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幼兒園被同學欺負了,應該反擊來保護自己嗎?

小翠生活記


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當年上幼兒園的時候,以及二寶現在就讀幼兒園,也都遇到過被同學推搡、搶東西的情況,對於這樣的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家孩子的遭遇

我家大寶是女兒,從小就很乖巧,不跟人眼紅、不搶東西,每次跟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遇到別人爭搶玩具,都只是被動的站在,既不躲也不跑,讓我很是擔心。這樣的擔心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終於變成了現實中被欺負的經歷。

孩子上小班的時候,有一次回到家裡跟媽媽哭,說班上一個小朋友打她的頭,好痛,我相信問了情況,才知道這個小女孩不是第一次搶奪玩具和無故打別的孩子了,好幾個孩子吃了她的虧。瞭解到這個情況之後,第二天我去送女兒上幼兒園,到了班上,讓女兒指給我看是哪個孩子,我帶著女兒走到女孩面前,抓著她的手,很嚴厲的跟她說:“我女兒說你昨天打了她的頭,你這麼做就不是乖孩子,如果再敢打我女兒,叔叔就會教訓你了。”,接著,轉頭跟我女兒說:“如果她再打你,你就打回去!”

估計當時我的樣子很兇,那個小女孩可能被嚇尿褲子了,站在那裡哭,老師趕緊過來把我拉開,問清楚情況。雖然這個做法不太妥當,但從此以後,那個小女孩再也不敢碰我女兒了。

因為女兒的性子一直比較柔弱,從來不跟別人動粗、紅臉,即便是受欺負了,也只有躲的份,每次受了欺負,回來跟我們哭,告訴她應該打回去,姑娘卻還是老樣子,我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乾脆送她去學跆拳道,到現在學了三年多了,剛考過紅黑帶,今年暑假準備考黑帶了。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孩子的變化,第一次參加比賽,完全被動挨打,第二次、第三次到後面再參加比賽,開始敢於進攻了,能夠拿名次了,孩子自己覺得挺自豪的。以前受了欺負,每次都是回來跟我們哭訴。但是後來有一次,她回來跟我們說,一個男同學惡作劇,搶了她的文具不還給她,她直接上去一腳,連人帶椅子給踹到課桌底下去了,再也沒人敢這麼對她了。

二寶(元寶)2歲的時候,我經常帶他去社區的幼兒活動室玩耍,有一個看上去3歲多的小姐姐,經常搶別人的玩具,有一天在活動室又遇上了,元寶每拿起一個玩具,這個小女孩就一把搶過去,來回了7、8次之後,我看對方的奶奶坐在那裡只管笑、無動於衷的深情,終於忍不住了,抓住小女孩的手跟她說,如果再搶弟弟的玩具,叔叔就會揍你了,她奶奶趕緊把孩子抱走了,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見到過這個小姑娘了。

以前元寶被人搶玩具、零食,總是無助的看著我,或者乾脆撒手,躲在邊上哭,我總會給他鼓勵,有時候也會利用我的成年人的身份壓著對方孩子,讓元寶不撒手,推開對方,把自己的東西搶回來,慢慢的孩子有了一些膽量,也敢於爭搶了。當然,絕對禁止他搶別人的東西。

如果不反擊,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忍讓

有些家長總覺得,吃虧是福,人家欺負你,就讓著點,大不了跑開就是了。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覺得怎麼受欺負都不會得到關注和支持,又沒有還手的能力和勇氣,久而久之,養成了忍氣吞聲、懦弱、逆來順受的性情,缺乏主見和想法,對於有挑戰性的事情沒有勇氣和興趣,過的平庸、碌碌無為。

因此,家長不要小看孩子之間的欺負打鬧,適度的鼓勵孩子反擊,給予還足夠的支持,對孩子的勇氣、信心和自我認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狗都仗人勢,何況是人?覺得你好欺負,會一直欺負你

孩子之間的打鬧,看似是小事,但實際上也是在進行人際關係和行為方式的摸索,如果對方每次打你,你都不還手,一味的忍讓,對方孩子會覺得打你是合情合理的,不會受到懲罰的,漸漸的將這種做法變成了習慣。見到你就要欺負你一下,你還有寧日嗎?

很多校園欺凌都是這樣的問題,那些壞孩子也不是誰都欺負,就抓著那幾個軟柿子反覆的捏,人家知道你好欺負,不會反抗,所以才會肆意妄為。

人打我一下,我還他兩下,讓他知道進退,自己才能安寧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參加電視節目中,有一位嘉賓向她提問:“如果孩子遭遇學校霸凌,就是在學校受欺負了,怎麼辦?”

李教授很堅定地說:“孩子在學校捱打了,一定要還回去。”

她用哲學的思維解決問題,她說如果不打回去,那小朋友用自己的慣性思維,覺得這孩子弱小,好欺負,以後就總受欺負了。

有句俗語說的很對:“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如果總是忍氣吞聲,期望對方放過自己,那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

我們家教育孩子的原則就是這樣,絕對不欺負別人,但是別人也別想欺負我。如果別人打我一下,那我會還給他兩下,他踢我兩腳,我就踹回去四腳,讓對方知道,我不是好欺負的,敢惹我,我就死磕你。

