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說俄國是尚武但不善戰,你覺得有沒有道理?

談文論史


矮大緊同志的話可不能盡信啊,那哥們兒是個大忽悠,信他的你就完了!



誠然,他這個“俄國人尚武但不善戰”的說法多少是有些依據的。

因為從古至今,俄羅斯人雖然老喜歡打架,但幾乎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基本就是靠著人多來錘你,在兵力或者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無一例外都是輸,比如在克里米亞,被英法一頓爆錘。在芬蘭,軍隊比人家整個國家人口還多,結果一事無成!



除了跟差不多一個樣的波蘭有來有往之外,幾乎沒什麼可值得一提的。

咋一看,好像俄羅斯這個所謂的“戰鬥民族”還真不怎麼善戰。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如果單單以這個來論的話,美國同樣不善戰,越戰,韓戰,你看哪一次他們是搞定了的?



事實上,俄羅斯民族的戰鬥方式,其實是他們的地理環境以及歷史發展所決定的。

首先咱們說說地理環境!

俄羅斯是大平原地區,這種地方不具備打游擊的條件啊,所以像咱們的那些什麼三十六計啊,孫子兵法啊,凡是利用地形搞事情的戰術,都很難發揮。



所以,他們更擅長那種直來直去的大兵團正面衝擊,說白了就是硬剛。

但人家也不是沒腦子啊,你看看,打拿破崙那招堅壁清野多厲害?六十萬法軍硬是被俄國人給乾死在了嚴冬平原裡。能夠合理的利用環境優勢,進退合適,這能叫不善戰嗎?



再者,歷史發展方面,其實相對於西邊的眾多列強,俄羅斯是落後的,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社會發展水平,都趕不上他們。但是歷史上那些無敵於各自時代的國家不都拿俄羅斯沒辦法嗎?

從瑞典到法國,從拿破崙到希特勒。雖然贏得很難看,但他們都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的敵人啊,如果不是依靠堅韌和善戰的軍隊,他俄國憑什麼能夠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變成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一個擁有全世界四大軍校之一的國家,說他不善戰,也有些說不過去!

所以,個人覺得高曉松的說法有些片面,不敢苟同!


白話歷史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高胖胖說的沒錯,薩胖完全同意他的觀點。

可以這麼說,地球上的北方民族沒有不尚武的。

這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地區苦寒,資源少,必須通過武力爭奪。

不尚武的民族,在北方是活不下來的。就中國,大家看看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如果說這些都是遊牧,即便達翰爾、赫哲人這種漁獵民族,也是很強悍的。

