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16個皇帝都苦尋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A晨心


武當派祖師爺張三丰的一生神龍見首不見尾,關於他的壽命更是眾說紛紜,甚至有人說他至今還活在世上。

張三丰是罕見長壽之人

張三丰不僅在影視劇中討人喜愛,歷史上真實的張三丰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甚至可以說還有一丟丟神秘感。以張三丰武當派創始人的身份也稱得上是武術圈當中的一線大咖了,既然是大咖,按照貴圈裡面的傳統,江湖上關於他那些不靠譜的傳言也正說明了張三丰的人氣之高,所以說他至今長生不死的傳言的確有點離譜了,但是,張三丰的的確確是一個長壽之人。

有史料證實,張三丰的確是史上有名的長壽之人,在史料可考的範圍之內,他的活動跨度也有上百年,根據道教的推測,他的活動時期大約在公元1314到1417年,長達103年之久,歷經了元朝的鼎盛與衰敗和明朝的崛起與繁榮。

著名中國武術史學者李師融先生在《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一書當中通過對大量史料的分析,說張三丰應該出生於1247或1248年,而死於1458年,享年212歲。其實,這種說法也只能說是較為可信,並不能當做事實,但綜合現在的各種資料來看,張三丰是歷史上罕見的長壽之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的古代,張三丰足足活了足足兩百歲,這要比一般人的六倍還多。不得不說,在人類的生命史上,張三丰就是一個大奇蹟,所以也不難想象,當時的人們都把他當做神仙一樣看待。

正是因為這樣,導致很多人來編造張三丰的一些神話,明朝歷代皇帝都相信他是一直活著的,所以爭先恐後的賜予他封號,甚至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間,一個叫汪夢九的人還自稱遇到過張三丰,並且還和他侃過大山。

張三丰長生之謎

根據現存的宗教典籍和民間零散的文字記載,我們已經很難準確的推斷張三丰的壽命,形形色色的民間傳說更使張三丰的確切年齡變得真假難辨。對於張三丰長生之謎,數百年來人們大致給出了這樣幾種可能:

1、或許根本就沒有張三丰這個人,是住在武當山的道士們虛構的,借用其傳奇的經歷為自己撐腰打氣;

2、或許真正的張三丰在明朝洪武初年名聲大噪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他的信徒為了神化他,而說他到外地雲遊;

3、或許在那幾百年之間,有好幾個叫張三丰,或者名字跟“張三丰”的發音相似的人先後出現過,人們把這些人混同為了一個人,並在民間口耳相傳,這就虛構出了一個長壽的張三丰,從而來滿足人們對於健康長壽的一個美好追求。

據說,朱元璋就曾經在全國掀起了一陣“尋找張三丰”的熱潮,只可惜朱皇帝還是未覓得張三丰的蹤影。明成祖朱棣更絕,專門撥經費組織了一支專業團隊去尋找,甚至放狠話說:要麼你給我找到張三丰,要麼你就去死!

張三丰死而復生

張三丰經常玩一些死而復生的做法,也是驚得大家目瞪口呆。

第一次在太原的南峪山,根據《太原縣誌》的記載,張三丰曾隱修南峪山中,服氣辟穀,幾個月也不見他燒火做飯,卻時常見他幫助村民們耕種收割。有一天他突然死了,村民將他葬在南峪山上,但不久後又有村民在西安遇見他。

第二次在寶雞金臺觀,《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九月的一天,張三丰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詞而死。人們在安葬時發覺棺內有呻吟聲,啟棺一看,發現他竟又活了過來,如夢醒一樣。

第三次是在明朝永樂末年的武當山,這次張三丰似乎是真的離開了人間,文獻留下了“不知所終”的字樣,但後代仍有所謂他的靈蹟顯現,如清代清士李西月、奉道者汪錫齡均自稱見過三豐祖師,其真實情況究竟如何也是眾說紛紜。

所以,張三丰多次死而復生的做法,使得民間都稱他為“張神仙”。

古代的皇帝都貪圖長生不死之術,他為的是能夠永遠的掌握權力,能享用不盡榮華富貴,但張三丰則不同,作為修道之人無慾無求,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種不追求長生,因此才獲得瞭如此長的壽命。張三丰的這樣的心態也正好應驗了老子《道德經》當中的一句話: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刀墓手札


只要是活生生的人,縱使天天養生,也跳不出做為一個物種壽命的天花板,比如貓狗壽命就是十幾年,斷不可能活到五十年,如果你說你家狗五十多歲了,那麼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你瘋了,要麼你說謊。

ok,咱說說這位傳奇道人張三丰,他是遼寧人,聰明異常的道教發揚人、同時也是太極拳的創始人,用一己之力創建了武當派,其武功拳法十分了得,極為擅長武術,在當時是響噹噹的大V,幾乎世間都飄揚著他的傳說故事。尤其在近代的小說狂人金庸在寫了世人皆知的幾部小說後,張三丰又特火大火起來了。

