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之廣西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

樂業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麓,是廣西縣城海拔最高的縣份。全縣轄4鎮4鄉,總面積2633.17平方公里,總人口17.74萬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樂業縣委縣政府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統領,

將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將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建設作為抓手,探索出了產業扶貧的持續發展路徑,助力樂業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


深入挖掘獼猴桃產業優勢,建設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的規劃建設,將補齊獼猴桃種植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樂業獼猴桃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水平,提高獼猴桃倉儲物流能力,擴大樂業獼猴桃品牌影響力,完善產業鏈條建設。

鄉村振興之廣西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


產業組織方面,以樂業縣農投公司為核心,創新企業連農帶農激勵機制,通過構建股權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與貧困戶、村集體利益聯結關係,確保示範區核心區農民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0%以上。示範能力方面,在拓展區及全縣範圍內適宜獼猴桃種植鄉鎮區域,鼓勵村成立村級種植合作社,鄉鎮成立農業服務合作社,由農投公司和村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經營的鎮級農業服務合作社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服務、統防統治、產品銷售等服務,調動貧困戶和貧困村集體生產經營積極性。

預計帶動5000種植戶,輻射上萬人參與種植,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產業脫貧方面,將深圳市對口幫扶資金和扶貧資金使用與示範區建設相結合,建立“農投公司+核心示範區基地+村集體+貧困戶”的合作模式,農投公司為主體、公司擔險、利益共享模式。打破扶貧資金產業開發效果差困局,實現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為樂業全縣持續穩定脫貧提供堅實保障。


鄉村振興之廣西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


樂業縣獼猴桃種植基地

生態宜居


保護生態環境。樂業縣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並堅持生態立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7.8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3.94%,人均公共綠地達9.77平方米, 水質、大氣等環境指標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生態建設方面,大力實施石漠化治理、珠江防護林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等項目建設。樂業縣以生態為優勢,“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生態+養生”等生態經濟快速發展。

建設宜居鄉村。完成生態鄉村示範點65個村屯(含5個自治區級)、550個面上點綠化任務。積極爭取政府債券3000萬元,重點實施30個貧困村屯“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建設活動,將貧困村建成“宜居示範村”。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建成鄉(鎮)片區垃圾處理中心2個,村級垃圾處理終端20個。


鄉村振興之廣西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


樂業縣生態鄉村景觀

鄉風文明


多民族共同繁榮。

樂業縣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佔50%,漢族佔48%,其他少數民族佔2%。樂業縣各民族雜居,共同發展生產,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做到文化互通,民族互敬互促,形成了我國民族和諧的樂業樣本。樂業各族人民延承有各樣民間文化,如壯人賀春、唱春牛、木偶戲、還願戲、彩調劇、唱燈戲等,民間文藝還有吹八仙、串花說花文、酒會、對歌等。邏沙唱燈、甘田舞龍、新化卜隆古歌節、邏西母裡文化、花坪瑤族文化等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建設鄉村文化。全縣深入開展“家訓、家規、家風故事”徵集、“五好家庭”評選等系列活動,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家庭文明文化內涵,引導村民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重點抓集文化廣場、籃球場、圖書館等公益性文體設施於一體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在春節期間,開展鄉村籃球比賽等體育活動,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鄉村振興之廣西樂業縣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


樂業縣甘田鎮舞龍基地

治理有效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配強村黨支部書記,選派88名“第一書記”派駐全縣88個行政村(社區),建強村支兩委班子,充分發揮村支兩委黨員幹部帶頭示範作用,激發村民建設熱情,讓廣大村民主動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中。

建立村民自治。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一組兩會”議事機制和村務公開等各項制度,協調好村級組織及各方面的關係,處理好各種複雜矛盾,推動貧困村經濟快速發展。指導完善村規民約。指導村“兩委”班子積極吸收村民自治理念,制定完善村規民約,並以管理村級事務為抓手,組織村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生活富裕


壯大村集體經濟。樂業縣因地制宜,採取“實體發展、入股分紅、村企共建、抱團發展、混合經營”等多種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帶動全縣共同富裕。

提升醫療保障。2017年,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參保人數為83893人,已參保人數83000人,參保率98.93%,60週歲以上老年人養老待遇發放率達100%。全縣農村低保在享對象5902戶20875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實施健康扶貧。全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比例從2016年的11.57%下降到9.34%。

加強教育保障。2017年,全縣義務教育在校生共302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為6760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原因而輟學。

持續精準扶貧。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樂業縣投入2436萬元打造特色產業,扶持貧困戶做大種養產業,實施1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項目,建成綜合扶貧農貿市場,全縣“5+2”特色扶貧產業覆蓋率達62.86%,14個脫貧村實現集體收入2萬元以上。預計2020年底,樂業縣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

結語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作為樂業現代特色(獼猴桃)農業示範區項目的規劃單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以標準化為切入點,通過技術水平提升,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促進樂業縣獼猴桃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規劃還合理設計獼猴桃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助力樂業縣產業扶貧。

圖、文:魯燕,張桂彬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