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本科、就業、研究生……滿打滿算我已經學了十五年建築了,這一路下來,有過你們會有的迷茫和質疑,最後對建築設計有了一些自己的認知、思路和經驗。

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目標,不同性格的學生,大家的狀態和追求各不相同,卻經常會遇到一些同樣的遲疑和迷茫,這裡就跟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希望能讓你們在學習及作品集創作過程中有一些啟發:

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01我的十五年


從求學,到後來從事建築行業,加起來已經十五年了。回想剛上的大學的時候,我肯定比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更迷茫,那會兒我甚至不知道“建築學”是幹什麼的,不知道怎麼做設計,不知道別人那麼漂亮的透視草圖是怎麼出來的,又急又絕望。

只好天天把自己泡在圖書館,學習各個大師的作品,盲目膜拜,跟風畫圖,也走了很多彎路。等工作後設計院重技術輕設計的環境,更是沒有設計的空間,天天加班熬夜畫圖,查各種國家規範標準……這也是驅使我出國的最大原因。


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出國後通過一個一個大設計概念,我才真正開始總結梳理自己以往的作品與實際項目,慢慢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手法與設計理念。為了找到這套理念和手法,我自己摸索花了15年,但你們,在有人引領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更加直觀、更加心無旁騖地去探索自己的設計理念和風格,不必如我一樣摸索那麼久。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同學跟我說自己設計沒天分,不知道怎麼做設計,很絕望,覺得很難再堅持讀下去,可心裡挺喜歡的,就是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基礎能力太差,跟不上週邊的同學……零零碎碎,各種各樣卻很熟悉,因為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我一開始天天想著換專業,就算喜歡但是我不行啊,總是跟不上週邊的同學。後來呢,就這麼堅持著堅持著,有一天突然就追上了,也開始得到了老師及同學的認可。我只是想跟你們說,我從來不覺得基礎差會是什麼大問題,最重要的是問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02要重視手上的基本功


我本科的院校是小有名氣的“老八校”之一,可謂接觸到正規的國內建築學教育;出國之後去了伊利諾伊理工,也是一所美國的“老八校”之一,保留著原有建築學教育的根本,可以說我學到的基本是是正統的東西方建築學教育。

雖然它們兩所學校面臨著幾乎類似的命運,從當年數一數二、的學校到現在慢慢被各種參數化、城市大數據的學校遠遠趕超,像是垂暮的老人,只能緬懷當年的輝煌。但是教學的根本和基礎是清晰可見的,對建築學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極紮實。

比如手繪,比如手工模型,都是在不借助計算機三維作圖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及分析設計的能力,這些堅實的基礎對後來從事設計的我而言,一直受益匪淺。

尤其是在國內國外都工作過之後,我漸漸發現發現建築設計最有趣的是設計思考及空間,而不是它的造型有多麼新穎。如果大家太過依賴於電腦製圖,天天過多挖心思在軟件學習中,是會忽略設計學習的本質,轉而更加追求奇異造型的,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03建築和你們的未來


國內的建築設計環境其實並不算太好,尤其整體市場環境不佳,“996”風潮正熱的當口,各種吐槽設計師工作環境的段子層出不窮。


學了十五年建築,我想說…


吐槽當今設計師不是設計師,只是畫圖狗,也吐槽各大設計院設計的項目低端庸俗……其實我自己從事這麼多年,我承認這些問題都存在,可是確實也在慢慢改善。

現在國內也出了越來越多好的作品,我相信等現在的同學們開始從事這行業時,設計大環境要比現在有更多的改善,會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設計,如果同學們是熱愛設計,希望你們能夠堅持下去,給未來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大家求學的過程中,我會盡我所能地提供幫助。得益於我多年的工作經驗,所以我懂得如何讓設計真正落地,如何讓一個概念能真正應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去,能夠具象化為作品集裡打動人心的項目成果。

這很重要,因為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的想法和思路都非常有意思,也擁有足夠好的潛力成為敲開世界名校的項目主題,你們所有有趣的概念和主題其實都能與設計相關,最後成為作品集中的項目,缺的只是將想法融入設計中,將它落地而已。

這個過程我已經摸索了十五年,現在我可以自信地帶著你們,路線清晰地前行了。

如果你在作品集創作或者藝術留學申請中遇到了問題,歡迎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臺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