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來看,二月河的文學成就與姚雪垠相比優劣如何?

醉臥西湖18


這樣的問題不好比較,兩人處於時代不同,如過論寫作的藝術水平,應該是不分伯仲,論影響力,恐怕二月河比較大,因為二月河寫的清朝三部曲。完全是出自內心的創作,並沒有受到任何部門或者個別人的脅迫,所以寫出作者的感情,書寫的活龍活現!教人感覺作品飽滿,內容豐富,引人入勝,最後拍成電視劇了,傳播更是廣泛。姚雪垠那年代正處於政治掛帥時期,受政治影響,作品就有侷限性,思路也不敢放開,一部李自成,雖說當年影響很大,但是多是官方推崇,現在也是詬病很多,改革開放後,再沒見姚雪垠作品問世!所以兩人沒有可比性,可惜了姚雪垠的滿腹才華。謝謝大家。





張思遠33


姚雪垠


首先向二月河先生致哀,去年我朋友還說要帶我去他家,最終因為我的原因沒去成。

這兩個人區別很大。姚雪垠的《李自成》總體上是一篇小說,小說的味道太濃,文筆不錯,前幾篇的構思也很好,但是他基本是站在李自成的立場上寫的,把李自成寫的比朱元璋還厲害。你當做小說去讀讀,也就罷了,要當成歷史知識去讀,千萬不要讀。

這本小說沒有能夠分析出明末的勢力對比,雖然把明朝的腐敗寫的比較透徹,但是沒有分析滿清的實力,沒有分析李自成真正的實力和麵對的形勢,沒有深刻分析李自成之敗:一敗在戰略失誤,不該那麼快去捅北京這個馬蜂窩,應該堅持先南後北的戰略,把北京留給崇禎和多爾袞周旋,李自成自己經營中原和南方;二敗在李自成沒有根據地,沒有牢固的基本盤,沒有一直核心部隊,“老八隊”一是不夠老,二是不夠大,撐不起百萬流民組成的大軍,所以一打就散,一年後就死。如果李自成真有小說描寫的這麼厲害,天下必定是李自成的,多爾袞算個屁。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寫的不錯,我看過電子書,也買過紙質書。這三本書也是謳歌大人物的,但是總體上來說,這本書寫的比較紮實,講的多是歷史事實。二月河的清史知識連金庸都佩服,自嘆不如。這三本書深刻刻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形象,前兩本更好。二月河自己也知道,無論康熙、雍正、乾隆多厲害,畢竟已經步入封建社會的後期,在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潮流中,已經落後,只是在這個落後的過程,二月河沒有去寫。不過,不能求全責備,畢竟清末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撇開這些,這三本書真是好書,可以當歷史書讀,可以收到啟發。

總的來說,我認為二月河更勝一籌,其書也經得起考驗,個人愚見。


坐看東南了


如果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歷史小說的傑出作品有哪些,最具知名度的一定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和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18年作家二月河的去世,使得歷史題材的小說話題熱度重新高漲,同時對不同作品褒貶不一的評價也層出不窮,要對比兩部作品的優劣就要涉及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藝術特色、敘述手法等方方面面,筆者也會在文中儘量客觀的進行對比。

1、苦難中誕生偉大,作家創作背景的分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年輕時的從軍經歷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歷程。在他的作品中,能夠詳盡的分析戰爭勝敗原因,描寫兵戎相見的廝殺的場面,一方面是來源於他對大量史料的考證,另一方面便是來源於曾經多年的參軍經歷。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裡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二月河的創作風格一直以其大眾化和通俗化著稱,可以明顯看出他的作品繼承了30年代解放區文學大眾化的風格,在蘇俄文學嚴肅傳統的文風的影響下,絲毫不見西方文學的先鋒、抽象等手法。

而《李自成》這部小說的完成,是在作者經歷了文革時期的變動之後,反思時代與自身,中國農村在近現代的鉅變之現狀後凝結成的作品。作家姚雪垠自抗戰之初便是堅定地左翼文學作家

