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艦載機帶彈著艦意味著什麼?

秦皇見漢武


殲15艦載機帶彈著艦意味著我人民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作戰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艦載機航空兵的訓練也更加貼近實戰,實戰化的訓練是打造空中精銳的和生成強悍戰鬥力的唯一途徑,這也足以證明殲15艦載機整體性能的優異,未來的全球大洋大海上再也沒有五星紅旗的禁區。



艦載機著艦號稱是“刀尖上的舞者”,艦載戰鬥機著艦要低於其最大降落重量,早期的艦載機著艦出於對安全的考慮一般會採取要麼空中放油或者說將燃油基本耗盡來減輕重量,要麼將所攜帶的炸彈或者導彈投擲到大海,輕裝降落,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發生更大的爆炸隱患或者對戰機造成大的損傷。


戰鬥機降落瞬間所釋放的衝擊力非常的大,想想看重達十幾噸的戰機以30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著艦那個力量會有多大,如果外掛導彈,在攔阻索攔阻下將高速瞬間減為零時,導彈在慣性的作用下很有可能會以在戰機減速前的速度從戰機機翼下飛出,導致戰機機翼撕裂而發生爆炸,再加上導彈可能發生的爆炸,這艘航母即便不被炸燬,也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我們都知道,和在陸地上降落依靠較遠距離滑行停止不同的是艦載機在著艦時是以高速降落依靠攔阻索掛住尾鉤而瞬間停止,此時的戰機所承受的衝擊力達到數十噸,單這一個動作就是對艦載機整體性能和結構,尤其是起落架所能承受的負荷的極大考驗,此時多帶一枚導彈就會增加這個衝擊力。



隨著複合材料和碳纖維材料的運用,艦載機帶彈著艦已經不再是難題,即便到了今天國外艦載機也會以將成本相對低廉的炸彈或者導彈投擲而保留個別的成本高昂的導彈後在進行著艦。



殲15帶彈著艦突顯了其一流的設計和整體機身強度,換句話說,飛鯊帶彈著艦更是為了貼近實戰情況,比如說由於故障而導致導彈無法發射的情況下就只能如此,如此增加訓練難度和危險度更是戰鬥力生成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冰雹藍天


兔哥回答;艦載機由於航母的飛行甲板很短,導致艦載機的降落必須依靠阻攔索助降,屬於違背飛機起降客觀規律的一種非常手段。而且航母的甲板高出海面一定高度,無法像陸地機場那樣慢慢貼地滑翔降落。而且為了防止艦載機的尾鉤脫鉤時艦載機有足夠的速度復飛,降落時艦載機會加大油門,這樣一來艦載機的降落就顯得非常的暴力,硬生生的拍下來,這對艦載機的起落架,機體結構,機翼結構都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艦載機為了能夠減少降落時的慣性衝擊力都會選擇棄彈降落。


艦載機著艦時採取的是硬著陸,這一點和陸上不同,而且需阻攔索,如果載彈著艦,會加大著艦時的重要,重量越重下降的衝擊慣性越大,對機體的損壞越大,超過起降架,機翼的結構強度就會發生斷裂,炸彈在巨大的顛簸下也很容易發生脫落,特別是艦載機的掛彈主要是機翼,機翼的機構強度有限,一旦折斷就容易使所彈藥碰觸甲板產生危險。艦載機的飛行員和飛機都是很寶貴的,損失不得。出現事故也會波及甲板上的人員戰機,因而,為了安全通常艦載機降落時都會把炸彈扔海里,特別是一些敏感的炸彈,都需要扔掉。


扔掉炸彈雖然提高了艦載機著艦的安全性,但缺點也很明顯,每一顆炸彈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真金白銀,也是軍工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製造的勞動成果,就這樣白白的扔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也太浪費了。戰爭狀態下更是顯得重要,航母所載的彈藥有限,浪費不起。艦載機拋棄炸彈也是屬於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不用拋棄炸彈,實現帶彈降落就能夠解決浪費的問題,這個意義是很深遠的,不單單是省了幾個炸彈這麼簡單,而是說明艦載機的製造能力和結構強度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從側面也說明了艦載機的使用壽命,使用強度更加優秀。這樣在戰時艦載機就可以更加適應激烈的作戰環境,能夠採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快速起降,提高甲板的作業效率,提高航母的戰鬥力,這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


殲15是一款重型艦載機,起飛重量大,載彈量大,起飛沒有助推的彈射器,全憑大推力藉助滑躍起飛甲板來實現。殲15本身的機體強度就抗折騰,這一點體現在滑躍甲板上,看似順滑上翹的甲板,在艦載機面前並不順溜,而是一堵牆一樣的擋在面前,這是因為飛行距離太近,通過這個上翹的甲板起飛本身就是一種暴力舉動,飛機和飛機員需要接受很強的撞擊力。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碾壓一塊磚頭也會發生翻車一樣。這本身就要求艦載機的結構強度要遠高於彈射起飛的艦載機,也就是滑躍起飛的艦載的結構強度比彈射起飛的更要求高。


