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馬百娟和她的懷孕的朋友

破舊的牆邊,站著三個20歲上下的姑娘,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的女主角馬百娟。這一年,她16歲,前不久剛剛嫁給了自己的表哥。身邊兩個和她年紀相仿的姑娘們都挺著大肚子,女孩兒們正在討論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大事”和家長裡短。

這個畫面來自於前不久剛剛看完的國內紀錄片《出路》。這部紀錄片被稱為是中國的“人生七年”,由鄭瓊導演執導,花費六年時間跟蹤拍攝完成。

紀錄片並不是國內主流的影視宣傳形式,但就像導演鄭瓊所相信的,她說:“顧茲曼提到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而這部紀錄片,通過來自不同階層的三個孩子的命運,也向我們展示了三個主人公各自的夢想和生活現實的殘酷碰撞。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紀錄片《出路》

影片通過三段人物故事,展現了一個社會不同階層的大融合。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來自不同階級的人,他們的生活和掙扎。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來自甘肅貧困山區的女孩馬百娟。拍攝初期,導演找到這個女孩,她穿著不合身的,陳舊的衣服,臉曬得紅撲撲的,羞怯地看著她。鄭瓊導演問她,你有什麼夢想?

女孩說:“我要去北京上大學,一個月賺1000元,努力工作,回報父母。”這也許就是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唯一能夠想到的一條出路。

第二位主人公是城鎮小青年,高考復讀生徐佳。拍攝該片時,正是他第三次復讀的時候。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好的大學,來完成去世父親的遺願。即使因為巨大的壓力,有時候大腦出現一片空白,手腳冰冷,他也只能埋頭繼續。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徐佳在高考期間極其緊張

袁晗寒,來自北京的一個文藝女青年,17歲從美院附中輟學,開過咖啡館,自己畫畫,迷茫地追尋著自己的藝術之路。

寒門再難出貴子。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有些人努力奮鬥一輩子也到達不了。

是這樣嗎?

黃磊曾說過一句話,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所有沒有傘的孩子,只能更努力地奔跑。

《出路》跨時6年,通過在這6年間小主人公的人生際遇轉變,也一直向觀眾們傳達著一個訊息,它並不是一個揭示社會不公平,階級壁壘無法跨越的片子。而是在和我們講述,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捆綁著我們,你想要打破階層,究竟應該怎麼做?

01讀書也許仍是我們能想到的改變出路的最優解

《出路》這部紀錄片中,有兩個孩子是來自於較為底層的社會環境,而他們想要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就是讀書。

片中馬百娟的夢想就是考到北京的大學去,在大城市裡,賺薪水來養家餬口。所以即使承擔著家裡繁重的家務勞作,每天放學還要割草,放牛,餵豬等等,她也還是把課文唸了一遍又一遍,認真仔細。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馬百娟想要讀書考北京的大學

更為典型的例子還要屬片中的高考復讀生徐佳。堅持三年不斷復讀,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精神摧殘和心理壓力。頂著父親的遺願和母親的期許,他也只能在讀書這條路上一條路走到黑。索性最後他考上了相對滿意的大學,和許多同學一樣,畢業,找一份工作,賺錢養家。

由此可見,讀書仍舊是廣大群眾內心認定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

每年一到高考季,學子和家長都變得異常緊張,彷彿過了高考這一個門檻就能“鯉魚躍龍門”,化身成人中龍鳳。就去年教育部組織統計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975萬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可見一斑,競爭越激烈,大家投入的心血也就越多。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高考陪讀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因高考陪讀催生的一系列陪讀家長打工行業。白天家長們在擁擠的小作坊整日勞作,一天賺幾十元,只為了能夠陪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們唸書考試。雖然有很多人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但是家長們都認為忍這一時,換來一生命運的轉變,值得!

讀書做為一個尚未完全閉合的上升通道,即使競爭極其激烈,但也同樣變成了大眾人們心中的救命稻草。即使在我們知道上層階級的人,他們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學習環境和就業機會,讀書也許仍舊是我們能想到的最好的改變出路的方式。

02 賺更多的錢是不是階級突圍的工具?

幾年以後,當導演鄭瓊再一次看到馬百娟時,她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這時的馬百娟不再是過去12歲時那個懵懂,一心念書,走出大山的小女孩。她變成了一個大姑娘,不僅是身形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片中,因為馬百娟的哥哥身體不適,家裡勞動力銳減,不得不讓馬百娟輟學去找工作。僅僅15歲的馬百娟,只有幾年的小學學歷,她來到附近的鄉鎮祈求一份工作,但是沒有人願意收留她。

即使是想早點賺錢補貼家用,但是小小年紀的他們又能做些什麼?至少在我們的認知裡,錄用未成年人打工就是違法的,濫用童工是不被允許的。但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們,他們總是期望更快,更早地賺錢來企圖過得比身邊的人好。

例如,幾年前爆出的這則殺魚弟的新聞。一個十歲的男孩子,從小跟著父母在集市賣魚賺錢。這個年紀本該接受教育,但由於父母的無知愚昧,小小年紀的小孟已經練就了一身熟練的殺魚功夫。驚訝的網友們把“殺魚弟”推上熱搜,也讓父母看到了賺錢改變生活的曙光。即使通過熱心網友的幫助,小孟可以回到學校,但為了讓“殺魚弟”的事業屹立不倒,父親還是把小孟帶回了集市繼續幫他們殺魚,賺錢,養家。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殺魚弟和家人一起勞作賺錢