,在根據地從事抗日工作,使作者看到了戰亂中中國農村的黑暗,更深的觸碰到了農民階級的性格中的兩面性和中國農村困苦的現狀。 在這樣豐富的人生閱歷的造就下,作者的成名作《差半車麥秸》《人性的恢復》《長夜》以及歷史長河小說《李自成》中都可以看出中國農民群體的縮影,與歷史文明造就下的傳統的性格在農民身上的繼承。

2、從歷史出發,創造豐滿的帝王將相。

創造《李自成》的人物形象時,姚雪垠曾說過:"處理人物方面有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歷史生活出發"。縱觀《李自成》中的代表人物:李自成、崇正皇帝、張獻忠、高桂英,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符號化的皇帝大臣、草寇將軍,作者在創作中由歷史記載延伸,進行了豐富的想象,但這絕不是憑空猜測,而是對明末社會生活進行考察後的合理杜撰,比如在潼關南原大戰的描寫中劉宗敏落馬掉入坑中,便在坑裡揮刀抗敵,這一段的描寫充滿浪漫的英雄主義色彩,但實際生活中也可行,符合古人英雄形象。在創造人物形象時不寫不符合現實的"超人",做到了典型形象與各自特點的統一。

但《李自成》的人物設計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如果說缺陷在哪裡,筆者認為最大的敗筆當是主人公李自成。說到這個人物的創作,我們不得不談論《李自成》這本小說的整個創作時間之久,從1957年到1999年整整42年,統共五卷的小說創作基本橫跨中國半個當代,乃至最後第四卷第五卷的出版甚至未趕到作者去世之前。從李自成的形象中可以明顯看出前期過於符號化"高大全",是一個幾乎毫無缺點的"完人"形象,而到第四卷,作者意識到這個形象的缺漏後,筆鋒直轉開始暴露他的陰暗面,使得讀者感覺十分突兀,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一定崩塌。

有心種花花不成,無心栽柳柳成蔭。作為配角和反派的張獻忠與崇禎卻大獲成功。如果說李自成是一個高大的符號化的反抗者,張獻忠就是一個性格矛盾的,卻更加豐滿的人物。他的塑成少了作者的人為捏造多了本真和環境影響的合情合理。而崇禎獲得的評價幾乎是全書最高,朱由檢這個形象並不是簡單地亡國之君,相反在經歷童年的深宮宮鬥,前人的荒廢朝政,朱由檢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妄圖中興大明,他的形象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明君,但奈何國家的腐朽與他始終站在農民的對立面,造成了悲劇的不可挽回。這個形象的成功在於作者很好的將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結合,沒有主觀臆斷的醜化反面人物。

相較而言,二月河與姚雪垠犯了幾乎相同的錯誤,在塑造康熙雍正乾隆的形象時,主角光環太過強大,幾乎都在表現皇帝的優點,比如雄才偉略、勤政愛民,而對於歷史上發生的"黑點"比如文字獄和農民起義,就採用了淡化或乾脆不寫的方式。在大臣面對皇帝的情節中,為了維持皇帝深受愛戴的明主人設,除了反派以外,其餘大臣當面不會反駁皇帝,且對皇帝都充滿敬慕之情,這種處理也使得皇帝的人物的塑造單薄了許多。

但對"士人"階層的塑造,這本小說是成功的。二月河塑造的清代知識分子不同於傳統的士人階級,他們意識超前,拋開狹隘的民族成見,著眼於天下,不提倡隱居避世,而是真正的"以天下為己任"。這種形象的塑造也給讀者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思考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的士大夫精神的精髓。

3、讀者至上原則,百科全書式的語言藝術。

姚雪垠曾說,在創作《李自成》時,他的原則是"大開大合,有張有弛"。"大開大合"是指單元組合構建全套小說,即每卷有若干單元,單元之間有能夠互相串聯的一條主線構成完整故事,全書為一個大單元,單元獨立而又相互呼應。裡面的各個小單元可以寫北京也可以寫四川,可以寫南方也可以寫塞外,通過小單元的組合展現了明末一個較完整的社會風貌。包含大量社會風貌、人物群像、生活圖景的小說,中國古有《紅樓夢》,西方著名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如《百年孤獨》《安娜卡列尼娜》。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其優點在於視角廣闊,因此《李自成》的最大特點便是架構宏偉而又不失細緻入微,但同時缺點也明顯,單元結構也使小說情節有一定弱化。

