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20天,從急診住院到開胸大手術到出院,像一場夢。”

作為一個很少來醫院的人,從未在醫院待過這麼久。

這20天裡,第一次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覺。白天穿梭在家和醫院中間,晚上熄燈後在醫院走廊裡工作。

在醫院的這些天裡,切身的體會並明白了健康與幸福,是每個家庭期盼和努力的方向。

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已從物質需求,走向了對財富的追求和對家庭保障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家庭財務的重要性,意識到了保險對家庭的重要性

畢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還揹負房貸、車貸,各種貸……

如果家庭的頂樑柱,再不幸查出身患重病,家庭不多的積蓄將有可能被一點點耗盡。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每個人都將老去,年老不可避免會面對諸多疾病的困擾,雖說科技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日益先進,能夠有效治療很多疾病,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支付這昂貴的醫療費用。

所以購買保險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如何買到合適的保險是目前大多數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很多年前開始流行的一種“超級全能”的保險,主打“有病治病,沒病領錢”。

它不僅解決人們最關心的健康保障問題,更能帶來附加的收益,這正符合了很多人少投入多回報的心理,甚至有些年輕人,希望自己所購買的保險可以解決老人養老和孩子教育的諸多問題。

但只要認真算算,這種全能的保險,不僅保障不高,其所標榜的高收益還沒銀行定期存款收益高。客戶一旦購買成功,想退出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今天,我們邀請了資深保險人士安夏,從客觀中立的角度來和大家聊一聊,全面解讀保險裡的陷阱。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安夏從事保險諮詢工作以來,發現在已購保險的人群中,存在買錯或買貴問題的人在群體中所佔比例高達90%。

大家總覺得一單保險在手,就可以對抗後續可能面臨的所有疾病、意外、養老等諸多問題。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保險中的雷區,大家又瞭解多少?

有一位年輕人因加班過多,擔心身體問題,曾找安夏做諮詢,第一句便問:猝死後,保險能提供有效賠償嗎?醫療險和重疾險是不是二選一就行?

作為家庭生力軍,哪些保險不能買?挑保險應該避開哪些陷阱?為什麼越是全能的保險就越坑?

安夏為大家一一解答。

01

超級全能保險=什麼都保不了


80後正步入中年時期,操心著整個家庭的房貸車貸和柴米油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責任愈加重大。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選擇給年老的父母和剛出生的寶寶購買保險。

然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年輕人的各類保障則更重要,

因為他們對於保障家庭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已經為家庭購買了保險的80後,有諸多人踩到雷區,有的人為父母孩子購買了各類保險,自己卻處於“裸奔”狀態;有的人買到了假重疾類保險,還有人比正常情況多花了30%以上費用等等。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02


超全能保險=什麼都不保


如果一款保險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那真相只有一個!

真相就是這款產品把用於做健康保障的錢,分了一部分去做理財。因此,它健康保障的能力被嚴重削弱,看似什麼都保,但其實保額都很低,基本等於“什麼都不保”。

這種情況我們稍作分析就會很明瞭:本來錢是屬於自己的,硬要交給保險公司去理財,而且理財的收益絕大多數都不足2%,要想贖回這筆資金,還得扣手續費。

這筆錢交給保險公司,如同錢進了死衚衕,想出都出不來,絕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03

如果你買了返還型保險,一定要注意


返還型保險標榜當前有保障,以後能領錢!但這類保險產品要買足保額,需要付出的成本遠超普通消費型保險,絕大部分家庭承受不起這類開支。

更重要的是,如此理財的實際收益率也遠比承諾和演示的低,遠不如買一份消費型的保險划算,用節約下來的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最後的收益也往往超過了這類保險“返”還的收益。

如果你的家庭沒有穩定經濟來源,投保中途急需用錢而要求退保,返還給你的是非常低的現金價值。

現金價值又稱“解約退還金”或“退保價值”,是指帶有儲蓄性質的人身保險單所具有的價值。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04

買日計息月複利的年年返保險=沒買

每年保險公司開門紅,促銷產品一大堆,不瘋搶一會都不叫開門紅。月月領,年年領,贈送萬能賬戶利上加利!

這太過划算了,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我們會把這類保險當作“極品險”,不過還請朋友們認真理性分析一下。

這是理財險!理財和養老方面的保險是35甚至40歲以後才應該考慮的險種,是保險預算和理財預算都比較充足以後才能考慮的,而且這種產品的實際收益率遠比演示的低,購買需謹慎,購買後再退就很難了。

所以,最佳保障絕對不是這些所謂保障全面的保險!

術業有專攻,多數人目前對於保險的認知基本上還處於初級階段,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某個保險產品的分析上,卻從不認真思考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抓不住主要矛盾與核心需求,導致整個保險市場變成一個產品導向,業績導向的不良循環系統。

家庭保險是家人最大保障,所以,我們要慎重地面對這樣一長串問題

70、80、90後的我們怎樣才能為家庭築起一道保障的高牆呢?

大家常常提到的猝死,究竟是哪種保險可以賠?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女性選擇什麼樣的保險,對抗風險?

教育金你瞭解嗎?買了就能解決孩子發燒感冒住院,以及教育問題?

重疾險也有分“真偽”?

保險價格都不便宜?

如何才能用最少的費用獲得最大、最全面的保障呢?


在醫院住院20天后才明白:為什麼不要輕易買保險?

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