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人籍分離”的合作辦學是縣中的突圍之路嗎?

深圳高考移民事件引發持續熱議。在官方表態將徹查後,“人籍分離”的合作辦學模式,進入了公眾視野。

據報道,富源學校的操作模式有兩種:一是從衡水挖來學生,利用深圳落戶容易實現在深圳高考;二是招深圳的學生,學籍掛在深圳,將人送去衡水上課,再回深圳高考。前者顯然是高考移民,後者雖沒那麼明顯,且人數較少,但如確有其事,“人籍分離”仍屬違規辦學。

這樣的操作模式,並非富源學校一家。一些地方高中也常利用各種合作的名義,委託其他地區的學校給自己培養尖子生。尤其是一些辦學質量一般的縣中,在夾縫中求生存,自己培養不了尖子生,就通過“人籍分離”的辦法尋求突圍。

學校想通過尖子生提升知名度,可以理解,但前提是必須符合規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落實“十項嚴禁”紀律要求。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

站在提升教育質量的角度審視,“人籍分離”不僅無益於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反而有誤人子弟之虞。打著將學生送到合作牛校深造的招牌,固然可以吸引優秀生源,可問題是,真正能送到牛校的畢竟只是鳳毛麟角,而其他尖子生只能在本校接受一般水平的教育。這些尖子生原本享有通過正常渠道選擇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就這樣被“連哄帶騙”地剝奪了,豈不可惜?即便是被遴選到牛校的牛娃,高中階段就背井離鄉,恐怕也不是好事。

“人籍分離”在憑成績說話仍是普遍現象的當下,會讓一些教學質量一般或較差的學校(比如縣中),嗅到“危險”氣息,方寸大亂,從而加入到以“人籍分離”掐尖的陣營中,已加入的則更“瘋狂”。這樣的教育錦標主義,會加劇片面應試教育、唯分數論的不良導向。長此以往,就會加劇破壞教育公平。這也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嚴禁“人籍分離”的現實原因。

明知違規,何以有學校依然熱衷於搞各種形式的“人籍分離”式合作辦學?無他,功利畸形的教育觀念作祟爾。在大力扭轉唯升學率論、轉變教育觀念的當下,一些辦學者的思維依然停滯於過去,頑固地認為分數和名校才是硬道理。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家長及社會對教育看法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但教育機構及其管理者,不能一味被動迎合應試教育價值觀,理應看得更長遠,主動踐行並引導教育觀念的轉變。不尋思改變“千校一面”的格局,“突圍”只能是走入死衚衕。

沒有分數,過不好現在;只看分數,註定沒有將來。“人籍分離”的違規做法要嚴肅批評和追究,正常的合作辦學理應迴歸。各方該做的是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的學校與名校開展深度合作辦學,學習其辦學精髓,並結合本校校情,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內涵式發展之路,這才是真正的突圍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