"有張有弛"是指,在情節安排上採用一張一弛的手法。比如在商洛山壯歌的情節後轉寫開封,姚雪垠認為,一鬆一緊的寫法能夠適當的引起讀者閱讀時的緊張,有利於抓住讀者的心理。

在面對讀者時,二月河就更直白了。他在自傳式散文集《二月河語》的封面語上就寫了:"平常的讀者,用他的血汗錢購書者,永是我的上帝,苛求永遠的擁有讀者是我著述的期盼"。作為暢銷小說作家的二月河將對讀者趣味的迎合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在敘事手法上,二月河與姚雪垠不同,採用了傳統的小說敘述方法

中國傳統小說在古代文學史上地位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讀者觀感為第一,注重故事性,這與當代暢銷書的宗旨又不謀而合,二月河採用了傳統的敘事視角,簡單清晰的故事線,用曲折緊張的情節增加可讀性,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到"文學通俗化"的影響。這種創作手法固然不能如姚雪垠一般有宏大的架構廣闊的視角,但是卻能保證故事情節的清晰和節奏的緊張,從而得到更大的讀者群。

但是單純迎合讀者必定不能長久,所以作者很聰明的在故事裡全程貫穿著符合現代認知的時代精神與審美,拔高了作品的主旨。

在討論語言藝術時,二月河與姚雪垠都使用了大量的詩詞、對聯、歌賦。通過詩詞調節氛圍,渲染時代特色,也有助於塑造人物推動情節。姚雪垠在語言上比起二月河更高明之處則在更注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比如在突出張獻忠的直爽粗魯時,他常常自稱"俺",也從不用成語或謙稱,一通大白話就能讓讀者在腦海裡描繪出一個粗魯沒文化,但是真誠直率的草根將軍形象。

4、藝術成就的對比,悲劇與廟堂權謀

明末的歷史史實註定歷史小說無論如何杜撰都不應該脫離悲劇的基調。《李自成》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在明朝覆滅的大悲劇下,李自成、崇禎、張獻忠、盧象升各人不同背景的悲劇矛盾的集合體。在每個人不可逃離的悲劇命運下折射出了時代的悲劇,民族的矛盾、階級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共同匯成了一曲壯麗的輓歌。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都採用了幾乎相同的結局模式,即皇帝垂垂老矣,留下了清河海晏的帝國和被歷史記載千年的功勳。相較於結局的平淡,二月河更重視小說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朝堂上權謀利益相爭的描寫十分精彩。通過對廟堂權謀的描寫,展現了不同陣營的矛盾的角力,塑造了許多個性不同的角色,通過這些鬥爭來揭開了康乾盛世的面紗,暴露出清朝時期官場、階級、民族的矛盾。

很難說在藝術成就上兩部作品誰更高一籌,筆者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姚雪垠與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對於我們後人而言,至今仍具有非常大的文學價值和時代意義。


一往文學


二人都是應景的文人。適應統治者不同時期需要寫出了對應的作品。從其二人在全國政協、人大的任職也可已看出,得到了認可。

姚雪垠從五七年開始寫《李自成》配合國朝建立依靠農民戰爭的現實,美化農民戰爭,李自成幾乎成為完人,簡直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是我就不明白這樣的人怎麼會失敗?他的辯證法和方法論沒有問題呀!

二月河的寫作背景是改革開放了,需要突出集權下有能力的領導人的形象。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正好描寫了,清朝的三代核心。符合人們渴望明君的希望,尤其雍正王朝,突出了雍正改革的難度,為民做主,一心為民著想的形象。很有映射效果。

不同時期,唱響對應的旋律,是他們成功的地方,也是二人存在侷限的地方,用現代建構歷史太多,尤其是建構古代人的思想,結果入戲太深,竟然真把自己當作歷史學家了。至於二人的作品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認為,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那個,並不見得水平就高。同時在流量為王的今天讀者最重要,能有多少人去讀那個化了妝的起義者。而二先生的評價也很兩級:有人認為他給滿清韃子樹碑立傳,讚揚專制統治;有人認為他很好的把皇帝描寫為有血有肉的人。歷史學者認為,他創作的是小說,不能當作歷史來讀;文學界認為他的作品屬於大眾通俗文學,不屑於對它品頭論足。

