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豐年人樂業 鄉村喜振興——自貢加速推進城鄉融合一體發展述評

豐年人樂業 鄉村喜振興——自貢加速推進城鄉融合一體發展述評

發展特色產業,改造人居環境,新農村越來越美 杜友山 攝

這段時間,榮縣來牟鎮一洞橋村黨支部書記程天祥沒事就愛到村裡的茶葉種植基地轉一轉,雖然冬季進行了修枝,但他眼裡看到的是來年開春後枝頭上嫩綠的春茶。“目前我們村共有茶園1萬畝,今年產鮮茶1.5萬噸,人均收入19980元。”程天祥介紹,2014年一洞橋村合村改革,全村只有老川茶3000畝,人均收入僅4680元。該村立足實際,以壯大產業為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2018年,一洞橋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特別是今年,全村實施茶園提標改造3000畝,安裝噴灌系統1500畝,引進白茶、黃金葉、黃芽早等優質品種2000畝。

一洞橋村是我市行政村的普通一員,窺一斑而知全豹。

今年以來,我市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著力構建四級現代城鎮體系,深入踐行“3346”工作思路,加快推進“一區六園”建設,帶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發展。糧油“兩再兩豆”全省獨具特色,旭水河流域20萬畝稻菜輪作模式全省領先,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8個,數量全省第一。

園區建設初顯成效,全市新建現代農業核心區20萬畝,省級重點支持培育星級園區3個,創建全國產業強鎮2個。榮縣列入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調味品、冷吃兔等休閒肉製品綜合產值分別達50億元、70億元,榮縣農副產品加工園區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建成省級以上休閒農業示範經營主體18個,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191個。高蛋白大豆育種、生豬良繁全國一流。建成高標準農田105萬畝,農機裝備總動力112萬千瓦,茶葉機採率全省第一。

回到一洞橋村黨群服務中心,一群身穿練功服的老人,在廣場上打太極拳。20多座民居環繞黨群服務中心,門前是茶園,坡下有魚塘,路旁養花種樹。在清晨薄霧的襯托下,宛如仙境。

“入冬了,茶園在管護,沒得好多農活,大家沒事就跳壩壩舞、打太極拳。”程天祥說,這樣的聚居點,全村共有7個,每一個都是村民健身活動的陣地,加上村裡建有農家書屋、俱樂部,學習、環保、健身,講文明、樹新風,成為腰包鼓起來的一洞橋村民的新風尚。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陸續出臺《“美麗自貢·宜居鄉村”實施方案(2019—2020年)》《自貢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年工作任務清單及分工方案》等方案,整合市級各部門資源、力量,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和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集中攻堅。

截至目前,“五大行動”完成投資12.4億元。建成垃圾中轉站191座、各類垃圾池(房)13827個,配備環衛車輛957輛,購置(垃圾桶)20367個、垃圾轉運機動車輛309輛、非機動車輛543輛,垃圾收運設備基本實現全覆蓋。落實鎮村組三級清掃保潔員9189名,基本實現聚居20戶以上居住點保潔員全覆蓋。

今年全市38個農民聚居點汙水治理項目,已完工的16個、在建12個。提標改造84座鄉鎮汙水處理廠(站)已全面開工,新建延伸、維修改造鄉鎮汙水管網82.9公里。全市90個村啟動戶廁改造、完工2561戶、在建1188戶。統籌農村公廁和鄉村旅遊廁所建設農村公廁已完工29座、在建13座,鄉村旅遊點廁所已完工4座、在建3座。全市實施農村土坯房改造整治14781戶、民房風貌塑造5118戶,59個建制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更加舒適,管護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健全。

同樣是健身,家住沿灘區龍湖郡的程伯英阿姨喜歡早晚到龍湖公園走上一圈。“一圈下來有5公里多,花1個多小時出一身汗,又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觀賞美景,還能健身,一舉多得。”程阿姨說。

