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1945年8月8日下午5時,按照約定時間,前蘇聯外長莫絡托夫準時準點地接見了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沒有太多的外交辭令,莫洛托夫向佐藤宣讀了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書。這時已經是東京時間晚11點30分了。他拿起電話想立刻通知日本本土軍部,卻發現大使館的電話線已被破壞。30分鐘後,即9日零時,蘇軍向日本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動了全線進攻。而此時日本國內竟然毫不知情。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萬里奔襲百萬雄師齊集結

關東軍曾是日本在二戰時期最精銳的部隊。但隨著日軍戰場上的連連失利,此時的關東軍雖然仍有百萬之眾,但大多是被臨時集結起來的退伍軍人,武器裝備也相當薄弱,僅有5000多門火炮,1000多輛坦克和不足2000架飛機。

早在兩個月前,也就是歐洲戰場剛剛結束的時候,斯大林就已開始將遠在幾千公里以外的歐洲戰場上的蘇軍秘密運往遠東地區和後貝加爾地區。為了保證對日作戰的突然性,不讓日軍察覺到蘇軍的戰略意圖,蘇軍在運輸過程中實施了周密的偽裝,靠近邊境地區白天只少量增加運輸車次,夜晚進行“飽和”運輸;蘇軍部隊到達集結地域後,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並控制人員的戶外活動。到1945年8月,蘇軍在遠東已集結了十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一個坦克集團軍、三個航空軍集團和三個防空軍集團、四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達157萬,配備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此外還擁有太平洋艦隊和阿穆爾地區艦隊。至此,與日本關東軍相比,蘇軍在兵力人數上所佔優勢並不大,但在技術兵器上卻佔有壓倒優勢。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運籌帷幄疾風夜雨出奇兵

日本關東軍畢竟是日軍的一支老牌勁旅,斯大林在進攻關東軍的作戰部署上做了非常慎重的考慮。他幾乎把蘇軍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了遠東。其中有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麥列茨科夫元帥、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為保密起見,三位元帥到遠東後都用了化名。7月3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發出命令,任命華西列夫斯基為遠東蘇軍總司令。

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修築了多處永久性軍事要塞,採取分兵把口、分層阻擊的防禦策略,蘇軍最高統帥部對此進行了周密的兵力部署。根據中國東北的地形分佈,進攻部隊分為三個進攻集團軍群,分別是濱海集團軍群、遠東方面軍、後貝加爾方面軍。濱海集團軍群,由麥列茨科夫元帥指揮,共60萬人。突擊方向為牡丹江地區,進而攻佔哈爾濱、長春,並會同後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方面軍作戰,是蘇軍在東部地區的主要攻擊方向。遠東方面軍由普爾卡耶夫大將指揮,共30萬人。其突擊方向為:沿黑龍江直指哈爾濱,支援後貝加爾方面軍和濱海集團軍群,是蘇軍的次要打擊方向。後貝加爾方面軍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共60萬人,蘇軍在遠東惟一的坦克集團軍配備在該方面軍。突擊方向:一是以坦克集團軍為主,穿越浩瀚的沙漠、草原和大興安嶺,插入偽滿“首都”新京(長春)和東北的工業中心瀋陽;二是以機械化集群向長城以南推進,直指張家口、多倫一線,牽制日本華北方面軍。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8月7日,斯大林下達向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的命令。9日零點10分,一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而此時大多數日本關東軍士兵還在睡夢之中,沒有絲毫準備。直到清晨,關東軍指揮官綜合各方面的報告,才得出蘇軍已經開始全面進攻的結論,到早晨六時才急匆匆下達了全面作戰的命令。

風馳電掣“萬里奇防”瞬間瓦解

日軍自佔領中國東北以來,在中國東北和前蘇聯的國境線上秘密修築了大量的築壘地域和地下要塞,其規模之大,堪稱當時亞洲之最,關東軍稱之為“東方馬其諾防線”。這條“東方馬奇諾防線”南起吉林琿春,北至內蒙古海拉爾,中部經黑龍江省,在數千公里邊境地帶,一共修築了14處“城要塞”,8萬多個永備工事。8月9日,蘇空軍對日軍主要防禦設施實施了大規模的空襲,同時地面部隊從3個方向向關東軍展開了猛烈進攻。蘇軍空降部隊在長春、瀋陽等城市實施機降。日本關東軍很快被分割成數塊,南北不能相顧。與此同時,八路軍冀熱遼軍區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進入東北,會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作戰。

在蘇軍猛烈打擊下,大多數日本關東軍一戰即潰,但在一些局部戰鬥中,日軍仍負隅頑抗,其中尤以虎頭要塞之戰最為激烈。烏蘇里江邊的虎頭樞紐據點,是關東軍徵用1萬多名中國勞工耗時6年修築的堅固要塞,猛虎山陣地為虎頭要塞的中樞部,也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隊司令部所在地。

8月8日11時58分,蘇軍發起進攻,開始猛烈的炮擊,擊中虎頭山日軍倉庫,引起爆炸。巨響震撼了整個虎頭鎮,煙塵瀰漫,一片昏暗。

當時,日軍守備隊長西脅武大佐去軍部開會未歸,守備隊由炮兵隊長大木正代為指揮,大木正命令士兵將大炮拖進要塞進行反擊。日軍用40釐米口徑的大炮,對準蘇聯境內的軍事目標連續發射了11發炮彈。這門具有巨大威力的大炮,將陣地震得山搖地動,耳膜欲穿。整個陣地煙塵瀰漫,一切都被濃黑的塵煙裹了起來,日軍拼全力向蘇軍反擊。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組織敢死隊與蘇軍拼搏,戰鬥進行了數日,蘇軍仍未能攻下虎頭要塞。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8月19日上午11時,蘇軍“卡秋莎”迫擊炮對猛虎谷的日軍炮塔進行猛烈的炮擊,幾乎炮炮擊中目標,炮塔傾刻分崩離析,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早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就已經宣佈了投降詔書。8月17日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才向全軍發佈停戰命令,但此時虎頭要塞守備隊代理指揮官大本正大尉已下令炸燬無線電臺。激戰到最後,日軍的彈藥已所剩無幾。40釐米口徑大炮發射百餘發炮彈後,炮身已經發生炸裂。其他各類大炮也沒有炮彈了。8月26日下午3時30分,日軍守備隊的最後53名官兵被蘇軍俘獲,至此虎頭要塞的攻堅戰終於降下帷幕。日軍共有2000餘人被殲滅。

而早在幾天前,1945年8月19日拂曉,蘇軍貝加爾方面軍的全權代表阿爾喬緬科上校率領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殲擊機的護航下,飛抵長春關東軍司令部,日軍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向蘇軍代表交出了指揮刀,在投降書上籤了字。此次戰役,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驕橫一時的日軍關東軍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

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覆滅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