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你读懂了吗?

先说一些不讨人喜欢的话。如果一个没有哲学知识底蕴和充分知识储备的人,那读懂《理想国》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理想国》是一本阅读门槛非常高的书,柏拉图本人的思想非常复杂深邃,如果你觉得柏拉图有任何地方说的有问题,请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虽然这是句废话。柏拉图的思想并不等同于任何一个角色的观点,切不可认为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话就是柏拉图赞同的观点,其他人的话就是柏拉图要反驳的观点。相反可以把整个对话看做一部戏剧。

《理想国》: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你读懂了吗?

柏拉图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唯物主义和科学因素。这在《理想国》中也有所体现。

在此之前,我先讲个小故事。如果说苏格拉底是一个谜一样的人,那还有的猜,那么柏拉图就像一个符号,只能靠想象,虽然留下了不少遗作,但主角却大都是苏格拉底,很少提及自己,所以,对于柏拉图本人的探索,我们只能从他有据可查的生平和思想中寻找蛛丝马迹。

柏拉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热衷于文艺创作,写过诗,也尝试过戏剧,直到遇见苏格拉底,才开始一心研修哲学,这时,柏拉图20岁,苏格拉底62岁。

这期间,便有了那个著名麦穗的故事。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片麦地旁,让他在这片麦地里摘一个最大最黄的麦穗回来,但有一个要求,只准往前走,不准后退,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地,苏格拉底问其原由,柏拉图老实的回答:“因为不能回头,所以我一直不确定自己身边的是不是最好的,总认为最好的还在前面,但后来发现,之后的还不如之前的好,所以自己什么也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后来,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同样的让他在一片树林里走一遍,同样的让他找到一个最大最粗的树回来。同样只准向前,不准回头。这次,柏拉图带回一个很普通的树。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带回来这么平凡的树,柏拉图答道:“我一路上是错过了很多又大又粗的树,但我怕自己前面的数比现在的还小还差,所以就选了支较为平凡的。”

苏格拉底说笑着:这就是所谓的婚姻。

后来便有了“柏拉图式爱情”,虽然现在被大部分人误读,简单点说就是“爱高于性”,但不得不承认,这原本就是理想主义的爱情。

好了,回归正题,《理想国》这本书包含了太多知识点,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灵魂三分说,柏拉图一生中,一直致力于发展灵魂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他分析了通过学习发展人的灵魂的可能性,他认为灵魂是人类道德的源泉。随后他写道:灵魂是比肉体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并且控制着肉体,它是所有知识的载体。

通过一种回忆的过程,经验使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为人所忆起。从哲学的角度,躯体的死亡让灵魂获得自由,灵魂被困在躯体里能有多久,就能与人们只能模糊感觉到的外形在一起有多久。后来,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变得更加复杂。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构成的,肉体就像监狱一样把灵魂困在身体内。而灵活又由三个部分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激情和欲望构成非理性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德行:智慧、勇敢和节制。柏拉图认为人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关于统治权的争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遵循理性的原则,使激情听从理性的号令,而非欲望的号令,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灵魂的欲望部分推翻了理性的统治,令激情听从它的指令行事,那么这个人的灵魂就出现了混乱,其行为将破坏节制之德性,从而放下错误。如果,一个人的理性、激情和欲望各司其职,非理性部分都安分地做好自己的本分,愿意接受理性的统治,那么这个人将同时实现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德行,进而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理想国》: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你读懂了吗?

《理想国》:想象世界

其实很多人认为《理想国》有太多的漏洞经不起推敲,《理想国》是有极权主义倾向的,许多构想凭空而生,在我们今天看来毫无实用性。但我认为读《理想国》的重点是了解苏格拉底的构想,并非批判性的审视这种构想是否可行。

18世纪的美国作家、诗人、思想家爱默生先生也曾说:“烧掉世上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这世上所有的智慧都来源于这本书《理想国》,世人对于此书的好评不绝于耳,号称永不落架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