如今,在自貢休閒、健身、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鹽都植物園、南湖公園、釜溪文創公園等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今年以來,我市始終貫穿“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總要求,統籌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探索從傳統城市到公園城市的發展之路,深入實施城市“雙修”,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使“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蛻變持續深入。

我市還因地制宜、依山就勢,新建了高峰公園、仰天窩公園、雙鳳溼地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完成犀牛口、貢井市民廣場濱河綠化等景觀工程。有序推進恐龍大道二期、航空大道等道路景觀建設,完善了城鄉多級綠道體系。同時加大了對小井溝水庫、雙溪水庫等城市飲用水源,64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中心城區西城溼地公園、南湖公園等74個景觀水體的保護力度。實施東部新城水系連通及生態補水工程,對宜昆河、宜家河、宜陳河實施景觀打造和生態修復。綜合整治釜溪河、金魚河、旭水河等城市黑臭水體,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以有力的行動加速推進著我市城鄉融合一體發展。

宜居宜業 “花園”趙化入畫來

丰年人乐业 乡村喜振兴——自贡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述评

鳳凰湖農家大院

11月25日一早,富順縣趙化鎮古木村2組村民伍戶銀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的幾塊菜地,與同來的幾名村民一起,為菜地安裝籬笆。竹子開片、打樁、架樑、上籬……短短一個多小時,菜地就變得條塊分明。

緊鄰菜地的是古木村今年剛剛打造的種植園。沿青石臺階拾級而上,石板路猶如絲線將幾個小廣場連接。周圍種植著果樹和花草,雖時值冬季,卻依然可以望見開春後的綠意盎然。

“以前是荒山,村裡將其打造成植物園,還開闢了幾畝菜地,讓大家種點小菜。”伍戶銀告訴記者,僅半年時間,從荒山到種植園,從遍地雜草到果樹滿園,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獲得感、幸福感急劇提升。

“今年5月份開始建設,到現在已經進入尾聲,完成了植物園、文化廣場、文化長廊、開心農場的建設,下一步還要建1所幼兒園、1個5人足球場和籃球場,完善配套設施。”村黨支部書記龔煥華介紹,與村黨群服務中心比鄰的大柳樹聚居點共有158戶村民,是近年依託幸福美麗新村項目打造的村級聚居點,加上週邊農戶,共住了200餘戶人家。

今年以來,古木村依託村集體經濟組織,整合項目,按照宜居宜業目標打造大柳樹聚居點,荒山變植物園、荒地變文化廣場。在縣、鎮大力支持下,該村新建2條產業道,總長5餘公里。實施土地整理項目,一部分引進業主發展柑橘產業,一部分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種植李子。短短半年時間,大柳樹聚居點華麗蛻變,形成產村相融、宜居宜業的新格局。

此外,古木村通過村民大會確定,每人每月繳納2元衛生費,用於聘請保潔人員。花小錢,維護大幸福,還能解決困難村民就業,這一規定贏得全體村民點贊。如今,29人的清掃保潔隊伍活躍在古木村。

離開大梨樹,沿S207向南而行,初冬的鳳凰湖波光粼粼。堤壩上“美麗鳳凰湖,幸福鰲山人”10個大字格外醒目,對於這句話,湖邊鳳凰湖農家大院的20多戶村民感受深切。

丰年人乐业 乡村喜振兴——自贡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述评

古木村文化長廊

堤壩盡頭是大院的入口,1名村民正在清掃公路。起初記者以為是村裡聘請的保潔員,一問才得知,這名叫羅治清的村民是義務打掃。一路向前,道路兩旁菜園以翠竹相隔,白牆青瓦的民居點綴其間,牆上鄉風民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牆繪為這個普通的農家大院更添幾分別緻。大院外圍是成片的農田和果園,放眼望去生機勃勃。

“這個大院今年8月開始人居環境整治,由於靠著水源,專門新修了7個化糞池,各家各戶安裝排汙管,清理水溝,實現了雨汙分流。”趙化鎮村建中心主任李炳介紹,大院實行村民自治,制定村規民約,以牆繪的形式上牆,美化環境,潤物細無聲般引導著村民。

