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海淀發出北京首份“集群註冊”營業執照

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海淀發出北京首份“集群註冊”營業執照

昨天,在海淀創業中心,一位創業者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自助打印“集群註冊”營業執照。 本報記者 饒強攝

創業開公司,得有註冊地址。傳統孵化器可以提供,但年收費至少萬元以上,對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或初創公司來說,是一筆負擔。如何減輕企業負擔,推動創新創業?

5月13日,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北京市第一份以“集群註冊”模式登記的營業執照,在全市率先試點免費住所政策,通過在區級創業平臺推出可提供免費住所的孵化服務,並由平臺和創業企業約定為期兩年的使用期限,實現創業企業“集群註冊”,破解“高精尖”企業註冊、創新創業小微企業註冊及住所資源稀缺等問題。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和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全市首批“集群註冊”平臺試點運營單位。

“傳統孵化器可以提供註冊地址服務,但都要收取一定費用。有了‘集群註冊’政策,就可以免費提供註冊地址。而且,這個集群註冊企業的數量不設上限,只要符合我們的要求,有多少註冊多少。”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劉春哲介紹。政府和平臺將從入口把住入駐企業質量關。

作為試點單位,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個月前發出“集群註冊”公告後,截至目前已收到50多家企業申請,經過篩選,有10家符合要求,目前正在辦理手續。這些企業包括北京果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鑰匙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視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有限時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非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雲好物科技有限公司、恭瑞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原點操作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等。

北京思物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集群註冊”政策。“我們之所以選擇註冊在海淀,除了看好海淀區的創業環境外,主要是覺得在企業註冊上方便快捷,但沒想到在企業註冊地址上還有驚喜,可以免費提供,一年又能節約1萬多元開支。”企業創始人介紹。

2019年,海淀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服務企業開辦上減環節、壓時限、強服務,企業開辦“網上辦”“零見面”“零成本”。“零成本”的“集群註冊”平臺,有利於降低科技型小微企業註冊成本,進一步緩解海淀區住所資源稀缺問題,持續激發區域創新創業活力。

記者:於麗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