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3.46岁,经历半个世纪,目前人均寿命增长了33岁,2017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7岁。这个巨大的进步包含了社会稳定因素,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进步因素,还有政府全民医保覆盖政策的功劳。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识到,我们距离世界第一长寿国家日本有不少差距,2017年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4岁。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有个城市的人均寿命已经非常接近第一长寿国家日本,就是上海。2017年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18岁,而2018年上海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83.63岁,其中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对老婆好点,等你快不行时多数是你老婆在照顾你)。

从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为什么上海人群寿命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么多?

从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上海政府健康医疗支持政策:坚持预防为先,早诊早治,把卫生资源用在刀刃上。从来上海读书时就明显感受到,上海的早期癌症筛查工作以及健康筛查宣传工作做的非常好。比如,2012年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这是在全市开展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与免费筛查服务。项目第一轮实施期间,近100万居民参加了初筛检查,检出大肠癌病例1,960人,早期比例达52.7%,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4.36倍,同时还检查出了各类癌前期病变7,911人。我们中心开展了上海徐汇区的肺癌筛查项目中,在参加的社区逐户发放筛查宣传单,同时课题资助形式支持社区居民免费体检,最后把筛查的结果公布社会,老百姓从电视节目中接受到健康教育。这些早诊早治的项目让很多老百姓从宣传中了解体检的重要性。

从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相比而言,其他地区老百姓的健康体检的意识就没上海人强。以前在其他地方上班时,身边很多朋友,可以一顿饭吃掉一两千,春节期间打个麻将可以输掉几千,但是不会每一到两年花一千多块钱去体检。可以在城里买一两万块一平方的房子给父母住,但是不会每年带父母去全身体检,不是不孝顺,而是没有这个健康意识。

当然也有经济上制约的因素,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这也是西藏、云南两地人均寿命为全国倒数前两名的原因。这半年在外面支边感触特别深,这边很多农村老人不说正常健康体检,很多人就连身体不舒服都是硬扛着,实在扛不动的情况下才去医院检查就诊。上周就接诊一例肺脓肿病人,在家里咳嗽、发热1个月没有去医院看,觉得扛一段时间可能自己就会好。最后还是路上被车撞了后带到医院检查发现的肺脓肿,追问病史,老人才说自己已经咳嗽、发热1月了。目前政府正在加大扶贫力度,对于低保贫困人群,政策支持加大报销比率,现在是扶贫攻坚战时期,相信这些情况也会被逐步改善。

从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3岁,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