趙化鎮政府旁的光第公園,經過幾個月的閉園改造,今年11月10日重新開放。從開園伊始就成為鎮村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光第公園)以前是縣良種場的果園,2017年,我們租過來,利用全國傳統村落補助資金300萬元,又自籌資金50萬,改建成公園。今年又閉園改造,將果樹全部換成景觀植物,讓大家有更好的遊園體驗。”趙化鎮黨委書記張騰介紹,近年來該鎮整合全省百鎮試點、棚戶區綜合整治等項目,投入資金近億元,對古鎮進行加固維修、街道路面改造、杆管線纜入地,使趙化古鎮重新煥發光彩。

“今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萬壽鎮和趙化鎮合二為一,沱江就成了趙化的內河。我們依託2個場鎮規劃建設沱江濱河休閒公園,進一步激活沱江經濟和生態效益。同時,我們還規劃了鳳凰湖水上公園和普安寨溼地公園。”趙騰介紹,加大基礎設施、公益綠化建設是趙化鎮依託人居環境整治和城鎮建設,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通過鄉村振興、環境綜合整治、優化調整產業佈局等手段,結合4個公園建設,形成產居相融、宜居宜業的格局,給全鎮群眾呈現一個花園般的趙化。”張騰表示。

推窗見綠 發現公園城市之美

如今,對家住匯興路一號橋旁的李藝馨來說,每日清晨,叫醒她的不再是床頭的鬧鐘,而是窗外的風景。“你看,對面是文創公園,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好得很!”循著李藝馨手指的方向眺望,只見綠樹搖曳,青山如黛,花團錦簇,生機勃勃。

這一年多來,細心的市民發現,身邊這樣的公園、綠地越來越多,這是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給自貢帶來的新變化。

綠道越拉越長,“花海”越建越美。與文創公園相連的釜溪河複合綠道城區連接段目前已向市民開放。

經過文創公園,從釜溪河複合綠道城區連接段東興寺入口進入“龍騰碧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橋流水風光,在陽光映襯下,水杉溼地水波盈盈,觀景亭臺、河畔碼頭盡顯古韻之美,宛如仙境。沿路前行,一片柑橘林搶人眼球,這就是“堰閘鹽味”,沁心的香味讓人身心爽朗。“堰閘鹽味”種植的植物以芳草類為主,突出的是健康養生的文化主題。隨後來到“疊彩鴻影”景區,七彩菠菜、羽衣甘藍、彩葉田草……一片片既可採摘食用又可觀賞的蔬菜異彩紛呈,趣味橫生。與這裡相呼應的是“鹽運溪畔”,各類彩色葉草、多年生草花等植物景觀與鹽運雕塑,共同構建一條美麗的鹽運足跡。

騎行穿越整個綠道,一個多小時眨眼而過。無論是坡地中蜿蜒的觀光車道,還是彩色瀝青的騎步行道;無論是兩旁綠蔭蔥蔥,還是坐落半島的小橋,豐富的綠道“內涵”讓人意猶未盡、好不愜意。

位於市委下大門的水涯居休閒廣場與文創公園遙相呼應,形成釜溪河濱河東岸景觀帶。

作為曾經的鹽運碼頭,水涯居及沿河一帶承載著眾多自貢人關於鹽的情懷和記憶。置身於憶昔、掬水、覽橋、聞風的多元化元素中,市民在散步、賞景的同時,也感受著鹽業曾經的欣欣向榮。

“我在這附近生活了50多年,目睹了五十梯周邊的每一次變化。”市民陳立偉說,水涯曉渡景點建設後,有市民休閒廣場、花園,還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多遊樂設施,半山腰還修建了一條玻璃棧道。沿著順山體蜿蜒而上的棧道上行,可至山頂。若風和日麗,可見人山人海的景象。

