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瀋陽的北塔?有哪些歷史呢?

冰川文化


還真巧了,正好我上學時候就在那附近,經常穿過北塔去長客總站看錄像,對那個地方也算挺熟悉了。北塔正式的名字應該叫護國法輪寺,在瀋陽于洪區崇山東路和北塔街交匯處附近,是藏傳佛教寺院。所以在形制和供奉上和中土佛寺有很大的差別,可是建築上又完全是華夏建築風格,可以算是漢藏文化交流的產物。


北塔的故事得從公元1642年10月說起,那時天聰汗皇太極在盛京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六世巴周活佛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色欽曲傑,法名金巴嘉措率領的西藏使團。好吧,我承認活佛的名字確實有點長,我們還是叫他六世巴周活佛比較好。活佛和皇太極很早就認識,1630年巴周活佛就在東北地區弘法,並且準確預言了福臨的出生。


活佛這次到盛京是因為當時西藏也在打仗,顧實汗和藏巴汗為了藏傳正統打的不可開交。活佛是作為顧實汗的代表來爭取皇太極的支持,皇太極倒是給予了老朋友超規格的歡迎,但在政治上沒有輕易下注。對於藏傳佛教皇太極到是很有興趣,尤其對保佑自己江山永固的興趣更大,所以他聽從了活佛的建議,在盛京城四面敕建四塔四寺。


工程於1643年開始,可惜在當年皇太極就病逝了,到了1645年四塔全部完工。北面那個取流通正法之意,命名為法輪寺,這就是北塔的來歷。有趣的是我們現代應該已經沒有巴周活佛了,這個被清朝以灌頂國師視之的尊號傳到了第七代。正好趕上噶爾丹叛亂,康熙讓他去西藏傳旨叫藏人不要支持噶爾丹,可這活佛不知道怎麼想的,他自己去噶爾丹那了。康熙年輕時候脾氣多暴躁啊?打跑噶爾丹後就把他給抓了,褫奪一切封號並處死。所以巴周活佛的尊號從此中斷,被章嘉活佛取代。


北塔的命運也挺坎坷的,雖然一直是皇家寺院,乾隆、嘉慶等皇帝都去參拜留字。但日俄戰爭時候被老毛子給轟了一炮,裡面珍貴的經書、佛龕被燒燬了很多,就逐漸破敗了,甚至解放前成了停放棺材的義莊。瀋陽解放以後,政府主持把寄存的遺骨火化安葬,北塔才算恢復佛寺的狀態。


現在歷經三百餘年的北塔依然算完好,文物部門也會做日常修繕,有興趣的朋友隨時可以去參觀。但願家鄉越來越好吧,雖然一條地鐵都要修六年。


歷史吐槽機


瀋陽的北塔法輪寺,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崇山東路上,周邊高樓林立,北塔法輪寺的誦經聲時長飄散到周邊社區,帶來吉祥。

北塔法論寺始建於清朝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當時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之一。

據寺內的碑文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朗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聖壽,名曰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

四塔寺象徵四大金剛威震四方,護國安民,現在由北塔碑林文物管理所管理,隸屬瀋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

據瞭解,當時以故宮內中心廟為圓點,半徑相等的四方,各建築了一座寶塔和寺廟,如果從高空俯瞰,中心廟為圓點,故宮方程為中心,四塔四寺形成一個圓形,故宮方城為方形,形成外圓內方的一個銅錢形態,寓意天圓地方,天下太平。這說明瀋陽當年的建築非常講究佈局與規劃,是非常傳統的城市建造規範。

以四塔四寺為頂點的大圓形,設計了伴隨瀋陽人生活的大東邊門,大南邊門,大西邊門,大北邊門。是瀋陽的歷史與過去。

重新說回北塔,作為被寄望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寶塔與寺廟,歷經數百年風雨仍然與瀋陽人同呼吸共命運,如今,在北塔外面,瀋陽市皇姑區修建了牌樓,改造了周邊的環境,這裡已經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一處聖地,可以緬懷歷史文化,珍惜幸福生活。


遼瀋晚報


原來供奉的歡喜佛搬走了 先現在的是後供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