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合作社!如何運營?

CBH隨緣


要運營合作社,首先要認識什麼是合作社,合作社運營的機制是什麼。很多人在不瞭解合作社和運營常識的情況下,就成立了合作社,甚至到註銷合作社也沒有弄明白什麼是合作社。關於合作社的常識,絕大部分農民是不瞭解的,大部分合作社負責人是不懂合作社運營的。合作社的常識在農業經營領域變成稀缺知識。

只有知道了什麼是合作社,才能發揮合作社的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才能把合作社運營下去、運營好。成立合作社,首先社員要認可合作社的章程,不是簡單簽名就算了。其實,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服務合作社社員,社員要有合作的需求和意願,沒有這些合作社是運營不下去的。現在很多合作社發揮作用有限,是合作社成員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合作社以及合作社運營的基本知識。

對合作社要有科學的定位和合理預期。現在一說起合作社,好像是無所不能,一二三產業融合,產供銷一體,其實絕大部分中國的合作社是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為什麼不指導合作社做自己擅長的業務?合作社最大的優勢是組織優勢,規模優勢,做銷售、發展其他產業,合作社不是最理想的組織結構,其市場競爭力比不上企業。合作社若能服務好社員就是最大的價值和貢獻,不是每個環節每個領域都需要去做,可以搭建一個平臺,推進農業產業鏈協同發展。


運營合作社某種意義上,比經營一個企業還困難。因為中國農村尤其缺乏民主管理的實踐和理念,農民的弱小、企業的強勢,很難做到真正的民主管理。

現階段,若一個合作社能發揮服務社員的作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做大做強。服務成員是合作社最大的價值體現。


鄉之光


關注柯員之家,不一樣的視角看農業

我們一定要理解合作社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是一個盈利組織,盈利組織的概念,就是必須按照商業的原則進行處理。

我們現在合作社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也有非常多的失敗案例,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很多基層部門,把合作社當成一個理想主義的狀態,讓增收致富等政府該承擔的職責,讓合作社承擔了。造成了很嚴重的問題。

合作社領頭人的利潤不大,但是擔負的責任非常大,比如農機合作社,盈利了大家分配,虧損了,合作社頭一個人擔負。我們稱這個合作社為盈利式合作社。誰領頭幹,不是傻嗎?本來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盈利的,給大家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5299865898764294116, "vid": "v02004180000bd3hnnd8n75uip4edvl0\

柯員之家美女帥哥說


我國合作社法頒佈實施已經11年,總體註冊數量已經有200萬家之多,但是運營情況並不樂觀,這與我們國家目前對合作社的定位和管理有關。

在理論上,我國的合作社該走什麼形式也一直爭論不休,參雜的各方利益也比較多,以下就現有的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結合自身的實踐,淺談一些關於如何運營合作社的做法,不妥之處,大家批評指正。



我們國家的合作社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從名稱上看它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專業合作,它是“同類農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或者是同類服務的提供者,自願形成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民組織”。

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它強調的是專業性合作,就是某個區域的農民都在種植或者養殖同一品類農產品,能夠組織在一起,更有力量的提供服務、發展市場,也就是說合作社還是外向型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了更有利的市場工具。



也就是說,在有產業基礎的農村,農民可以通過合作社這個工具,來抱團對接市場,並且國家會給予一定形式的扶持,那麼對於沒有產業扶基礎的農村,成立合作社,也是沒有太大用處,而且也增加組織成本。

有很多人聽說合作社有政策扶持,就想成立合作社,至於成立之後幹什麼,就不知道了。那是因為不瞭解合作社的實質,國家確實對於合作社有扶持政策,但這種扶持資源是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樹立典型,給做的好的組織以獎勵和扶持,因此,剛成立的合作社想靠國家的政策扶持是不可能的,必須依靠自身發展,獲得一定效益和社會影響力。



僅從目前來看,合作社的運營和其它市場主體並無太大差異,主要是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地方產業,帶領社員獲得更好的收益。但是,由於合作社是全體成員的組織,的發展過程中,對內有民主性,要照顧全體社員的利益。


熱愛農村的小許


關於合作社的運營翠花妹有些自己的看法,正好這兩天寫了篇關於合作社運營的文章,請大家批評指正。歡迎留言交流,關注翠花妹頭條號,留言必回。

合作社這樣做,社員不會再離心離德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越來越多,很多農村致富帶頭人、有思路和想法的新農人、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都想通過聯合農戶的方法增加規模,擴大效益,紛紛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是事實往往比想象更難辦,合作社的經營多數處在半癱瘓狀態,翠花妹市場走訪多年發現,解決好這幾個問題,合作社做起來不會太難。

首先,合作社作為一個企業組織,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不能說和承包到戶以後的生產隊一樣鬆鬆散散。定期召開會議,按照生產週期安排技術服務、物資調配供應、採摘存儲技術、銷售信息商機,這些服務都要有,社員只有在合作社受益,才會和組織一條心,才會齊心協力跟著合作社走。

其次, 解決好社員的買難賣難問題。農業上,最突出的就是農資買難和農產品賣難問題了,農村常有一句話叫“農民磕頭種,燒香賣”。由於農戶的知識文化水平有限、加上信息獲取渠道狹窄,對於農資質量、肥料農藥的品牌、品質;種子的優良與否,當地土壤環境的適應性;當年氣候環境對作物的影響;這些都一竅不通,被形容為“磕頭種”,其實這都需要合作社有專業的技術老師作出指導。而農產品賣難更是農戶的一大痛點,經濟作物難伺候,辛辛苦苦作務了一年,到頭來賣不掉,著急的到處求人拜神,所以說“燒香賣”。如果合作社能給自己的社員找來商機,解決產品賣難問題,又能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培訓,對接信息,社員肯定一心一意跟著合作社了。