不出城享生態之美,居鬧市樂花香之怡。《自貢市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四大基本原則,力爭用三年時間,到2021年,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綠化覆蓋率達到4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並向“開窗見綠、出戶入園”發展,初步構建起園城一體、情景交融、詩意棲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態。

產業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11月25日,記者驅車前往沿灘區永安鎮,從金銀湖收費站駛出內宜高速,陣陣椒香撲鼻而來。高速路出口斜對面一條產業道,直通雲龍村花椒基地,一人高的花椒樹從道路兩旁向外延伸,直至漫山遍野,為眼前的大地披上綠裝。

“這個基地有400多畝,是全鎮最早的花椒基地。”鎮農業中心副主任崔玉洪告訴記者,雲龍村花椒基地是永安鎮首個標準化花椒產業基地,2014年,沿灘區立豐花椒專業合作社選址雲龍村,為永安鎮打開了花椒產業的大門,從此迅猛發展,全鎮開花。截至目前,全鎮共發展花椒種植1.2萬畝,建成高產示範園區12個。

與雲龍村相隔不遠的利民村永安鎮花椒產業基地內,又是另一番景象。不僅花椒成林,還有農田成片。“這個基地是近年新建的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標準居全省前列。”崔玉洪介紹,基地建設採用了“種養循環、起壟栽培、早結豐產、快速成園”新模式,集中連片發展花椒3500畝,生態稻魚、稻蝦種養基地1500畝。

“起壟栽培更利於花椒樹的生長,一年長勢可以達到其他種植方法的兩年。”崔玉洪說,基地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建成了120畝花椒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引進示範全國已認定推廣的9個青花椒品種,開展品種試驗。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科教、產學研”緊密合作融合,提升園區品種、技術、建設、運營質量和效益。“鎮裡還建立了青花椒對照試驗培育博士工作站,進行良種優化再培育,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位於雲豐村的花椒收儲加工中心,是永安鎮花椒產業鏈中新的一環。加工車間內,篩選、烘乾、包裝等設備齊全,收儲倉庫裡,堆滿了成品乾花椒。“用花椒枝條做燃料,循環利用,無汙染外排。”加工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2018年建成投產,今年又進行了一次提升改造。加工中心共有烘乾設備5套,其中1套為帶枝烘乾設備,日處理能力達60噸,是省內處理能力最大的花椒烘乾設備。

“引進龍頭企業,建基地做示範,帶動各村和農戶發展產業,形成產業規模,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才能真正夯實全鎮的產業根基。”鎮黨委書記李永兵介紹,自永安鎮被確定為沿灘區10萬畝花椒現代農業特色示範園區建設的核心區,該鎮將花椒產業園區建設作為黨委、政府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採用“專合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創新花椒標準化生產園區,由專合社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物資採購、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銷售,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農戶除了流轉土地、務工以外,還可以用土地入股。12個園區,每個園區可以提供就業崗位20個以上,季節性用工需求200人以上,再加上加工、收儲、經紀人等用工,解決了農戶就近就業需求。”李永兵說,今年,全鎮按照“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的要求,連片打造“十里飄香”產業示範帶,推動花椒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通過土地流轉、勞務服務、入股分紅、旅遊帶動等多種途徑,永安鎮依託花椒,編織起強韌的產業網,有效實現了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目標。

感 言

富順縣李橋鎮黨委書記

曾小芸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與關鍵,只有做好鄉村的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唯有牢記初心使命,將群眾牢牢吸納到產業鏈中,狠抓產業發展、厚植產業根基、完善產業鏈條、擴寬致富渠道,確保群眾走穩致富奔康路,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富順縣福善鎮象鼻村村民

張世芬

政府出錢給我們修路、修壩子、修菜園,到處都漂漂亮亮的,周圍的環境好,居住起來心情也好。我們也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共同維護生活環境。

沿灘區龍湖遠大社區居民

曾昭權

到處是公園、廣場,道路兩邊也有綠化景觀,生活環境好。現在,市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應該講文明、樹新風,為提升城市形象出把力。

(記者 曾鵬程 周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