這樣的暴力式的起飛使殲15的結構強度必須要結實,也為殲15帶彈降落打下了基礎。殲15實現帶彈降落除了體現出這款飛機結實耐用,還體現在控制系統的先進性。艦載機著艦是刀尖上跳舞,很難操控,而能夠帶彈著艦更是險中取勝。從這一點說明殲15的操控性能非常優秀,而且一定是有了更先進的機載控制系統,不排除自動助降系統的使用。如果是這樣,殲15艦載機真可謂是一款頂呱呱的飛機了。殲15艦載機本身的性能非常優秀,機動性,速度,載彈量都是處於前茅,可惜的是航母的起飛方式限制了它發揮出最佳能力。


而如果能實現帶彈降落即可節約資源,增加效費比,又能增加使用壽命,更說明殲15具備了更加先進的降落助降系統,使殲15的出動率會有本質的提高,航母的戰鬥力會更加的強大。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對於一架服役的艦載機來說,帶彈著陸是一個常規科目,考驗的是飛行員的駕駛技術與艦載機的性能,以及航母的配套保障能力。

10架帶彈殲-15同框圖

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會採取緊急投彈措施。一是飛機出現故障(如單發停車),緊急降落,需要通過拋掉外掛與放油等措施給飛機減重。

二是按了發射按鈕沒有打出去的故障彈,這種開了保險的彈藥,隨時會發生意外,必須立即拋掉,更不會選擇帶彈著艦了。

從目前媒體曝光的圖片看,殲-15一共掛載過三種導彈,霹靂-8、霹靂-12與鷹擊-83K,前兩種是空空導彈,後一種是著名的“爭氣彈”空射型鷹擊-83K反艦導彈。殲-15還有掛載過更重的夥伴加油吊艙進行起飛著艦訓練,這又是一個航母戰鬥力突飛猛進的重要標誌。

截止目前,未見計劃中的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等大型彈藥帶彈飛行的畫面。

藍色的為霹靂-12模擬彈(比實彈還要貴),白色的為霹靂-8近距格鬥彈

多次曝光殲-15攜帶兩枚鷹擊-83K反艦導彈在遼寧艦起降

殲-15掛載夥伴加油吊艙

帶彈著艦對飛機的駕駛技術是一個巨大考驗,在甲板上起降本來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帶彈後戰機重心發生改變,飛機更加不容易操作,飛行員需要在地面反覆進行模擬訓練,才能再到航母上實飛。飛機重量的提升,對戰機起落架與航母攔阻索的強度也是一種考驗。

如圖所示,艦載機起降訓練是一個非常複雜漫長的過程,分陸地訓練、觸艦復飛、著艦訓練等三個過程。同樣,帶彈著艦也要按照上述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地展開。

從相關圖片我們不能發現,殲-15已經在遼寧艦上進行過大強度帶彈實戰實訓,所以必須預先準備好相關特情處置方案,如彈藥墜落、起火甚至在甲板上爆炸,都得有應對措施,這標誌著對航母運行調度水平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們單單從帶彈著艦這一個動作來看,意味著遼寧艦已經不是單純的訓練艦了,她具備實戰能力的戰鬥型航母。


紅龍軍團長


彈藥太貴扔不起、輕裝著艦更安全!

早期,為了安全起見(放油避免著艦故障引發大火),也因為航空炸彈比較便宜,所以著艦前要求儘量輕裝(扔掉沒用掉的炸彈)以便控制和復飛。不過隨著制導彈藥的增加,費用成本越來越高,最有錢的美帝花不起這冤枉錢。同時也由於飛控等輔助系統越來越先進,所以要求儘量帶彈著艦。

這是美國艦載機著艦失敗引發的大火,想象一下成噸的燃油和未投放的炸彈在甲板起爆是多酸爽。

著艦時巨大的衝擊力把導彈震落。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鬥機以及輔降手段的增加,當然最重要的是彈藥太貴了,得省著點用。所以現代艦載戰鬥機開始注意帶彈著艦,這也是現實的需要,以及考驗飛行員技術的關鍵項目。

法國陣風帶彈著艦

殲-15戰鬥機帶4枚導彈著艦,已經達到實戰應用水準。

殲-15艦載機的帶彈著艦,實戰意義大於象徵,在實戰部署中,補給並不是無限的。如果在執行完巡邏、驅逐、或者沒有達到打擊的任務後,帶彈回艦,再次出擊。這才是本著節約使用、實戰要求,也是保持戰鬥力的表現。


河東三叔


自遼寧艦服役以來,我們在新聞中看到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起降的新聞也越來越多了,這不僅代表了我國終於有了自己的航母和艦載機外,也將海軍航空兵部隊的範圍伸到更遠的海洋。而且我們在新聞中也能看到殲15戰機同樣可以像美軍的艦載機一樣掛載導彈著艦,那麼殲15能夠帶彈著艦意味著什麼呢?