第三,紅利分配公平合理。作為一個組織,合作社一般都有年底的股權紅利。那麼在紅利的分配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不公開透明,就會讓社員之間相互猜忌,覺得付出的股金一樣多,為什麼有人分紅多,有人分紅少?還有的合作社除了上級檢查叫一下社員、其他的事情跟社員都沒有關係,更別說什麼分紅了。這樣的操作,社員肯定和你離心離德啊。

最後,積極申報國家補貼項目,給合作社收益增量。其實,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力度非常大,好好經營一個合作社,能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脫貧,符合國家的政策,也給當地父老謀來福利,是一件有功有德的上上善舉,社員除了自己的產出收益外,還有來自國家的項目補貼,自然會對合作經營充滿信心,一心一意的跟著合作社共同發展的。


農業科技翠花妹


一哥“合作社人說合作社事”之——全面經營好合作社

按照合作制原則,建設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振興,助推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較好的組織形式,如何做實做好,筆者提幾點意見供參考。

一,要真建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民為主體按照合作制原則通過自願入股的方式到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組建的,是農民自己的合作互助企業。其功能涵蓋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信用、服務、消費、餐飲、旅遊、文化、體育、教育、養老、娛樂等各個層面,因地而異。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辦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社,必須按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合作制理念,真正讓農民自願入股, 真正參與生產銷售服務,真正實現民主管理,真正做到合作社全體成員“風險共擔、市場共闖、利益共創、平臺共享”,真正做成農民自己的“手拉手、肩並肩、心連心”的合作制企業、互助的平臺、致富的渠道、共享的團體。

二,要真幹

農民廣泛參與的經營活動,應該做到:(一),通過聯合採購,減少農資、人工等投入,降低生產成本。(二),擴大生產規摸,加強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統一包裝提升產品檔次,增加企業效益。(三),加工機械化,降低人工成本,賦予深加工產品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四),實現農副產品、加工產品、深加工產品等關健部位的品牌效益最大化。(五),推動農副產品主打品牌的綜合開發。(六),共闖市場、共建電商平臺,推進“農超對接”、“訂單對接”、“產消(費)對接”。(七),實現合作社成員“再教育”,促進企業發展。(八),實現民有民管民享,社員享受分紅、返利,加快農民脫貧致富。(九),產消對接,加快城鄉共同發展步伐。(十),打造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社,力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走向快車道。

三,要實現農產品品牌化

農產品要做到品牌化,一是要做到人無我有,積極引進新品種。二要做到人有我優,確保農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無公害,努力做有機農產品並做好認證。三要做到人優我獨,雞蛋里長骨頭,拉大品種差異。四要做到人家賣農產品我賣工業品,搞好農產品深加工、系列加工、綜合加工。五要人家賣產品我賣故事,把農產品做成故事、做成文化。六要尋找可靠的推廣、銷售渠道、夥伴。

四,要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前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方式:1.產城(鎮)融合型,一產產品直接進入消費者餐桌。2.產業鏈延伸型,一產定基、二產提質、三產升級。3.農業內部融合型,規模發展、企業調控。4.功能拓展型,延展功能、完善產業。5.技術滲透型,中央突破,突出主業。

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明天更加美好!





一哥於一


目前合作社存在的問題:

發展規模小,農民依賴土地強,合作層次比較低,深加工這塊有缺陷 ,內部管理不規範,年齡偏大,技術水平有限,外部環境差,資金短缺,市場運作不是很好。

如何更好地運營?

一是要發展聯合社。即 “合作社+合作社”的組織方法。建立聯合社的形式有兩種,一是縱向合作,即引導不同類型的農民合作社從主導農產品生產的物資供應、技術服務、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資本、服務合作,優化資源配置;二是橫向合作,通過“大社幫小社,強社扶弱社、生產加流通”的辦法,使產業結構、服務內容相近的合作社統一生產規程或共享物流資源,完善產業鏈條。

二是土地這塊政策給予支持 。合作社發展種養殖要規模化就要涉及到土地問題,關於設施農用地方面給與支持,在土地流轉方面給與更好的服務。

歡迎討論~


科學為農


關於運營,首先成立合作社,證件辦齊,社員確認,然後管理人員安排,這個很重要,哪位社員有哪樣才能用在哪方面,分工合作最重要。其次就是合作社經營什麼,就開始操作。一步一步來。所有開支收入一定要公開透明。


侗家阿東


這個涉及就廣,資金、生產項目、運輸渠道、市場開發、產品質量保障、客服口碑等等。。。

都具備運營起來就簡單多了,首先囤貨,(半成品為主)這樣客服下單後也能很快出貨。其次找代理商,(這個最好是拿自己的產品去參加同行商品的展覽會)只要產品好,同行搶起代理,市場打開了。收取一定的代理費用。資金也回籠了。穩定後可以嘗試打開海外市場,現在不是一帶一路麼。正是機會稅少很多的。


軟面大俠


理論上:

因地制宜

結合合作社特色(種,養還是種養結合?還是農家樂?)

不斷學習,瞭解農產品供求,價格,品質要求。

積極接觸網絡(很多種養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把你的產品賣給對的人)

合作社(社員合作才叫社)

做給社員看,帶著社員幹,幫著社員賣,領著社員賺。

賺錢了才有更多的人加入,社員才有積極性。


逗比遊戲聯盟


農民申報的合作社領不到補貼沒法運營,而領到補貼資金的好多不是農民也沒有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