俄羅斯人也是如此,他們很尚武。

搞笑的是,越南等國是不尚武但善戰。越南男人平時看起來軟乎乎的,性格溫和,打起仗來就完全不同。

相反,朝鮮和俄羅斯則是尚武但不善戰。

他們民族看起來很兇,但打仗輸得多贏得少,基本是靠實力碾壓更弱小的民族才能獲勝。

沙俄之前最牛逼的是羅斯基輔,這算是第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沙俄的雛形。

該國真正崛起也是12到13世紀的事情了。

之前,基輔羅斯並不強大。他們最偉大的大公之一Svjatoslav,都被突厥人殺了,頭骨還被突厥酋長做了酒碗。。。

搞笑的是,基輔羅斯崛起沒多久,蒙古人就殺來了。

當時基輔羅斯其實是部落的聯盟,和蒙古人也差不多,只是他們從事農耕而已。

面對蒙古人,一盤散沙的基輔羅斯哪裡是對手。

蒙古人用了區區2個萬人隊,就把基輔羅斯滅了,5個大公都被殺了。

蒙古人建立了金帳汗國,竟然控制了沙俄長達200多年。

而中國人早在100年前就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了大明。

沙俄的祖先莫斯科大公國1480年才建國,也就是中國的明代中期。

莫斯科大公國的獨立,不是因為它厲害,而是蒙古帝國自己從內部崩潰。

蒙古人本來就是少數民族,經過二百多年早已腐敗和內鬥分裂,俄羅斯人才得以獨立。

而這個莫斯科大公國,說白了就是今天的皇協軍,偽軍。靠仗著蒙古的勢力,欺壓自己斯拉夫同胞才獲得管家的地位。

莫斯科大公國本身沒什麼了不起的,也沒擊敗過什麼敵人,主要是蒙古人、突厥人、立陶宛、波蘭人等等。即便如此,連首都莫斯科都被波蘭人佔領過。

直到1613年,羅曼諾夫沙俄王朝建立,俄羅斯帝國才真正開始牛逼起來。

但這已經是17世紀了。

之前那麼多年,俄羅斯人基本都是被各強者按在地上磨蹭的。

建立以後,基本都是打小怪,對付周邊別比他弱小的力量。

不過,羅曼諾夫沙俄王朝的強大,是有一定客觀原因的。

當時北方沒有強敵,沙俄輕鬆佔據了28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成為歐洲領土最大的國家,人口相當多,資源豐富,土地肥沃。

建立在如此雄厚的基礎上,沙俄才向外擴張。

其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沙俄仍然是歐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農業生產第一,工業也不弱,GDP達到世界前5。

大國加人口多,才是沙俄真正強大的原因,而不是什麼尚武。

1682年,年輕的沙俄彼得一世用西歐先進的文化和制度,在俄國進行改革,沙俄實力才突飛猛進。

即便如此,沙俄的實力仍然是有限。彼得一世曾打敗了瑞典。瑞典雖小則非常強悍,幾次擊潰俄軍,最終完全靠瑞典內鬥和俄軍人口才碾壓獲勝。

俄羅斯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建立了首都聖彼得堡而已。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1768年,主要是打敗土耳其,獲得了克里米亞地區。此時奧斯曼帝國早已衰敗不堪,而俄軍也是苦戰多年才獲勝。

另外就是趁著立陶宛波蘭人內訌,俄國和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瓜分了波蘭。由此,俄國對西歐的擴張大體就終止,時間是18世紀。

客觀來說,這100多年的擴充中,沙俄並沒有遇到對等的敵人,都是小怪,最多是中怪。

隨後,沙俄獲得了歷史上最輝煌的勝利,就是擊敗了拿破崙的法軍。

然而,不要說1812年拿破崙的60萬大軍,即便後來武裝到牙齒擁有大量鐵路和空運的德軍,也難以在如此遼闊寒冷的地區獲得決定性勝利。

沙俄的獲勝不如說是拿破崙的大失敗。

拿破崙不是敗於沙俄,而是敗在自己的狂妄。

在19世紀,根本不可能有國家能夠吞掉這麼大的沙俄。

沙俄西線擴張停止後,開始東線的擴張。

然而,沙俄在東線根本沒有什麼敵人,更別說強敵。以沙俄征服西伯利亞來說,敵人根本微不足道。

西伯利亞汗國總人口才10多萬人,分散成無數部落(民族不相同),散居遼闊的各地。這些部落都極為落後,大部分還在奴隸制階段,不堪一擊。

至於沙俄入侵遠東地區,敵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散居在遠東6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雅庫特人,直到今天才有40萬人,當年總數還不到10萬,沙俄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擴充。

到了雅克薩,遇到了滿清就不同了。滿清派了人二三千人,就獲得兩次雅克薩打仗勝利,擊潰了沙俄幾百人。

至於沙俄不善戰的另一個表現是:面對四五分裂,實力不算強的中亞,沙俄直到1877年才大體控制,當時已經是中國的清末了,還有30年滿清就滅亡了。

為啥?因為中亞的突厥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數較多,也比沙俄更善戰。

近代史上,沙俄其實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

比如日俄戰爭,竟然被後起之秀的小國日本打敗,丟了大臉。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和英法一同夾擊德國,沙俄一度差點被德軍打崩潰,淪陷大量領土,軍隊傷亡慘重,幾乎無力支持,沙俄政府也由此垮臺。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便國力和軍力絲毫不亞於德國,德軍又在西線被英國牽制,蘇聯一度也差點被打垮,一共損失了1000萬年輕士兵。

