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有一類食物,被戲稱作“明天見”(see you tomorrow)。金針菇無疑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畢竟它吃進去啥樣,隔天拉出來一般還是啥樣……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金針菇

了冠軍金針菇,還有一些食物也擁有這種特質,它們似乎能金身不壞地穿過胃腸道,然後你蹲坑時不經意往下一瞧:喲,這不是昨天吃的玉米/木耳/火龍果……嗎?到底滿足哪些條件,才能讓一種食物“明天見”?這可並不簡單。

01 基 本 條 件

/ 膳食纖維豐富,利於食物形態保存 /

要想功地實現“明天見”,食物不止需要在消化後基本保持原樣,還得在合適的時間出來,這就有必要聊一聊膳食纖維了。

膳食纖維實是一類物質的總稱,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不過,營養學家們認為膳食纖維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 是自界中存在的可食用物質;

· 是碳水化合物類的大分子;

· 不能或者難以被身體消化吸收;

· 具備一定的生理功能,在合理的用量下對人體有益。

穀類食物的、水果的果皮、部分豆類食物(如黃豆、綠豆)的外皮等,都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膳食纖維好來源

根據膳食纖維能否於水,可以將其分為可溶性的和不可溶性的。兩者的生理效應是有一定差異的,比如,飽腹感主要是可溶性膳食纖維的作用,因為它溶於水後,可以生成凝膠狀的物質,延緩消化道排空;而促進腸道蠕動的,則主要是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粗纖維。

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品,這兩種膳食纖維都是存在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兩者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加強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玉米

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在定程度上增加食物的硬度,使胃腸道的機械性消化不足以將食物充分打磨;再加上它不會因溶於水而改變外表特質,所以能較大程度地保持食物原型。比如金針菇,它含有較多的幾丁質(屬於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動物源性的更常見);又比如玉米粒,它外面有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且較硬的果皮和種皮。

同時,兩類膳食纖維合作促進道蠕動的作用,會讓食物與消化道、消化液的接觸時間變短。這樣,即使是食物中可以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也會因為“來不及反應”,而更快地向腸道末端移動,這進一步保證了食物的完整性。

所以,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成“明天見”的第一步。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辣椒也是“明天見”大軍中一

02

進 階 條 件

/ 形和顏色,讓它們還能被認出來 /

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有很多,但並都能“明天見”。比如魔芋,100克中有74.4克都是膳食纖維;又比如一些薯類和莖葉類蔬菜,也富含纖維素。但它們都不能進入這個團體。可見,僅僅有膳食纖維還不夠。因為它們不僅要出來,還要能被認出來。

要進一步接近“明天見”,食物或者食物某部分首先要具備一定的硬度。之前所說的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增加硬度的一種方式,這是食物本身的特性。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木耳也是“明天見”食物

此外,還有咀嚼的作用。比如吃金針菇的時候往不會把它咬斷,吃玉米的時候一般也不會將玉米粒嚼得如同玉米渣一般碎,於是它的原型被更好地保存下來,並且大小適中,肉眼可見。

這就是為什麼營養學家們說,可以通過切斷、碎等方式來避免這些食物的“明天見”現象。因為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食物的硬度,還增加了它們與消化道及其內容物的接觸面積,從而讓這類食物中的可消化部分消化得更徹底。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碾碎可以避免“明天見”

除了硬度,食物的顏色也有作用。比如黑色的木耳火龍果裡的黑籽,與正常的大便顏色相比就很有辨識度。

另一個因素是它們在糞便中的分佈狀態,玉米和火龍果散花般地點綴在便便裡,吃得多的時候,還會生出一種星羅棋佈般的感覺。這種分佈,也讓明天見食物更容易被識別出來。所以,即使火龍果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佔絕大部分,也挺進了“明天見”食物大軍。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顏色和分佈狀態使得火龍果也能夠“明天見” |

03

終 極 條 件

/ 好吃,促進量變到質變

其實所謂的“明天見”,還是有著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畢竟吃一根金針菇、一顆玉米粒、一勺火龍果,未必就能明天見,所以,好吃還是王道。

看看你們,火鍋吃金針菇,麻辣燙也吃金針菇,連燒烤都要來串針菇……果然只有好吃,你才能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啊!

除了金針菇還有這些“明天見”

中國 2007-2014 年金針菇消費量(萬噸/年)|《2016年中國食用菌行業細分領域需求規模測算

當然,要完成see you tomorrow,最後決定性的一,還是你的驚鴻一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