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一提起《水滸傳》,想必大家腦海中立馬會浮現出“武松打虎”、“風雪山神廟”、“倒拔垂楊柳”等精彩絕倫的故事。然而,水滸之所以會被稱為“四大名著”,依靠的不僅是這些精彩的故事,更是其中揭示的社會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所暢想出的理想生活。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魯智深 林沖 劇照

義薄雲天晁保正,神機妙算吳學究,樂善好施黑宋江,文武雙全林教頭……雖說梁山之上不缺好漢,可真正稱得上高人的只有5位,李衝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小旋風柴進

《水滸傳》中的“大官人”和“員外”少說也有數十人,可跟柴大官人比起來,沒一個擺得上臺面。而梁山上所謂的好漢,說白了,大多是失意落魄之人,身上有諸多的性格缺陷,柴大官人與他們有本質上的差別。

柴大官人是“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的嫡派子孫,之所以被稱為當世孟嘗君,一是因為他有花不完的錢,二是因為他喜歡結交英雄好漢,三是因為他想複製春秋戰國時期的“食客”模式。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柴進劇照

從王倫、杜遷、宋萬,到林沖、宋江、武松,梁山上受過柴大官人救濟的好漢少說有幾十人。雖然,柴大官人跟這些好漢稱兄道弟,可說到底,也只是把他們當成了“食客”。不料,李逵在高唐州殺了殷天錫,給柴大官人捅了大簍子,柴大官人這才不得不上了梁山。

《水滸傳》中,每一位有名有姓好漢都在落魄之時自稱“小人”,唯獨柴進從未自貶過身價,這是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氣質。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宋江劇照

平定方臘之後,宋江邀他一同進京,可柴大官人僅留下一句:我有世襲爵位,不在乎這芝麻小官。說罷,便拂袖而去了。

混江龍李俊

李俊是《水滸傳》中唯一一個救過宋江三次的人,實則也是最瞭解宋江的。宋江途徑揭陽時,李俊、張橫等人只是慕名而來,與宋江並不熟悉,直到宋江題反詩被抓之時,二人也並未深交。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李俊劇照

李俊在揚子江販私鹽,喜歡結交好漢,既然大名鼎鼎的及時雨來到了自己的地界,他怎能不救。可一救不要緊,白龍廟聚會時,宋江卻得寸進尺,非要讓他攻打無為軍,殺黃炳文報仇。這下原本逍遙自在的李俊,徹底被宋江弄得騎虎難下,也算是不得已上了梁山。

宋江掌權後,把李俊升為了水軍首領。究其目的,一是為了壓制阮氏三兄弟;二是為了樹立知恩圖報的形象,藉機拉攏關係。可李俊是個明白人,在宋江提出詔安以後,他反倒跟阮氏三兄弟統一了立場。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阮小二劇照

梁山被招安以後,李俊屢立戰功,成為了宋江的心腹。按理說,此時的李俊應該更加依附宋江,可平定淮西后,他竟想要帶著三阮、二張等水軍頭領殺入京城造反。要不是吳用畏首畏尾,暗地裡通知了宋江,恐怕梁山眾好漢也不會落得“十死六七”的下場。由此可見,李俊早已看清了宋江的為人,並且想帶著兄弟們伺機而動,儘快脫離苦海。

無奈宋江打著眾兄弟同生共死的幌子,在他的威逼利誘之下,李俊不得已帶著水軍兄弟們踏上了方臘的征途。

老宋認為,《水滸傳》中最瞭解這世道人心的非李俊莫屬。平定方臘後,他深知,當初自己聚眾兵變,宋江必然懷恨在心,如今即使朝廷放過他,宋江也定然不會給他活路,不如早日脫身。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宋江劇照

察覺宋江回朝邀功心切,大軍行至蘇州時,李俊便詐稱中風,還了童威、童猛。要不是阮氏三雄已折其二,阮小七心灰意冷,恐怕最後也會跟著李俊一起出海,另圖逍遙快活之處。

入雲龍公孫勝

說起《水滸傳》中最神秘的人,入雲龍公孫勝當屬第一。他自稱學的一家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也是第一個惦記上那“十萬貫金珠寶貝”的人。當然,公孫勝的厲害之處遠不止他的道法。老宋認為,公孫勝最為厲害的實則是濟世救民的情懷,和他那識人、善辨的慧眼。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公孫勝劇照

當初公孫勝去東溪村找晁蓋共襄義舉,是看中晁蓋義薄雲天、樂善好施。可自打截取生辰綱之後,公孫勝慢慢發現,晁蓋雖然喜好劫富濟貧,但其性格粗俗野蠻、嗜殺成性、毫無原則,此時公孫勝已經萌生了歸隱之意。

而後宋江潯陽樓題反詩,殘殺黃文炳,更是讓公孫勝認清了,所謂的梁山好漢,只不過一群狹義蠻橫、濫殺無辜之輩。於是早已心灰意冷的公孫勝,在宋江上山之後,便借回鄉探母為由,回到了老家繼續隨恩師羅真人修行。

這三位才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林沖劇照

正如公孫勝的恩師羅真人所說:“吾弟子已脫火炕,學煉長生,何得再慕此境?”

若不是李逵偏斜蠻橫,以殺死公孫勝老母想必,恐怕公孫勝根本就不會下山再與這幫殘暴的草寇為伍。

平定淮西后,公孫勝再也坐不住了,羅真人曾經交代過:“逢幽而止,遇汴而還”,於是公孫勝便成了第一個跟梁山說拜拜的人。單憑此舉,足以看出公孫勝是當世高人。

有道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此三人,或淡泊名利,或急流勇退,或一心為民,是《水滸傳》中真正的高人,林沖盧俊義跟他們比,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