而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前,蘇德頂多是個平手而已,不分勝負。

德軍在東線的大潰敗,完全是諾曼底以後的事情。因兩線作戰,德軍已經無法招架蘇軍數倍甚至十倍兵力的圍攻。

而即便蘇聯冷戰時期,蘇聯也沒有什麼輝煌的勝仗。入侵了阿富汗10年,被灰頭土臉的打回來。

薩沙的觀點是,俄羅斯人雖勇敢但不夠精細,組織性也不強,還有懶和魯莽的特點。說通俗點,就是有勇無謀,只適合對付比自己弱的敵人。


薩沙


俄國確實尚武不善戰,他的國體面積之所以大,基本上都是靠凌弱來的。

咱不玩虛的,就拿事實說話。

首先,俄國確實曾經與一些世界頂級強國交過手,但那都是在對方虛弱之際。他所挑戰的對手,都不是頂峰時期的高手,而是沒落黃花。

俄國人採的第一朵沒落黃花是蒙古,俄國跟蒙古交手那會,不是成吉思汗時代,也不是元朝,更不是金帳汗國的鼎盛時期,而是金帳汗國四分五裂之後,方才出手打敗了金帳汗,蒙古人對羅斯長達238年的統治到此結束。

然,消滅欽察汗國的,最終也不是俄國人,而是克里米亞人。

但利用欽察汗國的衰亡,莫斯科不但成功獲得獨立,最終還將金帳汗國領土全部併入自家賬上。

這個,不是因為莫斯科有多強,而是因他善謀,拉一派打一派,最終全部打倒。

俄國人採的第二朵沒落黃花是瑞典,大家都知道,俄國的首都彼得堡,就原本是瑞典的土地。那麼瑞典是怎麼被俄國打敗的呢?實際上不是俄國有多強,而是因為瑞典太牛,惹怒了丹麥、波蘭及俄羅斯等一圈國家,遭致了以多打少的結果。然瑞典依舊橫掃丹波,一直入侵到烏克蘭,最終實在是太招搖了,被俄國人以焦土戰略打敗。此後瑞典退出爭霸舞臺,俄國成功進入波羅的海。

俄國人採的第三朵沒落黃花是土耳其,從大清國康熙年間一直到光緒年間,俄國人一共和土耳其打了十次戰爭,為什麼俄國人這麼喜歡打土耳其?無非就是因為土耳其衰落了,好似一頭肥羊,而且就在俄國榻下。打完這十仗之後,土耳其便失去了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還把整個黑海北岸收入囊中,而這十仗打了多少年?從1676年一直打到1878年,200年光景,俄國人不幹別的,就專門啃土耳其這頭肥羊。

俄國人採的第四朵沒落黃花是中國的大清,也是在康熙年間,俄國人就摸到了大清的雅克薩,結果清國軍隊過來攻破了雅克薩,卻很大方地將包括尼布楚在內的大塊土地相贈。隨後俄國人便時刻關注大清,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果然俄國人的機會來了,威逼恐嚇之下,從1858年至1915年,居然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中國領土150 多萬平方公里。

請注意:這150多萬平方公里,俄國人得來是最輕鬆的。因為之前的土地,都是跟蒙古人、瑞典人、土耳其人生死搏殺許多年才得來的,唯獨大清國的土地,在雅克薩之戰後,俄國從未獨自真正發動過一次對清朝的大規模戰爭,卻獲得了最多的土地。

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俄國人一向自吹是戰鬥民族,但他的巨幅國土,其實都是靠欺壓弱小得來的,跟真正的強國如英、法、德、美這種,俄國只有捱揍,當然捱揍也有兩種,一種是完全捱揍,譬如1853年被英法在克里木痛毆了一頓,連沙皇都沒臉見人自殺了。另一種是利用國土遼闊的特點,先捱揍,扛住了再反攻。拿破崙希特勒的兩次入侵,俄國起初都被打得鼻青臉腫,但最終還是活下來了,於是便贏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首先,高曉松人長的並不怎麼好看,學問也談不到有多高,一個新聞人物而已,他的人品我更不熟悉,他說了點什麼,我也不太感興趣。更犯不著興師動眾的去探討和研究。其次,對於俄國人是否善戰,歷史已經給出了證明。就是日益增大的國土面積,近現代還挖走了蒙古,搶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可以看到的是,國土面積在不斷增大,搶奪一刻也沒有停止,在東北的時候生性更加殘暴。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栽在了俄國人手裡。儘管近來受蘇聯解體的影響,國家實力減弱,戰略上處於被動,但是俄羅斯好戰能戰的傳統並沒有改變。我們不能因為短期的現象就忽略了長遠的歷史,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小屋253315373


