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單永輝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手寫體,是相對於自覺的書法藝術創作而言的一種隨意性強,不受過多法則約束的較為自由極其生動的文字形式(包括毛筆與硬筆),多介乎行、草之間,常見於尺牘、草稿、便箋等。手8寫體是人們為記錄思想感情自然採用的字體,是思維的文字化,以實用為指歸,其作為交流的表情達意功能,顯得更為純粹。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毫無疑問,我們完全可以把凡是會書寫的人所留下的筆跡統稱為手寫體,在本論題中,這種“統稱”顯得太寬泛,因而難著邊際。為了論述的需要,在本文中所定為的手寫體是指具有豐厚的學識,有較高的藝術修養,有較長時間藝術創作經歷的學者、文人、藝術家所留下的筆跡。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以往,人們總是習慣於把審美目光投向一幅幅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而把手寫體僅僅當作一種文字交流形式,在匆匆的閱讀中,漠視這一張張便箋信函中所透露出的書寫者的氣質、學養、人文精神,以及那種自然質樸、不事雕琢的清新與瀟散,其中所蘊藏的極其豐富的美學內涵就這樣在不經意的瀏覽中無情地給湮沒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一種美學意義上的極大浪費。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種習慣性審美取向的主潮中,卻也有些藝術觸覺敏銳的有識之士,對手寫體(特別是近現代的名家或當代名家的手稿表現了熱情的關注。例如《書法報》特設了個“名人硬筆書法”專欄,《中國鋼筆書法》雜誌也設有“名家手跡”專欄,時常推介一些大學者、作家以及知名藝術家的便箋、手稿,並附有或長或短的賞析文字,這樣做無疑給矯飾浮華的書壇吹來了一股樸爽清新之風,有效地改變了人們對書法藝術審美習慣的狹窄取向。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雖然人們對手寫體已經表現出了熱切的關注,但似乎尚未對其中所蘊含的美學價值作出更多的思考與探求,即使有些專為名家字稿所作的評賞文字,大多讀來閃爍其辭,寬泛無邊。下面,筆者不揣淺陋,就手寫體的美學價值試述一二,以期拋磚引玉。

一、手寫體的個性美

我們常說,“個性即風格”,在藝術領域中,缺乏風格的藝術品,其生命力是極為短暫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最能打動心靈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鮮明風格特徵的作品。當今時代,尤為崇尚個性化,而最能體現個性的,莫過於手寫體。所謂個性,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氣質、稟賦、學識、修養等的合成。人們常說,“字為心畫”、“字如其人”,其中的“字”指的便是手寫體。作為有過多法則所約束的書法藝術則又另當別論。書法,因為它是一種自覺的藝術追求,有著獨特的藝術法則和規律,其每一點畫,每一起止,都有著法則的要求,它只是藝術追求的產物,以藝術品評標準為依據,不具備直接的思想交流因素,理性味道濃厚,因而書法創作中的每一揮運,不見得都是作者心靈的自然流露。欲從顏筋柳骨中看出“字如其人”來,實在是勉為其難。對書寫的要求越深入,其個性便越容易被隱藏,最終被人們所不屑的“館閣體”便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怪不得古人有“無意於嘉乃嘉”“寫得性靈便是真”之嘆了。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手寫體作為語言交流的文字形式,書寫者在揮運之時,完全是處於一種自由的心境下,不受任何書寫法則的約束,“脫略成字"”,每一點畫都來得極為隨意和率真。興酣落筆之際,書寫者的喜怒哀樂、學養情趣便都流呈筆下。這種書寫方式產生的點畫,線條略無滯礙,如“風行水上”自然流暢,完全是書寫者的個性體現。我們常可以看到同樣面目的書法作品(特別是現今的展覽、作品集中),但絕對找不到字跡同樣的手寫體,這正如世界上永遠也不可能存在兩片相同的樹葉。藝術作品因為其法則的共同性而可以讓人進行逼真的模仿,但個性是無論如何也複製不了的。在看厭了“千人一面”的書作而感到疲憊時,我們更能體會到手寫體個性美的真實與親切。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二、手寫體的自然美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以此來形容手寫體的自然美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案桌上擺放著一瓶“美麗”的“鮮花”,但聞來無香氣,摸去無質感,很快地,我們便對這“永不凋謝”的塑料花感到厭煩,膩味,因而更加想念那夏日裡暴雨過後,荷塘中嬌翠欲滴、暗香浮動的芙蓉了。畢竟,“美”是矯飾不來的。我常有這樣的感覺,第一次翻看書法作品集或報刊上登載的作品時,立刻便會為它們的藝術魅力所震撼、所折服,但經歷一段時間,翻閱過數次之後,初次的審美體驗便蕩然無存,“不過平平”的感受反倒增添了許多。究其原因,這其中不乏欣賞者的“眼高手低”(欣賞水平有提高),但更主要的,則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做作味”,忸怩作態而反感。在藝術面前,法則的追求總是有限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終極的無奈與遺憾,當法則被規範到完善之時,便是作品的藝術價值消亡之日。清“館閣體”的楷法是極其完備的,但它的藝術性卻似乎不曾被人提及,倒是楷法稚嫩之時的魏晉楷書,依然令世人思慕不已。當然,我們這樣說並非詆譭書法之“法”,“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書法無“法”,肯定不成其為書法,更遑論其藝術意義。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我們只是厭倦了無休無止的做作、滿眼滿目的製作罷了。在書法藝術大眾化,“書法家”漫天飛的現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傳統書法中最精微最玄妙最具藝術審美表現價值的“筆法”逐漸被失落,那種注重形式感,故作有力、缺乏內蘊、呆滯板結、了無靈氣、專事張狂(或日“作秀”)的作品已經氾濫成災。這種做作能炫耀一時,跟得上時髦,但終歸經不起推敲,最後只好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在這般境地中,我們更需要那種筆法豐富、圓融自然的藝術作品。當我們偶爾突然看到一幀某位大家的手寫體字稿時,立馬便能感覺到一股久違了的清新之氣撲面而來,那樣的天真爛漫,那樣的自然純樸,這怎能不令人陶醉其間呢?