斯人已去,蓋棺難有定論;殷鑑不遠,是非豈無紛爭。


萊駒為右


作為讀者,只談體會,姚雪垠的《李自成》是大手筆的獲獎作品!讀後確也感人。但書中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領袖,最後為什麼走向失敗著墨不多,顯得影響力不足。在中國歷史上,以戰爭完成改朝換代的更替,漢,唐,元,明,清都成功了,唯獨李自成,虎頭蛇尾,最終功敗垂成,成為千古遺憾!〇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雖有宮庭隱秘,帝王之術的描述,不盡人意,但康熙做為帝王之家,能北征沙俄,滅三藩,得周培公中華版圖,收臺灣,打準葛尓,征服新疆,西藏,設班禪,達賴,完成統一大業。雍正為國家興旺,勵精圖治,實行改革,最後改變了國家的貧窮面貌。這些都給我們留下很多的回憶和啟發。


張永科38


姚雪垠和二月河,有可比性嗎?不必糾結這個問題。姚雪垠,往好處說,是老一輩作家,他是寫故事的能手,小說的套路十分高超。他最大的缺陷是刻意拔高了李自成,李因為是農民起義的代表,可想而知,你不讓李紅得發紫,你不讓李向“八路軍”靠攏,那是不可能的!請回想一下,曹禺先生為了周總理民族大團結的一廂情願,寫了《王昭君》,最後是什麼結局?“聖意難違”,代表不了藝術規律!李自成,因為代表了推進歷史的“正能量”,很多愚昧不堪的特性都被淡化了。至於落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可謂開闢歷史小說之先河,過去對帝王將相,除了痛斥批判,根本就不能正視一眼!二月河把康雍乾祖孫三代都寫出來了,很了不起。姚雪垠和二月河,他們致命的短板是忘記了中華歷史!李自成的愚昧無知、禍亂天下,以及康雍乾祖孫三代對中華文化的無情踐踏,都被作家們忽視了。為了小說的精彩,他們數典忘祖,僅僅沉醉於小作坊的自我陶醉。這是中國作家的最大弊病。


愛吃魚的貓8571


二月河剛剛去世,對他的歷史小說評價已經成為熱點,人們在藉由二月河的帝王小說系列來反思對這類小說的理解。把二月河與姚雪垠對比,不失為一個好的角度。

先說姚雪垠的小說。長篇小說《李自成》是哪個年代為數不多受到高層保護而創作下去的小說,因為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得到過老人家的肯定,姚雪垠寫這部小說的口徑又與上峰要求的一致,所以在萬馬齊喑時才能有創作可能。這部小說的最大缺點就是美化李自成及其起義隊伍,把李自成的“老八隊”寫成了“老八路”,秋毫無犯,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歡迎。按這部小說的寫法,就無法解釋李自成打下北京才短短42天就被迫撤出的情況。說明這支軍隊是經不起勝利的考驗的。

而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主要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過多地描寫三個皇帝宵衣旰食、勤政愛民,頂多是用用權謀、宮鬥,還是人民的好皇帝的。小說對三個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怎樣迫害漢族知識分子、製造文字獄方面確實描寫和揭露不夠深刻,主要是沒有足夠的篇幅,對他們統治的殘暴性揭示得不夠全面,反而像歌功頌德,這就讓很多人非常反感。

比較這兩位作家的侷限性,是為了更準確地看待歷史,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當然,任何作家都不免會在自己的侷限性內,沒有侷限性就是完人了。但是,我們應該更好地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爭取有個大視野。


