半山”的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鴛鴦池出土文物曾於1974年與武威出土的銅奔馬同在北京故宮展出,轟動國內外。

驪靬亭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2、驪靬古城遺址據現有史料考查,驪靬縣建於西漢,是今永昌縣最早的古縣之一。其故址就在今永昌縣者來寨。由於它同古羅馬人有關,因此備受國內外學者矚目。對驪靬縣故址的進一步考證、挖掘和研究,將會成為古絲綢之路又一令人神往的考察熱點,也會成為永昌縣發展文化交流和旅遊的重要資源。

3、長城橫貫於永昌縣境內的長城,漢代始建,明代補修,東與民勤縣大口子以南長城相接,西與山丹縣交界的繡花廟長城相連,全長約120公里。現存部分大體可分為3段:青山堡至民勤縣界為東段,長40多公里。因地處戈壁荒漠,長期風化剝蝕,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樑。但峰墩基本完好,均為約20米見方的墩堡,外築長約30米的圍牆。中段為金川西至月牙湖,長20多公里。因地處兩山夾峙的峽谷地帶,風沙侵蝕較輕,保存完好。特別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約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築內外雙城,原貌尚存,氣勢磅礴,甚為壯觀,是極好的旅遊觀光地段。西段為I信堡村羊莊子至繡花廟,長約20多公里。因地處大黃山北麓,自然風化嚴重,城垣殘缺不全。永昌縣境內的古漢、明長城,1981年被甘肅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鐘鼓樓位於縣城中心,又名聲教樓。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清嘉慶二十一年本《永昌縣誌》稱:“晨夕考鍾伐鼓,以振文教,故為聲教。”始築於明萬曆初年,十四年(1586)建成。樓規制仿西安鐘樓呈方形,分臺基與樓體兩部分。臺基邊寬22米,周—圍87.2米,高7.2米,盤外表以明式青磚護壁,中呈拱洞,通達四街。樓體2層3簷,塔式頂,通高24.5米。下層南北正中置隔扇門,左右為檻窗,斗拱為單翹單昂,造型渾厚壯麗。上層屋簷及簷柱向內收縮,簷下置望臺,四向連通。樓體東南西北四面各懸巨匾3塊,上書:“麗日摩雲”、“民淳俗美”、“金闕迎恩”;“文運天開”、“奎壁聯輝”、“雲錦天香”;“中天一柱”、“懷柔西域”、“玉關通道”;“聲聞四達”、“保障金川”、“威宣沙漠”。整體建築結構嚴謹,造藝精湛,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現存最宏偉的中鼓樓建築。永昌鐘鼓樓曾在明崇禎年間毀於戰火,清乾隆年間重修。1927年大地震,城樓、角樓俱毀,唯其獨存。1984年,又依原樣整修,使其更加絢麗壯觀。1981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縣北海公園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5、北海子風景區古建築群位於縣城北1公里處,因青泉彙集,潭水瀰漫而得海名,為古永昌“八景”之一。據古《永昌縣誌》記載,“唐時敕建”大規模建築群,並“鑿池引水,種松柏諸樹,蔚然深秀”’“其地周延五六里,高下佈置,據一邑之勝”。後經戰亂幾度興衰,大部分古建築均毀,尚存的五佛殿、觀河樓塔多系明、清重修。古《縣誌》還記載,北海子尚有“十景”:“香泉噴馥、馬流泛醇、沙橋觀魚、柳堤舞雪、法輪轉經、水榭聽潺、奎閣夕眺、雷峰摩雲、河樓覽翠、西圃燦霞。”

北海子風景區在經歷了漫長歲月之後,於1980—1985年又得到重新整修,不僅恢復了一些古建築,而且又增修了“顯美亭”、“驪靬亭”等仿古建築,使古老的北海子風景區重現昔日嬌姿,成為縣境內主要的旅遊點。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聖容寺塔

6、聖容寺位於縣城北10公里處。據多種佛教史籍記載,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劉薩訶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縣)東北望御谷山,預言此山裂開當有瑞像(佛像)出現,時平則佛像俱全,時亂則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現於巖間,唯少頭。40年後,卻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遙的涼州(今武威)城東7裡發現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為瑞像寺。隋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親往禮拜,改為感通寺。唐中宗時又改稱聖容寺至今。因它與位於縣城北1公里許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應,故又稱為後大寺。聖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視的海內名寺,在絲綢之路佔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達2萬人。後來幾度衰落,現存有石雕佛像和一些石窟。聖容寺塔保存完好(唐塔,與西安大雁塔甚似),198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

永昌縣最新簡介,向全國發出邀請


1936年11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先後43天,與敵人作戰數十次,殲敵4000多人,並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紅軍總指揮徐向前及李先念等高級將領在縣城親自指揮戰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為緬懷西路軍將士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歷史功勳,1984年開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園內建有烈士紀念堂,陳列有李先念主席的題詞,正中高聳著革命烈士紀念碑,上刻徐向前元帥的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園與北海子風景區毗鄰,構成了永昌縣最優美的風景名勝建築群體。除此之外,永昌縣還有眾多的石窟、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等歷史文物,正期待著人們的發掘和利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