可以拿二戰時期蘇德戰爭蘇聯的人口損失和中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口損失作一下對比。

蘇德戰爭爆發於1941年,結束於1944年,3年時間蘇聯傷亡了3000萬人口。中國抗日戰爭局部抗戰開始於1931年,全面抗戰開始於1937年,整個抗戰結束於1945年,歷時14年時間,以傷亡3000萬人口的代價取得了最後勝利。

看了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蘇德戰爭期間,蘇方平均每年要損失1000萬人口。中國的抗日戰爭14年時間傷亡的人口總數卻只相當於蘇聯方面3年的人口損失。也就是說,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用最小的人口損失打贏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個人稱之為第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更重要一點是:二戰期間蘇聯人口約為兩億以下,而中國約為四個億以上。也就是說,同樣是傷亡了3000萬人口,蘇聯的人口戰損比至少是中國的兩倍。憑這點也可以說俄羅斯戰鬥民族稱號有些名不符實。

如果由中國人給戰鬥民族下定義,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叫“戰鬥民族”,那叫“精神勝利法”。殺敵一千,自損兩百那才叫戰鬥民族。也就是說,中國人打仗講究的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勝利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寧可備而不戰,不可戰而不備。也就是說,僅憑中蘇兩國人口在二戰中的戰損比來看就不難看出蘇聯紅軍在面對納粹德軍時恰恰犯了戰而不備的兵家大忌!


永恆的射手58206083


我覺得高曉松說的很沒有道理,俄國是一個既尚武又善戰的國家。

這個立國千年的國家,曾經逼迫拜占庭帝國籤城下之盟,賠款500萬兩白銀;打敗金帳汗國,從附屬國翻身為金帳汗國的宗主國;打敗如日中天的波蘭,最終將其瓜分;打敗如日中天的拿破崙,化身為歐洲憲兵;打敗如日中天的納粹德國,成為殲滅法西斯軍隊最多的國家。上千年來俄國取得的戰果有目共睹,真不知道不善戰的依據是什麼。

當然,很多人覺得俄國能打勝仗,大多靠軍隊數量的優勢,或者藉助國土面積的廣大拖死敵人的。但是不要忘了,如果俄羅斯不善戰,他也沒有能力保護這些國土,而且俄軍的單兵戰鬥能力不遜色於他的對手。只不過這個國家相對於歐洲各國來講較為落後,所以在武器裝備上遠不如歐洲強國,以一戰為例,當時俄軍兩三個人才能配發一把步槍,和武裝到牙齒的德軍作戰,肯定會吃虧。但是,當俄軍武器不弱於對手的時候,戰績就非常耀眼了!

以17世紀沙俄對東北亞地區的征服為例,在武器佔有優勢的時候,200俄軍就可以橫行黑龍江流域!

明末清初時期,東亞地區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滿洲武士。這些士兵成長於東北亞的山林地區,以漁獵為生,上山能獵虎,下水可抓魚,其民風剛勁,驍勇善戰。在編為軍隊後,滿洲武士對抗數量遠超過自己,裝備了先進火器的明軍仍然打的有聲有色,最終以區區十幾萬之眾征服了2億人口的大明!

入主中原後,大部分滿洲人隨順治進入關內,但是在滿洲的龍興之地還有很多人留守,包括緊挨西伯利亞的索倫諸部!

所以當沙俄探險隊進入黑龍江流域後,不可避免的與這些人爆發了衝突。

1651年6月,哈巴羅夫率領200名俄軍沿江騷擾如入無人之境。到第五天,哈巴羅夫在一個叫做吉古達的村子遇到當地人的有組織抵抗。當時這裡聚集了1000多人,士兵們躲在土牆後抵抗俄軍攻擊。經過激戰,俄軍用大炮將土牆轟塌,隨後蜂擁而入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此後幾個星期,俄軍以這座村莊為基地對周圍各村進行勒索,稍遇抵抗就大肆殺戮。

天氣轉涼後,這支俄軍駛向黑龍江下游,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冬營。10月18日,周圍的赫哲族和胡爾哈族人聚集上千人與俄軍交戰,雖然人數佔有絕對優勢,但仍然不敵。

獲勝的俄軍追擊到赫哲族人和胡爾哈族人的村寨,不僅搶奪了大量錢財毛皮,還擄掠了無數婦女兒童作為奴隸。在痛斥其殘忍之餘,也不得不承認俄軍的戰鬥力之強!