迷樓


姚雪垠的《李自成》我看過,只是時間久了,有點印象模糊,不過當時看的時候還是一氣讀下去的。二月河的作品,我看了《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印象最深的是《雍正王朝》,一是因為歷史上雍正的非議比較多,二是因為《雍正王朝》的情節更引人入勝。我大概讀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也許是作者的“春秋”筆法,使我對雍正有很強的好感,覺得如果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都能像雍正那樣,天下蒼生應該都很幸運。如果官吏都像李衛田文靜那樣用心做官,老百姓一定生活能夠安寧。當然,小說就是小說,從真正的歷史角度看雍正是在“康乾盛世”之間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執政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期間還是有不少政績的。只是作為古代皇帝,一樣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雍正篤信佛學,沉迷於丹藥,對自己手足無情等等,最後死得有點不明不白。


boulder1


二月河的三部曲沒有看過,僅看過改編的電視劇,康雍乾好象是中國歷史上最能體諒老百姓的好皇帝了,金庸先生也據有同樣腔調。兒時看過的楊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呂四娘等故事,傳奇,對清庭全然沒有什麼好感,二月河先生是敘述歷史,還是戲說歷史呢?姚雪垠先生寫李自成之念,始於解放前,文革中才達聖聽,完全不是什麼遵命創作,奉命之作,而是根據明史,及參考相關歷史資料為依據的,作品中相當正確還原了明朝未年時的政治經濟及人民生活真實情況,許多細節都是經過認真考證過的,是瞭解明未社會狀況的史書。用了幾十年寫成的歷史巨箸。以姚先生的文學功底,寫一部小說竟用數十年,可見用力之深。至於對李自成的表述,許多人有過份之舉。李自成也稱得雄傑之材。跟隨高闖王舉事,十餘年曆經艱難,終於推翻明王朝。劉邦打敗項羽,手下有一大批優秀文才輔佐,張良,陳平,蕭何等。朱元璋稱帝也有劉伯溫,李善長一大批謀士相助。而李自成,僅有牛金星,宋獻策,及李信即李巖數人,李巖是否真有其人,也在存疑之中。李自成最大的失敗在於進了北京之後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有不能下狠心處置劉宗敏之類的驕狂之人。稱之流寇,他沒有為自己建立一個根據地,或者後方基地,所以山海關一敗,不可收拾。劉邦屢戰屢敗,靠的是蕭何為其守關中之故。所以劉邦封蕭何第一功臣。姚雪垠先生作品李自成,在中國文學史上會有一席之地。


圪塔人家


我很佩服姚雪垠,用幾十年時間寫了一本書,態度之認真,寫作之嚴謹,由此可見。而二月河,用同樣的時間寫了幾本書,賺了不少稿費,工作效率之高,同樣令人敬佩!

我是一個窮人,在階層固化的今天,翻身的希望很小,但是我渴望翻身,不放棄改變命運的努力。自然我就希望有一個榜樣鼓勵著我,不言棄,不絕望,鍥而不捨,努力向前。現在就有一個現成的榜樣放在眼前,那就是《李自成》以及他的作者姚雪垠。

我說過,不管歷史上李自成是什麼樣子,但書中的主人公李自成和我有一樣的出身,一樣的經歷,一樣的遭遇,但他不甘心命運的擺佈,面對邪惡奮起反抗,面對困難無所畏懼,面對失敗永不言棄,愈挫愈奮的精神是今天的我輩所缺乏的,的確需要精神上的補鈣。所以我很敬佩李自成,也希望以他為榜樣,通過努力改變自已貧窮的命運!

致於有人說李自成打江山守不住自已的江山,不是治國的料。對不起,我還沒有到執掌自已命運的地步。在自已還很貧賤,還在為自已的生活奔波打拚的時候,考慮那種成功之後如何堅守的問題對我來說太過遙遠,也可以說是浪費時間。這就好比一個窮漢還沒掙到幾個錢,他絕對不會去考慮以後的遺產留給誰的問題。

相比之下,二月河寫的那些清朝皇帝們,以及他們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都是清朝統治階級愚弄百姓的教科書。與我等貧賤階層離得太遠。

有時候想想,晚上看看清宮戲,也挺興奮,很是過癮,可是第二天睜開眼,還得上班打工,還得為五斗米折腰。想想當今的生活這麼難,生活費用這麼高,不但自己,連下一輩人的命運都很難改變,自已還在為清宮戲中的主人公命運而擔憂,這還不是吃飽了撐的。

因為姚雪垠所寫文章的主人公與我等命運相似,能激起我的共鳴,所以我更傾向於姚雪垠以及他寫的《李自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