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幾個月之前,豆瓣上憑空出現一部口碑9分加的影片,讓我好生好奇。還沒來得及看,又得知這部影片竟然獲得了最佳影片。這屆奧斯卡號稱是最無聊的一屆,沒有什麼新意和亮點。看這部影片的海報便可猜到大致內容,將美國黑白歧視故事化的表達唄,老生常談罷了。說到這,這類的影片可謂是不可勝數,早期的撞車,不可觸碰等等。可畢竟是奧斯卡啊,總得有點東西吧。

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懷著這樣期待而又懷疑的複雜心情,我去看了影片。對於自稱閱片無數的我,還是有些小失望的,但也是中規中矩,不至於淪為低分片。至於為什麼,我們從劇情、寓意、情懷、手法各方面一點點說。

劇情很樸實,從一位黑人的音樂家要招一位白人司機開始。先是介紹白人的一些背景:意大利裔人,曾經是酒吧酒保,有一個龐大而溫馨的家庭,嘴比較溜,頭腦靈活,但是沒有什麼學歷,性格粗糙狂放。這不是以前那些片子裡黑種人的普遍人設嗎,在這部電影裡合著反過來了。但是我也隱約感覺到,這或許只是為了最後的反轉。

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黑人音樂家高薪聘用司機,帶他去南方個個州去巡遊表演。千挑萬選,選擇白人陪同他。他是一位極度精緻的人,每天一瓶威士忌,在車上一定蓋被子等等。開始一定是兩個人看不對眼嘍,白人嫌黑人惺惺作態;黑人嫌白人太粗糙,不講究。

後來黑人因為酒醉而進了警察局,是白人靈活斡旋把他撈了出來;黑人在酒吧被白人圍攻,也是他冒險讓黑人脫離苦海。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他們的關係似乎親密起來。白人發現黑人不是那個冷漠沒人情的怪人,白人也不是那個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糙漢了。黑人音樂家還會幫助白人潤色給妻子的信。

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短短時間內,兩個人似乎都在改變。黑人音樂家曾經是個不食人家煙火的人,也不瞭解平民的爵士樂。是白人帶他到了黑人爵士樂酒吧,為黑人同胞們演奏。黑人音樂家從不吃垃圾食品,卻在白人勸誘下第一次吃肯德基,甚至還覺得味道不錯。

這短暫的巡演很快結束了,白人回到溫馨的大家庭過聖誕節,可是黑人仍然獨自一人。經過思想鬥爭,他決定敲開白人的門,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過聖誕。故事就結束了。

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是不是挺平淡無奇的,沒有插敘,倒敘,就是平鋪直敘。節奏感還算好,沒有拖沓也沒有高潮,結局也很一般。看這情節,大家也知道他的主題了吧,似乎是保護權益是吧。但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可能看的挺開心的一故事,有笑有淚的。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是白人一直在改變黑人,改變他的觀念,行為。可是,有誰規定,一定要是白人改變黑人,這不是一種上帝視角是什麼。就比如,是父母一定教訓孩子一樣。

綠皮書:高高在上的黑人音樂家,遇到白人硬漢,而有所改變

當你突然發現了這一點,你會覺得一切都變味了。之前只是覺得電影還好,現在就更加一般了。什麼是真的平權電影,優秀的也很多啊,像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大都是以黑人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講述故事。這部雖然沒有講述黑人的辛酸血淚,主角的社會地位看似高級,可還不是要被一個社會底層的意大利裔的白人改變。是不是也在暗示我們,多高學歷的黑人還不是和底層白人一樣,多麼的地可悲啊!

那為什麼可以獲得奧斯卡呢,大家知道評委們都是白人男性吧,這樣的話題這樣的角度,簡直太和他們的意了。也可以這麼說,這部影片側面也說明了,歧視的形勢。慶幸我們國人並沒有這些事情。這就是我對這部影片的大致介紹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