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為了鄉村更美麗!巴東縣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工作

四面環山,中間小平原,神農溪支流羅溪河穿境而過,上壩、中壩、下壩呈階梯分佈,故賜名“羅溪壩”。

5.6平方公里、9個居民小組、1個集鎮、1個大型集中安置點(小高層23棟,入住易遷戶500多人),轄區總人口6500多人。學校、醫院、銀行網點等基礎及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個巴東縣沿渡河鎮東南角的小村鎮——羅溪壩社區,宛如一個袖珍“小江南”。

【社区治理】为了乡村更美丽!巴东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王國瑋(右二)、譚若峰(右三)在扶貧工廠瞭解情況

5月10日,巴東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王國瑋,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譚若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牟來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鄧亞敏帶領各鄉鎮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綜治中心負責人及縣城鄉社區治理領導小組重點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走進羅溪壩社區,看橘園、進工廠、問民生、話治理,共同探討城鄉社區治理工作。

田野阡陌縱橫,鄉村公路蜿蜒,河水潺湲、街道整潔、民風淳樸,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從山腳向山頂鋪展開來。在橘園、薯苗基地,王國瑋詳細聽取羅溪壩社區產業發展情況介紹。目前,羅溪壩社區已發展柑橘1200畝,在神峰薯業公司的支持下,發展薯苗基地30畝。“產業是脫貧致富重要抓手,一定要管理好,早見效、早收益。”王國瑋說。

貧困戶王先月自搬遷到安置點後,從靠種田吃飯到進工廠上班,完成了從一個貧困戶到工人的大轉變,丟掉“挖鋤把”,按月拿工資,王先月心中別提多高興。“每月能掙多少錢?”王國瑋走進無紡布工廠,和正在忙碌的王先月攀談起來。“一個月差不多可以掙個2000多元。”王先月說。沿渡河鎮通過探索踐行“政府+企業+貧困戶”的路子,在集中安置區域引進了6家扶貧工廠,為周邊居民和易遷戶找到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黨委政府要為入駐企業搞好服務,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有活兒幹,有穩定的收入。”王國瑋叮囑沿渡河鎮和羅溪壩社區主要負責人。

一棟棟小高層沿著羅溪河一字排開,綠化樹木生機盎然,大紅燈籠隨風搖曳,感恩的對聯高掛門庭,無不展現出一幅和諧、安康的畫卷。王國瑋走進安置小區,查看樓棟編號,詢問安防體系建設。王國瑋強調,“一標三實”是社區治理的第一顆紐扣,要紮實有序開展信息採集工作,按要求規範編制地名和樓棟、戶室門牌號,進一步夯實城鄉社區治理基礎。

【社区治理】为了乡村更美丽!巴东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參觀人員瞭解產業扶貧情況

連續十年無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羅溪壩社區一直在保持和刷新著“平安指數”,並創新、歷練了一套社區治理的管理辦法,逐步形成了鄉風、民風、家風美麗互動,社區安定、和諧、文明、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典型引領具有舉足輕重的示範效應。2019年3月6日,恩施州道路運輸管理處駐野三關鎮葛藤山村扶貧工作隊劉靜等8位同志,在村民譚慈芹生命安全處於極度危險時,挺身而出、施以援手、竭力幫助,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見義勇為的精神本質,向社會傳遞了真善美,傳播了正義、正氣,為推進平安巴東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獲得社會廣泛讚譽。劉靜等8位同志被中共巴東縣委政法委員會、巴東縣見義勇為促進會授予“見義勇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和10000元獎金。巴東縣號召全縣廣大幹部群眾以他們為榜樣,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平安巴東建設,促進全社會充滿正氣、正義,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平安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近年來,巴東縣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榜樣引領工程,全面發力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全縣將按照“一統三化”(“一統”即黨建統領,“三化”即網格化管理、全程化服務、現代化目標)治理模式,圍繞“一感兩度兩率”和兩個專項測評、平安法治建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廣泛宣傳引導,持續發揚“楓橋經驗”,大力開展“214”村(社區)民主管理工作,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和社區治理平臺等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探索城鄉社區治理新路徑,努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社区治理】为了乡村更美丽!巴东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王國瑋(前右一)等領導為“見義勇為先進集體”頒發榮譽證書獎金

王國瑋強調,城鄉社區治理的重心在基層、在社區,各鄉鎮、相關部門要按照“一統三化”社區治理模式,精心謀劃、認真履職,紮實做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巴東實踐,推動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聽民情、議民事、解民憂,引導老百姓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治理;要切實轉變治理方式,實現從治標到治本的根本轉變,激發社會活力,實現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掃黑除惡、脫貧攻堅良性運轉,努力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要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運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綜合施策,營造乾淨自強、理性平和、友善包容的良好風氣。同時,紮實開展試點建設,做好總結推廣,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

譚若峰要求,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村(社區)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紮實推行“214”村(社區)民主管理工作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暢通村民參與村(社區)民主管理的渠道,實時瞭解村民訴求,及時解答村民反映的問題,擴大村民參與村(社區)民主事物管理監督的覆蓋面;強化組織領導,精心部署安排,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及時總結經驗,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對不擔當、不落實、不作為、亂作為,庸政、怠政等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從嚴從快處理,嚴肅追究責任,確保“214”村(社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社区治理】为了乡村更美丽!巴东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社区治理】为了乡村更美丽!巴东县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