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紅樓夢/景觀

紅樓夢微景觀

ATR

看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

“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哈爾濱大爺劉振元,因喜歡《紅樓夢》,2014年5月起,他用麵粉、木頭、塑料等,建造了一座以《紅樓夢》為主題的微縮全景,包括房屋70所,亭子、小橋、河流、古塔等景觀200多件,組成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100多個經典故事場景。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圖

名園築何處

▼劉大爺手下的“紅樓夢微景觀”

名園築何處

劉大爺說這一生夢寐以求的就是大觀園,歷經四年終於做成。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在這裡小編先表達一下對大爺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敬佩之情,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能夠靜下來,潛心鑽研,專注於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到極致。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名園築何處

下面我們來看看《紅樓夢》中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大觀園”作為書中情節發生的主要場所,在曹雪芹的筆下被設計成從亭臺樓閣到水榭軒宇,都表現出了極高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名園築何處

從總體佈局、設計原則、意境蘊含以及置景等多方面都讓人讚歎的園林值得我們引以借鑑。

名園築何處

山水橫拖千里外 樓臺高起五雲中

中國古典園林的總體佈局以自然式為主,建築和庭院佈局形式以規則式為主,園林空間以自然式為主,兩者相互滲透融合。大觀園利用合適的山水地形,將自然景觀借入造園範圍,形成功能型空間,後進行規劃佈局,大觀園借用了從“會芳園”北牆角下引來的活水為主進行造景,將全園設計成一個自然山水式園林。

名園築何處

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大觀園開門見山,用來隔擋園內所有之景,以營造麴徑通幽的意境,此為“隔法”。

翠嶂、牆垣、竹籬、花障等在構圖上都有空間分隔之效,能激發遊興,漸入佳境。

名園築何處

全園分割成各具特色的若干個區域,營造出含蓄卻豐富的層次,各區域景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掩映、主次分明卻又整體統一。

從曹雪芹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怡紅院、瀟湘館 、蘅蕪苑、稻香村等區域空間或粉牆綠柳、或遊廊曲折、或田園清新、或奇石嶙峋,各自成一派卻在疏密之間充分展示出園林設計的整體性。

名園築何處

古典園林不可無水,惟其有了水,園林才能活起來、動起來,水帶給園林以靈氣。

在大觀園中,“水”非常重要,它作為一種分割與聯繫空間的手段,將各個院落串連起來。

名園築何處

沁芳亭水岸“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此為“隱法”。

大觀園“隱法”運用巧妙,如瀟湘館隱於翠竹中,稻香村隱於杏林中,怡紅院隱於碧桃花徑深處。沁芳亭建於橋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造園理念,挽留遊人靜觀。

名園築何處

然後“出亭過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觀覽”,則為動觀。沁芳亭上,仰觀飛樓,俯見清溪,總攬一園美景,得俯仰之趣。

秀水明山抱復回,風流文采勝蓬萊

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的中心思想,就是意境的造就,將自然生化為富有詩意的境界,是園林設計的終極追求目的。

名園築何處

大觀園根據不同人物個性和場景,將景物 、植物與人物、環境融為一體,例如:瀟湘館內的竹子象徵林黛玉淡泊高潔的形象特點;蘅蕪苑中沒有花木只有奇石的設置,恰好對應了薛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特點,而賈寶玉的怡紅院,粉牆綠柳,花木繁盛,體現了主人憐香惜花的人物性格。

名園築何處

此外,大觀園中的楹聯和匾額也讓園林意境提升了更高的層次,正如賈政所言:“若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

在試才題對額中,賈寶玉首次顯露了在園林、建築、詩詞、書畫上的創作及鑑賞才能。

大觀園中的各處匾額與楹聯切合環境——蓼汀花漵、蘅芷清芬、沁芳閘、紅香綠玉等匾額清新悅目,所作對聯亦多警句。

名園築何處

在自然和意境的結合中,大觀園的精神空間得到昇華,景觀獲得了靈魂與生機,在園林中並非只有自然山水,更具詩情畫意。

大觀園之所以魅力無窮,除了園林美學的運用自如以外,更因它有人物、有故事、有情境。

名園築何處

採用寫景、抒情、敘事結合的手法,使情節更加動人,景色更加旖旎,滿紙詩情畫意,以致斯園、斯景、斯人、斯事、斯情,永遠都說不完賞不盡。這是西方機械化文學和園林藝術無法比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