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曼陀羅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壇城,藏語稱作"吉廓"。曼陀羅源於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動,那時的人們為了防止"魔眾"的入侵,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在土壇上修法,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並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圖像,由此構成了後世壇城的基本框架,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壇城作為象徵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眷屬眾神聚居處的模型。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梵文叫作曼荼羅(梵名 mandala,藏名 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國家的領土和祭祀的祭壇。但是現在一般而言,是指將佛菩薩等尊像,或種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圖樣。又譯作曼拏羅、滿荼羅、曼陀羅、漫荼羅等。意譯為壇城、中圍、輪圓具足、壇城、聚集等。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為了修行者觀想方便所繪製、雕造的曼荼羅,而有形像曼荼羅,而成為曼荼羅的表徵。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曼荼羅的梵語mandala,是由意為“心髓”、“本質”的 manda,以及意為“得”的la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所謂“獲得本質”,是指獲得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由於曼荼羅是真理之表徵,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因此也有將之譯為“圓輪具足”。另外,由於曼荼羅也被認為有“證悟的場所”、“道場”的意思,而道場是設壇以供如來、菩薩聚集的場所,因此,曼荼羅又有“壇”、“集合”的意義產生。因此,聚集佛菩薩的聖像於一壇,或描繪諸尊於一處者,都可以稱之為曼荼羅。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一般我們所稱的荼羅可分為四種,稱為四種曼荼羅,簡稱四曼。即:

1、大曼荼羅:諸尊具足相好容貌的圖畫,稱為大曼荼羅(尊形曼荼羅),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成身會。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2、三昧耶曼荼羅:即示現諸尊的本誓三昧耶,也就是將表示本尊的法器、持物,以圖示象徵的三昧耶圖繪表示,稱為三昧耶曼荼羅,相當於金剛界曼荼羅的三昧耶會。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3、法曼荼羅:這是諸尊的種子及真言,或書寫種子梵字於諸尊的本位,或以法身三摩地以及一切經論的文義等來表現,稱為法曼荼羅(種子曼荼羅),相當於金剛界的微細會。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4、羯磨曼荼羅:將諸尊的威儀事業鑄造成像,形成立體、行為的三度乃至四度空間的行動性曼荼羅,稱為羯磨曼荼羅,相當於金剛界的供養會。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而這四種曼荼羅,一般又各含有三種曼荼羅,即:

(1)都會(都門、普門)曼荼羅:是各部諸尊聚集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兩部曼荼羅。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2)部會曼荼羅:是某一部會的諸尊,會聚在一起的曼荼羅,如佛部的佛頂曼荼羅,蓮華部的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3)別尊(一門)曼荼羅:這是以一位本尊為中心的曼荼羅,如釋迦曼荼羅、如意輪曼荼羅等。

我們一般所指稱的曼荼羅即是以上四種大、三昧耶、法、羯磨曼荼羅。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輪圓之義

壇城又作曼陀囉、滿荼邏、漫怛羅、蔓陀羅、曼拏羅。略雲曼拏、曼荼。新舊之譯有種種,舊譯多曰壇,又云道場,新譯多曰輪圓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體而言,以壇或道場為正意,就義而言,以輪圓具足或聚集為本義。即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羅之本體,而此壇中聚集具足諸尊諸德成一大法門,如轂輞輻具足而成圓滿之車輪,是曼陀羅之義也。而常稱為曼荼羅者,是圖畫者。此為四曼中之大曼荼羅。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曰:‘道場之處當作方壇,名曼荼羅。廣狹隨時。’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下曰:‘蔓陀囉,此雲壇也。’探玄記二十曰:‘曼荼羅,雲道場也,圓壇也。’慧琳音義十曰:‘漫荼羅無正翻,義說雲聖眾集會處也,即唸誦壇場也。’演密鈔四曰:‘漫荼羅者,此雲道場。是與弟子發心得道之處,謂之道場。’大日經疏三曰:‘十方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華藏,三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暉相間。以如是眾德輪圓周備故,名漫荼羅也。’同四曰:‘漫荼羅,是輪圓之義。’又曰:‘曼荼羅,併發生義,今即名發生曼荼羅也。

梵林文化-壇城的由來和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