當然,俄軍的武器裝備較當地人還是有優勢的,雖然俄軍只有200人,但卻攜帶了兩門大炮作為攻城武器,同時軍中有上百杆火槍。但在當時,能夠橫行整個黑龍江流域無敵手,其戰鬥力之強也是非常罕見的!

所以,俄軍不僅尚武,而且很善戰!


歷史風暴


俄國人最拿得出手的勝利一個是打敗了拿破崙,還有一次是打敗了希特勒,這樣的效果的確是足夠誇讚很長時間的,這兩隻軍隊都是當時最強大的軍隊,而都是在俄羅斯的土地上折戟沉沙,尤其是拿破崙徹底是葬送了一世英名。 但是通過這兩次勝利,也能發現一些共同的因素,那就是這兩次戰爭都是在俄國的本土作戰,俄國都是利用本國廣大的領土分散了入侵者的兵力,繼而不斷用消耗敵軍的實力,直到把入侵者拖死,這種戰略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庫圖佐夫戰略。 而到了具體的戰役中,俄軍包括後來的蘇軍表現出來一個特點就是以強制勝,就是要集中多於敵軍的兵力火力,當然這個手段是通用的戰術原則,但是俄國人對於這個原則看的特別重,而且有一點發揮到了極致的做法,比如原來一個步兵師的進攻正面是6到12公里,為了保證進攻的勝利,經常蘇軍的指揮員把這個正面縮短到3公里,這樣就是保證進攻的壓力極大,保證進攻的得手。 這種戰鬥風格和俄國所處的環境有關,俄國的國土上平原地帶居多,長期處於平原作戰,這種以強制勝的戰術非常適用於這種地方,迂迴埋伏等手段並不好完成,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如何隱蔽部隊絕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以俄軍包括蘇軍喜歡就是被比作一根大棒,很粗糙,但是很實用尤其是對付那種入侵的強敵時,非常有效。但是缺點就是自身的損失也很大,蘇聯的衛國戰爭就不說了,蘇聯人自己說的死人的血水都能把德國人淹死。拿破崙的那次,俄國不惜一把火把莫斯科燒了也不和拿破崙講和,自身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當然要承認毛熊對上的很多屬於遇佛殺佛的怪物,比如13世紀的蒙古帝國入侵基輔羅斯以及拿破崙戰爭時代的拿皇,19世紀中葉英法也算得上,這些對手當年毛熊正面對抗要麼打不過,要麼贏得很難看,但反過來說,算得上是當年全世界最強的敵人,換了別人也打不贏。 俄羅斯後來統計,從1551年到1700年,沙皇控制的區域平均每年增加約35000平方公里,大約等於荷蘭的國土面積。沙皇俄國建立之初,在面對戰鬥力下降的波蘭-立陶宛二元王國時,取得了一些勝利,至少拿到了不少羅斯遺產。不過到16世紀後期的利沃尼亞戰爭時期,面對瑞典和波蘭-立陶宛從兩個方向的交替攻擊,莫斯科的表現只能說是保持了獨立。這時期俄羅斯的問題主要是沒有解決地方割據。隨著羅曼諾夫王朝建立起較強大的統治,沙俄開始將波蘭-立陶宛擠出烏克蘭,這一段可以看顯克微支的火與劍三部曲。 從發展程度來看,俄羅斯的發展水平在相當一段時間中不如波蘭和神羅,算得上是歐洲比較落後的區域,但藉助較為堅韌和善戰的軍隊,總算抵消了發展水平的差距。到後面成為俄羅斯帝國,隨著技術的進步,戰鬥力有進一步提升。