有時候弟弟會欺負姐姐,無故的打姐姐,我們都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他打你幾下,你就雙倍的打回去。”,姐姐得到我們的默許,雖然內心很疼愛弟弟,但還是會反擊回去,弟弟被打疼了,會眼淚汪汪的看著我們,尋求幫助,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不想捱打,就不要打別人,如果別人這麼打你,你疼不疼?所以,不要輕易的打別人,但是如果被欺負了,就要像姐姐這樣反擊回去。

說在最後的話:鼓勵孩子打回去,不是宣揚暴力,而是要以暴止暴,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這樣,才能換得自己的安寧和安全。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孩子在幼兒園被同學欺負了,要不要來反擊。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

我女兒在小班,在這學期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女兒每天回到家都會跟我說同一個同學今天打到了他的頭。明天踢到了他的褲子。有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每天回來都會說這句話。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是孩子之間的打鬧。告訴孩子,下一次離這個小朋友遠一點,讓他不要再打到自己。但是當女兒在一而在,再而三的說,這個小朋友在打他的時候。我覺得可能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打鬧。

這個時候我給我姑娘說的是,如果他再打你的話,他打你一下你打他兩下。保護好自己的臉,不要讓他抓到臉,如果他再打你的話你就上手抓他的臉。

有一天我女兒回來跟我說,今天那個小朋友沒有打他,因為他打了我女兒一下,我女兒打了他兩下。

孩子被欺負以後,先學會保護自己,打不過一定要先跑。如果對方和孩子實力均衡,在反擊也不遲。

五歲前的孩子都是先行動再思考,所以孩子之間打架,不要去讓孩子之間講道理,讓他直接要看到打架的後果就可以了。當孩子知道她打別人一下,別人會回他兩下的時候,這個後果她看到之後他就會心裡記下。

打回去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被打的時候,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何來解決這件事情,可以向父母來尋求幫助,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第三種就是可以打回去。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打回去,而不是說任何小孩兒之間的這種肢體接觸都要打回去。

還手前先保護好自己。還手也是要看情況的,如果對方人高馬大,不是對手,那麼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

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教孩子打回去,這種情況下可以增加孩子的勇氣。內向,膽小的孩子很難做到還手,但是如果父母鼓勵孩子,孩子能夠做到一次還手,就不會再害怕被欺負,可以提高孩子自信心。

所以說,如果是孩子經常被欺負,那麼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


豌豆媽媽育兒


A寶寶在學校被同班同學B寶寶故意咬了手臂,都咬破皮了,當時A寶寶說告訴了老師,老師沒聽見,很忙,在帶別的小朋友,當時A寶寶為了保護自己,也咬了回去(咬的很輕),放學後是A寶寶爸爸去接的,媽媽不知情,老師打電話過來告之情況,在關心A寶寶的同時也責問了A寶寶媽媽,說A寶寶說的誰欺負她就要欺負回去,要保護自己,因為這樣沒有正確引導孩子!為此A寶媽回去觀察了寶寶情況後這樣回覆的……

【某老師,您好,謝謝您的關心!我回家看了寶寶,只是有點點紅,破了一點點皮,沒什麼大礙!我也問了她,為什麼第一時間沒告訴老師,她說她說了老師沒聽見,她就只能保護好自己!我問她說慌沒有,她說她沒有,我也希望她沒有!因為我經常提醒她我給她講過狼來了的故事……

某老師,有可能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我也一直在學習怎麼樣才能當好一個媽媽,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您能多多給我指出,我儘量去改正!

您可能也知道,現在很多學校都存在校園暴力的事情,作為父母,除了讓她好好學習,要循規蹈矩,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不能欺負小朋友,同時更不能被人欺負,因為我也知道當老師是很辛苦的,我朋友就是做老師的,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關心到每個學生,怎麼樣才能讓弱小的她做到不被別人欺負,那就是要學會保護自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旁邊沒有老師,也沒有能為自己主持公道的人,當時不學會反擊,以後就會成為經常被欺負的對象,如果當時沒有老師在,而是選擇了忍讓,之後再告訴老師,那以後老師沒在的時候這個小朋友還會那樣做!當時A寶寶也只是想保護自己,嚇嚇那個小朋友,她知道自己咬的很輕!回來我也給A寶寶說了,應該先給老師講這件事情,最後她也聽了!】


小翠生活記


說實話,我很反感那種一有事就去報告老師的孩子,兩人都是同學,平常的小打小鬧,自己完全可以處理,為什麼要找老師呢?

所以我贊成小朋友在幼兒園受欺負,自己要反擊。

當然這個反擊並不是說要以牙還牙,比如有小朋友咬了一下,你需要去問清楚為什麼她要咬你,如果他有認錯之意,那就算了,如果他沒有認錯之意,那就跟他說明他這樣是不對的,必要時可以也輕輕咬他一下,讓他設身處地體會一下換位思考;

當然,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遭遇了虐待,或者校園欺凌,那在自己無能力處理的時候,就需要去找家長,找老師。


金豆麻麻加加油


未成年保護法在實際上只保護了有錢人任性及人渣肆無忌憚犯罪,

國家機構對守法受傷害的未成年及家長和老師卻沒有實際具體的同情做法與支持!

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良守法人的二次傷害!


虎54719796


根據情況應該反饋給老師,老師解決


XJL123123


這個所謂的欺負要看情況而定,如果是小孩子之間的玩鬧,可以跟對方家長說說,讓注意著點兒,如果是讓孩子受到傷害的話,這個要先告訴老師,問問怎麼回事,然後再通過老師聯繫對方家長,雙方協商來解決這件事情。


yayaning


不應該還擊,而應該報告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