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增產,中國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

提起糧價,幾乎沒有農民特別滿意,在種地越來越不賺錢的背景下,反映出的是糧價一直在“居低不漲”。而對糧價起到限制的一大因素就是糧食的進口量。我們是農業大國,作為糧食出口大國的同時,我們也是糧食的進口大國。

據海關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度的糧食進口量達到1.3億噸以上,比2016年增加了13.9%。《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蒐集資料後發現,為什麼我們的糧食年年增產,卻還要大量進口外國糧食呢?就此疑問,我們找到了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中國的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40萬公頃。

連年增產,中國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

城鄉一體化的推行,使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化和工業化,隨著大量農村人口的進城,土地的作用也在改變。儘管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嚴格控制耕地“紅線”,但是,開發商佔用耕地建房的情況,依然嚴重,我們的耕地面積每年都在減少。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耕地面積減少約40萬公頃。

第二、自己在國外種的糧食,運回來就叫進口了。

我國是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從總體上來看是很富足的,但不能忽略的是,我們的農業人口基數也很大,所以人均耕地面積與其他國家相比來說就很少了。但在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地廣人稀,有大片未開墾的土地。

連年增產,中國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


俄羅斯遠東地區曾主動提出可向中國企業或個人出租100萬公頃的土地,用於農業開發,期盼中國人可以幫助他們把荒地變良田;而對於中國企業或者農民來說,那裡有大片的適合機械化的肥沃黑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機會。中國企業或個人在國外種植的糧食成熟後,運回國內,也是屬於進口的。所以大量進口國外糧食,也有中國人自己的一份。

第三、進口糧在我國主要用於飼料加工。

連年增產,中國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


目前我國進口的糧食,其實只有少部分是食用的,大部分都用於加工,特別是飼料加工。以大豆為例,進口大豆當中,用於生產豆粕的比重佔總量的75%到80%。而少量用於食用的進口糧食,主要也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比如說泰國香米。

雖然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只有把糧食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才有底氣。但是,更多的外在因素導致我們必須進行大量的糧食進口。所以,即使我們的糧食在年年增產,也避免不了要進行大量進口。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