三、手寫體的人文精神美

書法藝術功底越深厚,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便越強烈,相對於書法來說,手寫體的藝術表現力顯然是柔弱的,但是,因為手寫體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流露,使得中所透露的人文精神極為豐蘊富足,這是書法作品所難以與之媲美的。人文精神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閃爍著永恆的魅力。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崇尚的是個性與自由,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因而顯得格外耀目。但丁的《神曲》、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哥特式的建築群,如此等等。無一不向時空長隔的我們透射著那依然濃烈的人文氣息。我們認為,最能體現人文精神的是人的文化因素。由於書寫者有著較高的學識修養,其隨意揮灑的字跡便總是時時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他們任意書寫的一張字稿,只要一呈現在欣賞者面前,便立即會瀰漫起一種濃濃的文化氛圍。

書史中最令人稱道的文人書法其實就是手寫體的藝術稱謂。只要有高深的學識和豐富的藝術修養,即便沒有經過長期的筆墨技巧磨鍊,他們書寫的字跡也一樣令人留連忘返。這種魅力便是來源於豐蘊的人文精神,來源於欣賞者對書寫者人品、道德、學識的崇仰。

劉熙載在《藝概》中有言:“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這說的是書法,而有著豐厚學養的文人,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高韻深情、堅質浩氣,所以オ下筆超凡,“以無法為有法”受世人敬仰。有趣的是,我們視為至寶的行書“三帖”(王義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蘇東坡《寒食帖》)卻不是參展、參賽之作(即自覺的創作行為),而只是一篇篇記錄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稿,但它們的藝術價值卻至高無上。後人在欣賞其紮實書寫功底下自然流露出的“千古不易”的“筆法”美的同時,更欣賞那或優美、或沉鬱的文句,並遊弋於字裡行間,穿越千古,與其同喜同哀、同歡同痛,這不能不說是人文精神的魅力顯現使然。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縱覽浩如煙海的書法碑帖,我們很容易發現,最令我們沉迷的往往都是那些被稱為尺牘,或是字稿的墨跡。義之的《快雪時晴帖》、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歐陽詢的《張翰帖》、柳公權的《蒙詔帖》、顏真卿的《爭座位帖》…家藏一本清朝傅山行醫時的藥方字稿影印本,在我看來字跡清麗可人,似乎比他那“四寧四毋”的丈八巨幅更來得自然、真實、質樸、可愛。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奉為主桌的,其實不過是當時人們的字稿一一手寫體而已。

既然我們對前人的字稿如此痴迷,那麼,在硬筆書法事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把欣賞的目光投向那一幀幀文稿、便箋、信札,去挖掘其中所飽蘊的審美價值,並以之來豐富我們的藝術感悟力,來滋養我們的藝術創造力,“鉛華去盡真情流露”,如此歸真返樸,硬筆書壇定將注入更鮮活的氣息,呈現更繁榮的景象。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單永輝:試論手寫體的美學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