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他,就勸他去做財務,愛她,就和她一起做財務

有位小朋友私信說,他大學是安全工程專業,不喜歡本專業,想畢業後去做財務。去年畢業考了財務的研究生,成績出來沒考上。

他問我,財務好不好找工作,做財務有沒有前途。

我回復得很直接:沒戲!

以他現在的情況,要學歷沒學歷,要經驗沒經驗,要證書沒證書,想要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很低,可能需要考慮代理記賬公司、共享中心這些崗位了。或者至少等他今年把能考的證考下來再說找工作的事。


恨他,就勸他去做財務,愛她,就和她一起做財務

是的,我已經不那麼看好會計專業了,它已經從曾經的“香餑餑”變成了很普通的一個職業。

這個行業基礎會計人滿為患,競爭激烈,加班嚴重,工資不高

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

初級崗位對能力要求會越來越低,很難給高薪,公司不會花高薪養一個老會計,只會會一次又一次地找廉價的實習生來用。

高級崗位需求一直很多,但是,那要麼需要很強的專業性,要麼需要很好的綜合能力,或者有非常好的資源。

從初級崗位成長到高級崗位,是一個披荊斬棘、競爭激烈的過程。

我遇到過很多老會計,有些甚至是40多歲了,也還在出納崗位上煎熬著,很難說職業發展的前景。怎樣避免她不變成那樣呢?“財務不愁找工作”,“會計越老越吃商”的論調早就過期了。

這個行業有相對完整職業培訓體系,和很成熟的晉升路線,但那跟你沒關係

以前經常有人說:財務能做一輩子。很多不是財務專業的人,考個會計從業資格證,有老會計帶一帶就能上手。工廠也經常有從庫管員調崗去做會計的。

現在顯然已經不是這樣。會計準則變化莫測、稅法政策層出不窮,企業商業模式不停地迭代。財務的知識體系變得專業性強且龐雜繁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要對財務數字很敏感,學習能力很強,溝通表達有優勢,熟悉企業業務流程,才可能真正成長為一個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財務人。

未來的財務會是完全不一樣的財務

引用賈寧老師的兩項數據:

1、財務界兩位資深教授在2016年出了一本書:《會計、終結、投資者和管理層的出路》。他們做了一系列數據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傳統會計制度即將終結

傳統的會計制度是工業時代創造的,看重的是公司的實物資產,而在現在,企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資產是品牌、專利、技術這些無形資產。而現在的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對財務報表的依賴已經變得很小,利潤的決策相關性比重下降到了33.6%。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的現金、研發能力,所處的生態圈,商業環境這些信息。

未來的財務,需要變得使用新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全面融入到企業管理方方面面的,而不是簡單的核算和出報表。

2、BBC分析了365重職業未來“被淘汰概覽”,排名第三的就是會計

未來, 財務機器人可以完成財務核算流程中,有明確規則的、高度重複的那些工作,而財務人需要的是“溝通”、“思考”、“決策”這些更有難度的工作。

恨他,就勸他去做財務,愛她,就和她一起做財務

現在,你還敢說要去做財務嗎?是不是應該把恨得咬牙切齒的人,拉去做財務,虐死他!

然而,在越來越複雜的商業環境中,財務作為一種標準和規範,它有了更多發揮價值的地方。從公司的日常運營到資本運作,從個人的投資決策到資產配置,賺錢的底層邏輯其實不會變,利潤和成本的意識也就不會變這始終都是財務的核心。把財務當做一項基礎技能,應用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它發揮作用,遠比做一個會計更有意思。

愛她,就和她一起,培養財務思維,鍛鍊管“財”的能力。

恨他,就勸他去做財務,愛她,就和她一起做財務

最後,我對那位小朋友的建議:多瞭解市場的真實需求,如果真的特別喜歡財務,可以兩手準備,一邊先找合適的工作,一邊補習財務基礎考證。

他還年輕,還有很多時間去了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然後再做出職業選擇,錯了也有時間再重來嘛。

財務,就是這麼讓人有愛又恨的一個存在!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