誠然,在更高階層生活的人們是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財產,但是僅僅靠短視的打工賺錢,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基礎的。剝奪孩子自由,學習,正常成長的時光,讓他們用這些時間來換有限的金錢,是很多父母犯的錯誤,而這也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英國BBC在更早的時候拍過一部同樣題材的紀錄片《人生七年》(7 up),這部影片從開拍到最後完成歷時有49年,每7年一集,2005年英國第四臺將該系列納入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名單中。在這部影片中,導演記錄了14位來自不同階層的七歲孩子,他們一生中的境遇和變化,從這部影片中我們能更直觀地觀察到,不同階層的孩子想要打破階級牢籠的重重困難。

在底層家庭還為收入和經濟發愁的時候,那些頂層家庭的孩子已經開始接受新式教育,讀金融時報,各類文藝學習和薰陶,有著遠大的夢想,相反,貧困的孩子們連大學是什麼都不知道。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小小年紀接受優良教育的富貴組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富貴組開拓人生領域走向人生巔峰,而貧窮組依然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但慶幸的是,在觀看的過程中, 我發現有一位小朋友突破了自己的階級生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在英國農村出生長大的尼克在第一次接受參訪時,根本不敢看鏡頭,把頭埋在雙腿中間,可以說是姿態非常低,也非常羞澀的一個男孩子。但尼克非常喜歡物理,通過自己的努力,居然闖進了牛津大學的物理系。再一次拍攝時,尼克也顯出與此前完全不同的成熟大方,自信滿滿。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害羞的尼克

雖然階級突圍很難,但是從尼克的身上,我們必須窺探到一些人生進階的秘密和方法。希望我們能夠找到階級突圍真正要打破的那些東西:

第一,打破社會世俗的枷鎖

在《出路》這部紀錄片的結尾部分,馬百娟的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的想法是女娃娃就是別人家的,她打工,不打工,都沒有什麼關係,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老公。”

一家人乃至身邊的所有人都在給馬百娟灌輸這樣一個思維,讓她自己也相信了一個女孩子的命運就是如此。她的人生就是嫁人,生子,然後相夫教子。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馬爸爸認為女娃娃不需要讀書

而復讀生徐佳,雖然成功唸了大學,找到了工作。但他的人生也一天都沒有為自己活過。高考前,他為了死去的父親和殷切盼望他成才的母親而活;畢業後,他為了身邊的女朋友,急急忙忙讓自己找一份平平無奇的工作安定下來。

社會,環境的巨大枷鎖,讓我們無所適從。他們不敢想離自己遙不可及的夢想,哪怕只是走出山溝去城市上學,哪怕只是說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而在人生七年中的尼克,他卻做到了去摘天上的星星。一個貧困人家的孩子想要學物理學,也許在很多家庭看來都是不切實際的夢想。他們更應該去唸金融,做股票交易員,醫生等等這些有社會聲望又可以賺錢的科目。

但是勇於打破世俗枷鎖,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讓尼克成功翻轉了自己的命運,也讓他在物理學這條自己喜愛的路上奮鬥耕耘出自己的果實。

第二,打破思維限制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博士在他的《見識》中提到過,

格拉德威爾認為,第三個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生活環境。好的環境有利於人在身體和心智上的成長,能夠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激發他們的潛力。我一向反對在教育孩子時拿什麼起跑線來說事,因為教育是一輩子的事。但是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起跑線的話,父母的見識就是起跑線。

當我們年幼的時候,一直是父母在灌輸給我們思維和見識。而一個見識短淺的父母和家庭教育足以折斷孩子的翅膀。就像前文中的馬百娟和殺魚弟,正因為父母覺得讀書無用,就讓他們失去學習和改變命運的機會,何其悲哀和不幸。

例如,同樣作為農村出來,通過打破思維限制,改變命運的人之一,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採訪中,俞敏洪曾多次提到這要感謝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堅信自己的兒子能夠成才,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得各種學習資源,母親的艱辛付出和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了俞敏洪,經過一年多玩命的學習,也終於讓俞敏洪考進了北大。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改變命運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但是父母的思維我們無法改變,無法挑選父母的我們,就無法打破思維壁壘。

這雖然是事實,但並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能做。

吳軍博士也說,想要讓自己走得更遠,就先得讓自己的父母成熟起來。父母有意無意地傳輸他們的舊時代的思維,我們就要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來學習,吸收新時代的思維。

因為只有一個不斷進步的父母才能瞭解新世界對人才的需要,才能知道如何去理解和培養自己的孩子。這並不容易做到,但卻是我們需要花力氣去做到的。

《出路》:我們所說的階級突破,究竟是突破什麼?

階級必然存在,正如梭羅所說:一個階級的奢侈全靠另一個階級的貧苦來維持。

司湯達也認為,社會好像一根竹竿,分成若干節。一個人的偉大事業,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階級更高的階級去,而上面那個階級則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突破限制,改變自己的思維,打破更高階層的神話和謊言,用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求來塑造人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