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退役軍人事務部工作人員講述——改革,讓服務保障升級

組建一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全面提升退役軍人工作水平。成立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講述優秀退役軍人故事,傳承英烈精神;逐步建立貫通上下的工作體系,推動實現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鼓勵倡導社會力量參與優撫工作,加強對重點優撫對象服務保障……他們辛勤付出,為切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不斷增強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貢獻了力量。

2018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儀式和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掛牌成立。

組建一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全體工作人員深刻領會機構改革精神,準確把握職能定位,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創新思路理念,全面提升退役軍人工作水平,為切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不斷增強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貢獻力量。記者近日採訪了幾位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工作人員,從他們的講述中感受改革帶來的成長與收穫。

用真心真情服務退役軍人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能成為退役軍人事務部的一員,我感受到一份光榮,還有一份重任。”新部門掛牌成立的第二天,魏恆傑就開始接待退役軍人來訪、辦理退役軍人來信。此前由民政部、人社部等部門承擔的服務退役軍人的工作,轉由退役軍人事務部負責。過去這一年,對於魏恆傑來說是“一路走來,一路繁忙,一路感動”。

“每當看到退役軍人因為我們的熱情接待和耐心解答,明白了政策,解開了‘心結’,解決了問題,我就由衷地覺得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特別是當得知一件件信訪事項得到圓滿解決、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時,我覺得這是特別有意義的工作。”魏恆傑說。

一封封來信、一個個訴求,包含著退役軍人的熱烈期盼;用真心真情服務退役軍人,成為魏恆傑和同事們的工作準則。

去年10月,魏恆傑收到了一封海南的來信,看了來信中老兵的訴求後,他馬上與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進行了溝通。但是信中只署有信訪人姓名,沒有聯繫電話,且通信地址不在海南,而是廣東。退役軍人事務部和海南省、市、縣相關部門及居委會開始了一場合力尋人。通過社會救助員四處打聽、張貼尋人啟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退役軍人事務部終於與這位76歲的老兵本人取得了聯繫,並按照政策要求妥善解決了相關訴求。

今年2月26日,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主要承擔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信訪接待、權益保障等事務性工作,對於加強退役軍人工作力量,進一步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服務退役軍人的“窗口”,“我們會一如既往,急退役軍人之所急,解退役軍人之所難,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落到實處。”魏恆傑說。

講好退役軍人在新崗位上的新故事

2018年7月,齊歌夷來到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要從事宣傳工作,特別是優秀退役軍人的典型宣傳。2018年度,中宣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舉辦的“最美退役軍人”學習宣傳活動持續了5個多月,充分展示了退役軍人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極大弘揚了時代主旋律。這期間,齊歌夷和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的同事們傾注了大量心血。

“從事這份工作,我感到很幸運,宣傳典型的過程就是與一個個高尚的靈魂打交道,發現和挖掘退役軍人在新崗位上的不平凡。”齊歌夷說,“在新的崗位上,退役軍人保有軍人作風、軍人底色,帶著部隊的優良作風,開拓創造出新天地。宣揚優秀退役軍人的精神和品質,定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嚮往軍營。”

退役軍人典型的宣傳,也吸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少退役老兵通過寫信、網上留言等渠道提供優秀退役軍人典型線索,很多現役軍人也打來電話,表示受到優秀退役軍人典型的事蹟鼓舞,更要自覺肩扛使命責任,苦練打贏本領。

齊歌夷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逐步建立優秀退役軍人資源庫,下一步還將深度發現挖掘,打造以“最美退役軍人”為品牌的車間、班組、團隊、工作室等,充分發揮優秀退役軍人典型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

烈士精神成為做好工作的不竭動力

印章、子彈、帽徽、水壺、頭盔、鋼筆……“仔細辨認著烈士的遺物,我的視線漸漸模糊了,這些遺物閃耀著中國軍人的光芒。”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境外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處的馬小玢,全程參與了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工作。

馬小玢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包括調查核實境外烈士紀念設施,搜尋查找境外烈士遺骸,修繕保護、新建遷建境外烈士紀念設施,境外烈士紀念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以及收集、整理、編纂、陳列、展示烈士事蹟和遺物史料等。

“空軍專機專程迎接英烈歸國,由國家儀仗隊員迎出國門護衛裝殮英烈的棺槨,戰鬥機全程護航兩次通場飛行致以敬禮……祖國以最高禮儀迎接為國捐軀的英烈歸來,這是對她的兒女們犧牲奉獻精神的禮讚,這是對國家的功臣與忠勇之士的褒獎和頌揚。”在迎接烈士回國的工作中,馬小玢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清明節前夕,退役軍人事務部會同9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開展“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傳教育活動,聯合多家媒體共同發起“尋找英雄”活動,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公佈24位遺物中帶有印章的志願軍烈士信息,尋找烈士後人線索,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從第六批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到持續升溫的傳承紀念活動,我感受到烈士褒揚事業的深沉脈動。烈士精神也成為我做好工作的不竭動力。”馬小玢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3日 0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