AI夜夜如歌


【沒有道理!俄國文武雙全而且很善戰!】



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俄國幾次都通過威逼利誘,不戰或者少戰的方式取得了很多利益。瓜分波蘭普奧出力最大,俄國卻獲利最大的,波蘭的首都華沙都被俄國佔領了。沙俄利用草原各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輕鬆的取得了大片的北亞和中亞領土。清政府前期比較強俄國見好就收,取得了貝加爾湖周邊和外興安嶺以北大片土地,等到清政府垂暮之年,他只是威逼一下,清政府就將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拱手相送。



拿破崙,希特勒都死在俄國的焦土防衛政策之下,能屈能伸才是作戰的最高境界,最後會剿滑鐵盧,拿破崙被流放,俄國軍隊成了歐洲憲兵。柏林會師,一代梟雄希特勒拔槍自殺,蘇聯成為共產主義老大哥世界第二強國。



俄國不僅尚武而且文武雙全,不僅善戰而且戰無不勝。如果蘇聯和美國在蘇聯未解體之前幹一仗,真的不好說誰勝誰負!


詩說青史


俄國尚武那是世界公認的,而且還集中在擴張之上,但是為什麼說俄國不善戰,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俄國對外戰爭的戰績感人,每次幾乎不是失敗就是慘勝。每次都是靠強大的意志和精神給支撐下來了,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俄國領土龐大,但是真正適應居住和耕種的土地匱乏,且地緣位置十分差,缺乏出海口。這就使得俄國擴張顯得不那麼“善戰”。

俄國領土確實很大,但是耕地和人口遠遠不如一箇中等國家,甚至不如法國。可以說這都證明俄國三百年的擴張,並沒有真正讓他們搶奪到一塊富庶的地方。尤其是出海口缺少,使得俄國被西方困在黑海,難以發展對外經濟,也難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兩次世界大戰俄國贏的很“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傷亡1700萬,幾乎是英法德傷亡的總和,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問這仗是靠人往上堆打贏的。不過一戰也不能算贏,頂多算是平手。這就表現出沙俄不善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又傷亡了2500萬人,最後戰勝了德國,而德國整個二戰傷亡不過800多萬人。由此可見尚武的俄國人確實是靠意志在打仗,幾乎都是一片“烏拉”衝鋒聲壓過去。

兩場局部戰爭,沙俄都是慘敗結束。

日俄戰爭中,沙俄輸的一塌糊塗,整個戰爭期間,一直被矮小的日軍追的滿地跑,海軍更是在對馬海峽被日本聯合艦隊廢掉了。陸地上著名的奉天戰役,日本12萬人包圍了20多萬俄軍,打死整整七萬俄軍,俘虜五萬多人。從這一場局部戰爭來看,俄國人確實不善戰。

而在阿富汗,現代化的蘇軍折戩沉沙,花費了大量軍費不說,硬是付出了超過一百萬的傷亡。這就令人費解了,蘇軍明明佔據絕對優勢,為何還會如此?看來這尚武的不一定善戰啊!


小司馬遷論史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高曉松說俄羅斯尚武但是不善戰這個觀點,就我個人而言是十分贊同的。俄羅斯這個民族的侵略性和尚武精神由來已久。俄羅斯民族屬於高加索人種斯拉夫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斯拉夫人。而據考證,斯拉夫人則擁有著雅利安人血統。甚至於斯拉夫人比日耳曼民族所擁有的雅利安血統都純粹。當年希特勒叫囂著血統進化,恢復雅利安人高貴的血統。但實際上俄羅斯人的血統要比日耳曼民族血脈中的雅利安血統更加純粹。這不得不說是非常的諷刺的。也正是因為俄羅斯人繼承了雅利安血脈,所以雅利安血脈中的尚武精神也遺傳給了俄羅斯這個民族。要知道雅利安血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尚武的民族。




其次就是蒙古血脈的融合。蒙古這個民族是最具有侵略性的民族。從十二世紀開始,蒙古大軍開始向歐洲進發,這個當時被歐洲人稱作“上帝之鞭”的民族成為了歐洲人的夢魘。而當時的斯拉夫人由於地理位置關係是最早的一批“受害者”。面對強大的蒙古大軍。斯拉夫人只能被征服。等到了成吉思汗還就是鐵木真時期。蒙古大軍征服了整個羅斯。並且開始統治羅斯地區。而俄羅斯公國就在該區域內。斯拉夫人開始接受蒙古人的統治和血脈融合。