自航母誕生以來,因為其不同於普通陸基戰機的起降方式,所以艦載機在航母上其起降方式也很另類,比如艦載機在航母上降落時,因為甲板降落距離大概只有二百多米,為了提高艦載機在甲板上的起降成功率,艦載機都是需要以大油門狀態去著艦的,這樣可以保證艦載機的攔阻鉤沒能勾住甲板上的四道攔阻索後,艦載機有足夠的速度迅速拉起復飛重新著艦。但是較高的下沉率也導致艦載機在觸艦那一刻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力和反彈,所以就有可能發生掛架上的導彈掉落甲板飛出去誤傷的可能。美軍冷戰時期一架A5攻擊機在著艦過程中,就因為飛行員操縱過猛,艦載機觸艦衝擊力太大,導致機翼上的一枚響尾蛇空空脫落飛出去的事故,好在這枚脫落的導彈順著斜角甲板掉進海中,要是偏一點朝著艦艏的停機坪飛去,那可就是至少十幾架艦載機爆炸起火火光一片的慘痛事故啊。
當然艦載機在著艦前需要扔掉炸彈/導彈的原因還得追溯到二戰時期,隨著航母在二戰中的地位的崛起,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幾率也越來越大了,除了佔據份額比較大的艦載機著艦失敗導致艦載機損失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當時的艦載機都是一些整機推比較低的螺旋機機型,而且當時戰機攜帶的炸彈很多都是質量很大的水泥炸彈,所以受限於艦載機在對著艦重量的控制和較高的下沉率的問題,當時這些沒被投放的炸彈如果隨著艦載機著艦的話,很可能因為質量大慣性大的原因,在受到觸艦時猛烈的衝擊下脫落,或者是艦載機因為著艦重量大慣性大的原因沒能在規定距離內停止而撞上甲板上的其他艦載機,所以在那個時候為了保證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的安全性,規定所有的艦載機在著艦前需要將一些質量很大的炸彈扔掉,直到艦載機的質量小於規定的最大著艦質量要求才可以批准著艦。
但是隨著艦載機上掛載的武器彈藥價格越來越貴的趨勢下,原來被批准扔掉的那些水泥炸彈的成本可能不到1萬美元,但是現在一些大質量的精確制導炸彈的價格早就上升單10萬美元以上了,再加上其他的像響尾蛇空空導彈的價格也從一開始的4萬美元上升到現在的60萬美元,更別提哪些上百萬美元的反艦導彈、質量大但是價格更高的離譜的電子吊艙了,所以在成本的影響下,不管對於哪個國家的海軍來說,繼續保持傳統在著艦前扔光的方式已經不再可能了,所以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就要求艦載機在攜帶導彈著艦的過程中安全性要更高,比如導彈不再因為高衝擊力脫落的幾率更低,就算導彈脫落爆炸的幾率也要更低才行。
目前除了殲15可以做到掛彈著艦外,其他我們能想到的現役艦載機都是具備掛彈著艦的,比如美軍的F/A-18、蘇33、米格29K、陣風M、朝軍旗等艦載機都是可以實現掛彈著艦的。但是能夠掛彈著艦並不意味著艦載機在降落的時候可以像起飛一樣滿掛架導彈著艦,因為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較高的下沉率特性,所以對於掛彈著艦的艦載機而言,其降落重量還是要低於所規定的最大著艦重量的,如果在艦載機準備返回航母前,其自身重量還是過大,也就只能通過在航母上空盤旋消耗燃油或者直接扔掉一些副油箱或者導彈的方式來降低自身的著艦重量了。
所以像殲15艦載機能夠從一開始就具備掛彈著艦也代表了我國在艦載機降落技術上的較高起點。當然不同類型的艦載機的空重不一樣和最大著艦重量不同的原因下,一架艦載機能夠掛載多少質量的武器彈藥著艦也是不同的。首先重型艦載機由於本身的空重就要比中型艦載機更大的原因,所以其掛彈著艦的能力也是要差於後者的,但是對於後者來說通過採用質量更輕的複合材料也是可以降低自身的空重的。當然對於擁有航母的國家來說,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艦載機在起飛前在掛載導彈的時候,很多都是以低於最大掛載標準掛載導彈的。


魑魅涅槃


飛機帶彈著陸是一件危險性很高的事情。帶彈著艦一方面增加了飛機著艦重量,另一方面所帶彈藥的保險已經打開,極易爆炸,而航母甲板空間小,各種設備間距很近,極易引起連鎖反應和附帶損傷。所以帶彈著艦那危險性可想而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允許帶彈著艦的。殲15能夠進行帶彈著艦訓練,說明殲15和航母的起降配合已經非常成熟和默契。航母的甲板意外事故管理業已成熟。意味著航母的戰鬥力基本已經形成。


雲端望月4


對不起,關如軍事理論方面的本人不很懂,沒有發言權,希望你能另請高明,


老驥伏櫪


已經形成戰鬥力了


用戶3699185396988磊


意味著可以實現從試航到真正用於攻擊了


毛毛爹啊呀呦


帶單著艦意味著形成初步的戰鬥力了 可以去參加作戰了 因為帶彈著艦意味著航母和飛機的配合已經滿足使用要求了 艦上的設備也已經調試的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