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中描寫景色最美的一句你選哪一句?

暴風影視BF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出自於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閣序》,它對仗工整,意境毫不遜色於古詩詞。



這句話描繪的是黃昏時的景色,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四者渾然一體,相得益彰。落霞是作為背景而存在的,紅光殘照,將天色染成了赤橙,儼然一塊美麗的幕布。這是靜景,但作者不會讓這麼美的景色停留在那麼單調的畫面。於是,孤鶩出現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動靜結合,畫面瞬間有了動感,整塊幕布就變得壯闊宏大起來。孤鶩用了一個孤字來修飾,這是寄託了作者內心的心情。首先,作者內心是孤獨的,但又不是一種淒涼的孤獨,那是一種高處不勝寒、鶴立雞群的孤獨。要明白,王勃打小就博學多才,聰明絕頂,是一位天才型的人物,如此這般天才,小小年紀就聲名鵲起,著實會有一些同齡人所感受不到的孤獨。其次,他也不是顧影自憐,孤鶩是一種孤獨而高傲的生物,它們清高、卓爾不群,不同於一般鳥類,這也是王勃的寫照,烘托了他遠大的抱負與理想,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操。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畫面將水與天連在了一起,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王勃眼中的“秋”是我言秋日勝春朝,與天齊色,這是多麼壯闊的情懷,多麼壯麗的景色啊。若不是心中有豪情壯志,定然寫不出那麼悲壯的畫面。

王維有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所寫的也是悲壯的畫面,不同的是,王勃的情景交融更為濃厚些,王維的景色更為生動傳神,兩者各有春秋,不過都是傳達了一種極致的美感。


無庸文學


那就來看看柳永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首詞,可謂經典,即使沒有雨霖鈴,柳永這首詞也足以流傳千年,把江南的美寫得淋漓盡致,開篇就點出地點。

柳永婉約派代表詞人,最為人熟知的詞作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的雨霖鈴,還有這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其實,柳永還有一首名傳百世的千古名篇《望海潮》,也是最能集中體現柳永青詞風流與筆端高度自律的一首詞。一起來看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戲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開篇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詞中錢塘是今日的杭州,杭州城從來都是世間第一等的魚米繁華之鄉,富貴溫柔之地。為這樣的地方賦詞,由詞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柳永,也帶著濃濃的人文思緒與極細的文刀雕琢。

宛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由水墨清淡遞進至具體的形貌輪廓。先說這片地區是東南一帶地形的勝者,也就是形而勝者,指最好的地方。再說三吳都會,這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的都會城市。最後點出,這就是錢塘(指今日杭州),一個繁華了幾千年的地方。

這種不著痕跡的由大及小的介紹杭州城,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東南,三吳,錢塘。 逐漸清晰點出主題。形勝,都會,繁華。又遞進出很強的邏輯感。因為是形勝,所以是都會,所以繁華。

望海潮開篇僅僅三句話,十四個字,就形成一種前後魚貫呼應,文筆恢弘之勢。這需要對文字極高的掌控力與極細膩的巧思。

柳樹含煙,小橋如畫,簷下掛的屋簾被風翻洗,小山滴翠,許許多多這般人家散落在此。本是小橋流水般精緻清素的景色,卻因為"十萬"二字,變得開闊,大雅。也讓後三句的出現,不會破壞整體的美感,不會顯得突兀。

樹,單獨出現這個字會顯得孤矗而直硬。在前面如此唯美又大雅的景色下,我們來看下柳永的處理方式。雲樹繞堤沙!白雲是酥綿,纖柔的。沙是輕軟的。雲樹二字一出,樹被軟化了,再加一個沙字,充滿了寫意的美感。無愧於"奉旨填詞"的稱號。

緊接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是很耐品味的九個字。洶湧的波濤呼嘯席捲,錢塘江似天河般無垠。

怒濤,波濤湧怒,該是一片波瀾壯闊。後面卻將波濤取其顏色,類比為霜雪。霜雪,是凝滯的,靜止的意象。怒濤卷霜雪,大動大靜的落差之間,將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這幅奇異的景色之上。這是一種很高妙的表達方式。再後面天塹無涯,雖無涯,卻依然有限制,那就是存在於天塹之中,不能超脫於其外。