為什麼明代皇帝們都偏愛張三丰?這和他的出身道家有直接關係,道家一直強調個人修為,終極目標是長生不老,羽化昇仙。世人皆怕死,何況九五之尊的皇帝們,他們想找三豐大師,自然是想討教如何長生,如果更大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壽命,讓自己多多享用在人世間的榮華富貴,而傳說中的張三丰是活了幾百歲,並且已經成仙,是眾人口中的得道人士,自然被皇帝們說追捧。

第二個問題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咱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一下,老張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在長壽,就像開始說的,也不可能活幾百歲,最多一百來歲,而且這已經是非常極限的狀態了,為什麼坊間謠傳他的幾百歲,自然是為了道教添加更多的神秘性,玄乎事兒,讓人們覺得道教才是修為,信道教得永生嘛,張三丰從元代一直到明代,一直傳說偶爾漏面,證明我還活著,為什麼會這樣?自然是某些人玩的貓膩,利用張三丰已經闖出來的名聲,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張三丰一整就消失好多年,甚至快百年後又在某一個鄉間野山出現刷存在感,還口口聲聲的解釋說自己這麼多年久是閉關修煉去了,給自己的長時間不出現找足的合理的理由,如果古代有DNA檢測技術,那張三丰活了幾百年的謠言一下就會被點破。

當務之急,還是多學一些科學文化知識來武裝自己,別被社會上那些跳大神,玩玄乎,利用裝神弄鬼扯淡給騙錢了。


老豬的碎碎念


張三丰是否確有其人一直都是個迷。儘管有《明史》這樣的正史為他立傳,但從明太祖朱元璋起,歷代皇帝發動天下都未能覓得他的蹤跡。明朝十六帝裡,又屬明成祖朱棣最崇拜張三丰,為此他還徵天下三十萬民夫,耗時七年重修武當山宮觀。




至少從明代開始,張三丰的形象已經和神仙無二,民間巨多的關於他的傳說使張三丰的形象似仙非人,乃至於連皇帝都趨之若鶩派人遍訪天下名山大川找尋他的蹤跡。《明史.張三丰傳》非常傳神的描述了他的樣貌曰:“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冉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則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所謂“數月不食,一日千里”,這不活脫脫一神仙嗎?後來太祖朱元璋聞其大名乃遣人四處尋訪而不得。“後居陝西寶雞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育而逝,縣人具棺斂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據《明史.張三丰傳》),此可見,張三丰至少在明朝建立後已經是個百歲以上的老人,甚至可能更老,又或者已經“飛昇成仙”了,因為張三丰自入明朝起便已難覓蹤跡,生死莫聞。




明太祖曾兩次召張三丰入朝皆不赴,朱元璋諸子中,只有第十一子蜀王椿見過張三丰,而且還是張三丰雲遊巴蜀主動入成都見蜀獻王朱椿,並勸其遠離政治專心修道長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椿題《張神仙像》贊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爰尋師而問道,歲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訣於散聖,復續派於瓜王。全一真之妙理,契未判之純陽。南遊閩楚,東略扶桑。歷諸天之洞府,參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釋,曰老曰莊。皆潛通其奧旨,乃懷玉而中藏。”此題寫的妙哉,完美的展現了朱椿眼中的張神仙三豐是一個內煉高深,行蹤不定,能辟穀,寒暑不侵,有輕功神行,知未來休咎,脫胎神化的一代宗師。如此當世之神仙能得他開示指點該是多麼榮光幸運的事情,難怪此後的明朝皇帝個個都鍥而不捨對張三丰的尋訪。




而明朝這麼多皇帝,對尋找張三丰熱情最高漲的非明成祖朱棣莫屬。朱棣為了尋訪張三丰,還寫了一封非常“赤誠”的信託張三丰的弟子帶給他,只見那信中寫道“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這封朱棣寫給張三丰的信,是滿滿的仰慕也是滿滿的崇拜,是對神仙家生活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渴望能得到張三丰的開示指點。可惜張三丰依然是我自逍遙,蹤跡無定,為表禮數,就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雲轉交朱棣。




既然四處派人便訪天下而不得見,那就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張神仙的敬仰崇拜吧。明成祖可是個一諾必行的皇帝,他真的這麼做了,下旨徵發天下三十萬民工共耗時七年大興土木興建武當山宮殿。修建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樑等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如此規模龐大的道教建築工程,在中國曆朝歷代都屬罕見。朱棣不僅為張三丰大興廟宇宮殿,還為他塑像奉祈,派官員灑掃以示崇敬仰慕,如此這般虔誠,卻始終不得張三丰一見。


