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王翠梅

王翠梅,女,41歲,深州市醫院內三科副護士長。2月5日,作為衡水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進入武漢武昌方艙醫院參加救援工作,3月18日完成任務返回衡水。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斷滾動播出的疫情新聞和不斷上漲的確診數量,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在這危急時刻,我決定主動請纓,馳援湖北戰“疫”一線。


2月5日,接到緊急通知,我簡單收拾了行李,隨隊出發。2月6日抵達湖北武漢,與河北省第三批醫療隊隊員匯合,我們共計138人,負責武漢武昌方艙醫院護理的護理救治任務。


6日凌晨,到達駐地後就是緊張的崗前培訓,新冠病毒相關知識培訓,正確掌握穿戴防護用品,咽拭子採集,診療工作流程,患者心理安撫……因為新冠病毒的特殊性,我們需要掌握很多東西,每個人都很忙碌,甚至培訓到晚上 12點才結束。結束之後,我還會自己繼續練習到很晚。


當時,正值武漢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武漢的醫院一床難求。為了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武昌方艙醫院開倉接收病人,首次收治患者 200人,平均每名護士護理 30至 40個病人,此時工作的危險性和困難性可想而知。把 6s管理模式運用到方艙,順利完成工作,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逐漸實現了從工作數量到工作質量轉變。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王翠梅

愛心傳遞,力量凝聚。出征武漢的我也成為了親朋好友關注的焦點,紛紛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送來叮囑和祝福,當得知隨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攻堅戰的不斷深入,醫用防護服,外科手套等成為疫情防控的急需防護物資時,作為“孃家人”——“深州中學石家莊校友群”中的校友們都非常關心我在武漢的生活和工作,表示願意出錢出力,竭盡所能幫助我們,校友們又發動遠在國外的 28位校友,多方努力採購醫用防護外科手套,並於2月17日將滿載愛心的 1600只“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運抵武漢,送到河北醫療隊隊員的手中,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此,我要深深地感謝各級領導、校友們及親朋好友,給予的極大關心照顧,讓我在前線無後顧之憂,安心戰鬥)。


武昌方艙收治的大多是輕症確診患者,隨著工作流程越來越流暢,穿著厚厚防護裝備的操作也越來越熟練,我們面臨的更大挑戰是自身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整。我們在方艙的牆上懸掛上國旗和黨旗,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的先鋒模範活動,並將患者中的黨員組織起來,指導協同共建、參與管理、疏導情緒。與此同時,每個患者都在搶著幫我們幹活,還一個勁兒的說“謝謝”“謝謝”,每天都被感動包圍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經過幾天的相處,患者們從最初的不安與焦慮,到臉上的笑容多了,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有時是治療,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在做好日常護理和生活護理的同時,我們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做好患者的心理醫生,花費時間安慰、鼓勵病人,緩解大家的情緒,看到方艙裡的病人那期望的眼神和一聲聲謝謝,瞬間我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病人也是我的親人啊,他們需要我的照顧。護目鏡上的水珠、溼透的衣背、長時間站立疲憊的雙腿……這都不算什麼,這些天的每一個瞬間,都讓我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熱情,堅強,善良,真正體會到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打不垮的英雄。


在武漢的這段時間,我收穫了太多的感動,3月10日21時許,武漢公交駕駛員嚴師傅,將自掏腰包買來的創口貼,贈送給了準備前往方艙醫院接班的每位醫療隊隊員,防止我們耳朵壓傷。司機嚴師傅每天都非常熱情,我們一上車就說:“謝謝你們,向你們致敬”,下車時握著拳頭對我們說:“白衣天使們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聽了如此硬核的支持和鼓勵,我們覺得更有力量和決心。此刻,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


我所在的武昌方艙醫院是首個開艙,首批接診輕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方艙醫院,於 3月10日最後一個休艙的方艙醫院,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河北護理隊累計收治患者654人,治癒出院患者540人,實現了“零死亡、零回頭、零感染”的目標。在徐衛華領隊的帶領下,武昌方艙醫院河北護理隊被評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王翠梅


3月18日,此時的心情非常激動。勝利回家時,省、市各級領導迎接,並給予我們及家屬極大地關懷、照顧。


生命重於泰山,各方力量聯防聯控,八方資源緊急馳援,彰顯中國力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踐行南丁格爾精神,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去好好對待照顧每一位病人,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把在方艙裡收穫的寶貴的工作經驗,運用到以後的工作中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患者健康服務。

講述人:王翠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