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迄今為止,我們讀過不少書,多則上千本,少也有數十本。當和別人談起,曾經對你影響很大的那本書,也許書名還記得,可關於書中的內容,最喜歡的部分以及它的優點,答案卻有些模糊不清。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 我以前讀過這本書,但已經不記得裡面的內容了......”

" 我讀過的書都要堆成山了,可從來沒派上用場。”

這樣的煩惱很多人會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也不例外,他曾經常被這樣的問題煩惱著,於是,他思考如何將書的精髓記在腦子裡,而不只是用眼睛看過,如何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 ,並得心應手地運用。

傳媒業出身的日本作家奧野宣之,以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他教我們如何用筆記本把書真正消化掉。學習怎樣選書和怎樣把書中的內容刻在腦海裡並加以活用,然後把這些做法轉化為實用、可持續、屬於自己的技巧。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讀書分為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這五個步驟。作者倡導有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精髓與自身思維的火花交相輝映;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覆重讀才能凸顯其價值。作者還從自身經驗觸發,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

寫隨想筆記,選擇真正想讀的書

作者提倡我們使用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比如在看電視、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觸景生情的時候,突然閃現的靈感 :

“啊,有沒有這種題材的書呢?” “我感覺讀讀那本書能榜我解決眼下的問題。”

撿起這些日常中閃現的點點滴滴,記錄在筆記本里。這些未經過分類的零散信息都與我們日後選書息息相關。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如果平時你的選書方法是,別人推薦什麼就選什麼,沒有目的性地讀書,被廣告和銷量排行榜左右,那麼此書的建議是,多留意和收集日常感想,帶著明確目的,排除干擾,主動發現並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選書。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列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平時你是怎樣購書的呢?

是通勤或上下班的路上順便去書店,逛到自己喜歡的區域,看到心動的書名便捧起了書;還是看見被攤開的暢銷書和促銷海報,被廣告詞和包裝所吸引,在確認好目錄、前言和作者信息,看一眼價格後便走向了收銀臺?

或是在亞馬遜、噹噹等網站瀏覽收藏,趁著活動促銷,一次性購入一大堆可能用得上的書籍?然後,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家裡的書架上。

這是大多數人的購書習慣,如果只為消遣倒也無可厚非,可如果不想衝動購買那些 “並不是那麼需要的書”,不想在浪費很多時間在逛書店和選書上,作者建議購書前提前做好計劃。

用一張白紙,將平時看到不錯的書列入購書清單,清單下面的信息分為三類,書名、作者和出版社名。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上一步提到的隨想筆記,根據裡面記錄的內容去書店或直接在網上找相關的書籍,說不定能發現真正想讀的書。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應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拿著這樣一份清單去書店,要做的事情就會一目瞭然。

首先,找到清單裡列的那些書。其次,看到實物後判斷要不要購買。最後,排除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購買。 

通過列購書清單、做隨想筆記這樣的事前準備,我們就可以在書店裡徹徹底底地掌握主動權。

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漫無目的地從頭到尾去讀一本書,書讀完了,卻發現什麼也沒記住。

作者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帶著目的去讀書," 以思想輸出為前提” 去讀書時,輸入的質量會大幅提升。他介紹了一種 “摘抄 + 感想” 的筆記讀書法。

在讀完一本書後,認真回想需要摘抄的內容,儘量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讀書筆記上的感想,沒必要模仿評論家的做法,學習、吸收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語句才是最重要的。關注對自己很重要的內容,只寫發自內心的語句,可以是一句話。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形式太費事,會懷疑做這件事的意義,作者堅信,讀書筆記,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效果,即使只寫 “簡單的一句話筆記”。

關於讀書,作者介紹了做記號和選出書中最重要內容的方法:通讀、重讀和標記,通過摺頁和打標,提前為寫筆記做準備。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標記做好後,接下來是做“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日期、書名、作者名、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寫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每句摘抄中間空行,留著寫評論,並且在摘抄和評論前用不同符號區分。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通過摘抄促進對書的消化,只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將與文中信息產生情感上共鳴的地方,寫下當時的想法。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 “摘抄+感想”,作者列舉了多個例子,同時還介紹了其它諸如剪報式筆記法,我們可結合自身所處環境和喜好去做。寫完讀書筆記,再重讀一遍書評,感受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可以再往筆記裡補充一些內容。

活用讀書筆記,學以致用

作者認為,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通過它,可以幫我們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我們都知道,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積極輸出,就無法形成知識體系。寫完讀書筆記,並不是萬事大吉了,在讀書時發現感興趣的內容,多看幾遍,偶爾需回頭翻一遍筆記,這樣反覆輸出,將已經消化過的信息進行再一次咀嚼。

如果把讀書過程比喻成做菜,作者稱 “購物清單” 就是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 是洗菜切菜,“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 就是開火炒菜了。

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通過讀書筆記寫博客、內部通知或商業文書,都是很好的輸出方式。作者還介紹了通過主題閱讀,用讀書筆記來解決個人煩惱。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後, 在電腦上建立筆記檢索機制, 便能自我監督, 掌握讀書進度。最後,為了營造好的讀書體驗,作者專門介紹進階級別的實用讀書技巧。還把做筆記從興趣發展為樂趣, 為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 需要有好的輔助工具, 在最後一章推薦了26款實用的文具。


讀一百本書,不如用筆記法吃透一本書


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找到了 “從前讀過的書總也記不住” 的解藥,我將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寫隨想筆記,隨身攜帶筆記本,將 “摘抄+感想 ” 融入我的新生活,養成輸出的好習慣。

如作者所說,如果一味盲目閱讀等於沒有讀過,數碼產品的發展,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懶惰,讓我們的讀書生活變得低效而流於表面。堅持寫筆記和重讀筆記,將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從而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讓我們把一本書記得更牢、吃得更透。


我是向日葵黛西,左手育兒右手精進自己的八零後職場媽媽,喜歡記錄和分享成長育兒心得。喜歡我請關注、點贊、留言,期待和你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