像我們一開始說的,斯拉夫人具備雅利安血統,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斯拉夫人是竭力的在反抗蒙古的領導。而蒙古人更絕,對斯拉夫人實行殺光搶光燒光政策。整個斯拉夫人一時間哀鴻遍野。後來蒙古人開始接受斯拉夫人為他們服務並且蒙古人開始和斯拉夫人開始結合,從此逝開始斯拉夫人血脈中開始參雜了蒙古血統。雖然斯拉夫人經歷了慘無人道的蒙古統治時期。但是他們也從蒙古人身上學到了嗜血貪婪以及侵略的意志。而斯拉夫人原本血脈中雅利安人血統的侵略性再加上蒙古血統的侵略性。使得斯拉夫人從本質上尚武精神更加強盛。



而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羅斯人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他們崇尚武力。雖然俄羅斯地處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並且在膚色方面以及文化等方面更像西方人。但是歐洲顯然不接納俄羅斯人,他們認為俄羅斯是東方民族。而且自古以來西方對於俄羅斯就是充滿了覬覦之心。而俄羅斯為了自保必須就得使自己強大起來。由於憂患意識的問題。使得俄羅斯人更加的尚武。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人被稱作“戰鬥民族”的由來。

但話又說回來了,尚武不一定能打,而能打又不一定尚武。俄羅斯人雖然尚武並且民風彪悍。但是俄羅斯人的戰鬥力確實有待提高。比如日俄戰爭時期,表面上當時沙俄要強於日本。但就是這樣。處於防守狀態的沙俄被比自己弱小的日本打的丟盔棄甲。最終付出了很多利益才平息了日本的怒火。再有一戰後蘇聯建立。這個以俄羅斯為主的聯盟國家在成立之初就對周邊國際虎視眈眈的。當時的蘇聯由於剛剛成立急需擴張勢力。所以蘇聯選中了剛剛復國不久的波蘭作為目標。但想法是好的,事實卻是殘酷的。“強大”的蘇聯被波蘭打的丟盔棄甲。最後通過割地賠款才平息了波蘭的怒火。而蘇聯也成了當時的一個笑話。



二戰前夕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了構建所謂的“東方戰線”開始侵略波羅的海三國。而當時芬蘭距離蘇聯較近。蘇聯就想要侵吞芬蘭的領土。在芬蘭拒絕後蘇聯派遣大軍進攻芬蘭。雖然蘇聯贏得了本次戰爭。但是蘇聯僅僅只收穫了芬蘭五萬多公里的土地卻付出了近70萬條人命。這筆帳怎麼算都是虧的。而芬蘭雖然損失了土地,但是部隊損耗卻極小。


之後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了。雖然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成功的拖住了德國贏的了戰爭。但是蘇聯在戰爭中的表現確實有些不盡如人意。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在正面與德國的戰役中幾乎就沒有過什麼勝利。而且每一次戰役蘇聯人幾乎都是用命在堆。一場戰役下來往往蘇聯方面就要損失十幾萬乃至幾十萬人。即使這樣也打不過德國。甚至在戰爭後期德國開始潰敗之際,斯大林要求蘇聯軍隊追擊並且擊敗德國軍隊。但就是如此追擊德軍的蘇聯軍隊還是被德軍打的大敗。也正是由於蘇聯的大敗,全面反攻德國也推遲了很長時間。而蘇聯對德的勝利。除了用人命堆,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以龐大的國土面積來“撐死”德國。


最後就是俄羅斯對於車臣問題了。車臣一直都是俄羅斯的一塊心頭病。俄羅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解決了車臣。在數次與車臣的交手戰果上來看,俄羅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且之所以俄羅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還是因為俄羅斯數次增兵以及尋找外援。這才堪堪打贏車臣。都說戰爭上檢驗軍隊實力的唯一標準。從俄羅斯軍隊數次的作戰成績來看。尚武的俄羅斯實戰能力真的是匹配不上“戰鬥民族”這個稱號。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