短短九個字,文筆如刀,如同刻在木板上的畫,雖波濤湧怒,讓人望而生畏,卻凝滯在天塹裡,鱗爪崢嶸。

任你是怒濤也不能放任,將你凝滯為霜雪。任你無涯,也困於天塹。柳永用高妙的構思僅僅包裹住文字的美感,不讓美洩露出一絲一毫。詞至於此,一副靈豪唯美的杭州畫卷在紙間翻泳。那麼生活在如此鍾靈之地的人文風景該是如何呢?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商市珍珠寶玉雲集,家家戶戶綾羅綢緞,榮華富貴。望海潮上闕至此。短短五十三個字。詞筆如細膩的文刀,精巧雕琢出一座靈逸泓湧,奢繁靜華的杭州城。

如果說上闕是柳永筆端高度自律的體現,用筆如細刀,雕詞如啄物,體現了深厚的文字功底。那麼下闕,就沒有上闕那麼的純技術流與高度的凝練了。下闕更為的浪漫與多情,體現了柳永本身的風流與一腔文人的情思,我們來看看帶著濃濃柳大師情懷的杭州城。

湖泊小山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幽幽,晴畫煙雨。一日風華雲收,點上漁火。採菱角的清糯姑娘唱著吳儂軟語,湖邊是垂釣的老叟。遠處人群擁簇著高高的牙旗。(牙旗指的是將軍的旗幟,這裡指高官孫何)

"嘻戲"二字鮮活了整個兒景色。

醉眼迷濛,紅袖添香。蕭聲幽遠,鼓聲厚熱,吟詩作賦,盛讚這片泛著煙霞的鐘靈之地,肆意風流。他日歸去京城,我要將此地好好的誇讚。

柳大師是個守諾言的人,一誇,誇了近千年。

望海潮,如同在厚重的歷史光陰長河中,一副清約,繁婉又升起嫋嫋人間煙火,富貴風流的《江南行景圖》。進入了無數後來人的眼中,唯美了幾個世紀。


每天讀宋詞


古詩詞描寫景色最美的詞句摘抄:

偉人毛主席詩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裝點此江山,今朝更好看。″;″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古詩詞,句摘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著賣杏花。″...


4796老兵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是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第一句,一看到便喜歡上了。閉上眼,似乎便能看到一碧如洗的藍天,底下是黃葉鋪就的地,秋色無邊無際,一池秋水波光粼粼,而水面上,隱約可見一層薄煙,煙本白色,卻因上有碧空,下有綠波,生生地成了氤氳的翠色,正應了王勃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好美的秋!



詩詞冼練,意境卻深遠。簡短的幾個字,卻能道盡人世滄桑、浮世繁華、無盡心事,讀的人與寫的人似乎合二為一,跨越時空來了一次促膝長談。


現代人描寫秋,會用很多華麗的詞藻來堆砌,洋洋灑灑一大篇,也未見得能如此一句詞表達得完整準確,畫面感十足。

譬如這首《蘇幕遮》,范仲淹先寫了美得不可方物的秋景,底下卻帶出了行旅中的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雖然是寫鄉愁,卻氣勢磅礴,耐人尋味。開篇的寫景,立即抓住了讀者的心,沉浸在秋色和思鄉的愁緒中。



旅行工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蔭來。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路忘遙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張燕萍407


中國古詩詞描寫景色最美的一句有唐朝上宮婉兒【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中的一首:

(一)

巖壑恣登臨,瑩目復怡心。風篁類上笛,流水當鳴琴。

(二)

鬥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

(三)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唐高宗李治的《鷓鴣天》其中的幾句:

十丈冰花太一峰,拍浮來赴酒船中。碧筒象鼻秋泉滑,澤國幽香笑卷空。雲淡濘,月朦朧。醉鄉千里鯉魚風。

還有很多描寫景色非常美的詩句,就不一一列舉了。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出自王維《使至塞上》


捲簾人88


我覺得、宋時朱憙寫的〈春日〉很好。

盛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拾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指路丶中國文化傳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海之東夷陵紅


清朝女詩人陳長生的《春日信筆》描寫春天的景象別俱一格:

軟紅無數欲成泥,

庭草催春綠漸齊。

窗外忽傳鸚鵡語,

風箏吹落畫簷西。

花開花落紅顏短,鳥語花香總難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