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一直都是個迷,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張三丰大約生於金朝中期,在明朝嘉靖年間去世,至少活了300多歲。


大國布衣


關於張三丰的生卒年,有些百科和問答大家說《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生於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

這是不嚴謹的,以下是明史原文關於張三丰的全部記載,可參照對比:

”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盡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居之,已而捨去。   

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後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偕內侍硃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嶽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豐言。   

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

明史記載得很清楚,“或言三豐金時人,,,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終莫測其存亡也。“就是說明史也不能確定其生卒年。

所以,關於張三丰的生卒年,只能按民間傳說來推測,由於他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人物,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張三丰大約是金朝時人,經歷金、元、明三個朝代,大約在明英宗時去世,也就是說張三丰生於1234年金朝滅亡之前,卒於1427年明英宗繼位前後,大約活了200歲。

至於為何明代初期幾位皇帝都會派人尋訪張三丰,原因應是明朝皇帝想借助道教幫助其穩定基層社會。全真道因與元室關係密切 , 基層社會影響力很大,而明室起自南方 , 很器重道教的社會功用。 明初全真教在民間最有影響力、最著名的是張三丰 , 民間流傳很多張三丰的傳說,包括嶗山修行,終南山得道,結庵武當山、開創丹武合一,寶雞金臺觀時死而復活“陽神出遊”,傳道沈萬三等故事。甚至今天的貴州福泉市福泉山也有張三丰的道場。

同時,還應看到,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在哲學、養生、風水等方面有其它宗教無法比擬的優勢,推崇道教有其積極的意義。

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創造了道家太極拳式,所創武學至少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十七支。

以下節選自張三丰的代表作《無根樹》歌: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來飄去不自由。
無岸無邊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一起讀史,分享心得,請您關注我。)


六甲番人


我們都看過《倚天屠龍記》,上面張三丰的弟子張無忌將劍給了朱元璋,後來他就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開創了偉業。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是從來沒有見過張三丰的,當他當了皇帝之後苦苦的追尋著張三丰的存在。

而他卻飄忽不定的,從來沒有露過面,導致了明朝的十六個皇帝開始了苦苦追尋他的道路,這條道路道阻且長,困難重重。但是卻依舊改變不了皇帝們對他的喜歡。

明成祖當時尋找他未果,對自己手下找他的人直接說,如果這次還請不來你就去死好了。把那個人給嚇得不行,連忙找到了這個張三丰,百般求情之後讓兩個人見了一面。後來明朝的皇帝還依次給他賜了封號,這遠遠不夠表達對他的愛慕之心,明朝的皇帝還一次次的將道觀進行修繕,但是始終沒有見到過張三丰。

張三丰究竟有什麼魅力,讓皇帝這樣呢?首先就是他的年齡,據中國武學史的記載,他是生於1247年,死於1464年,這樣算下來他竟然在世上兩百多歲。這肯定會讓皇帝們眼紅,哪個皇帝不想長壽呢?還有就是張三丰的武功蓋世,有很多的劍術還有內功,這些他們得祖宗朱元璋都是看到眼裡的,所以他就成了明朝皇帝中的超級偶像了。

在金庸先生所寫的“倚天屠龍記”之中關於張三丰的記載也有很多,其中我們比較關心的就是他當時武功蓋世,而且很喜歡自己的弟子,但是當時卻並沒有救他的弟子。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他和郭襄的之間非常微妙的感情。

其實對於張三丰本人來說,他的武功非常的高超,甚至可以直接去少林將眾人打傷,或者是偷得解藥給自己親愛的徒弟治病,但是當時他已經是萬人敬仰的大師,而且萬事都光明磊落的張三丰,可能偷這個詞在他的心中都是不存在的。

至於另一點直接去少林討要解藥,這一點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他和少林的關係,就說張三丰肯定是知道如果自己這樣做肯定是會引起其他門派的不滿,這樣的話自己武當置武當那麼多弟子如何呢?肯定是不能拉仇恨的。

張三丰在武當裡面有一個規矩,不能傷到峨眉的弟子,在自己身處危險的時候還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金羅漢交給身邊可靠的弟子,讓他將這個還給少林。可見他對郭襄的情誼。當時的江湖都知道風陵師太騎著一個小毛驢在到處尋找楊大俠。

但是細想,楊過能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的呢,要麼是活死人墓,要麼是襄陽。就這幾個地方,郭襄至於這樣滿江湖的尋找他嗎?只是知道即使自己找到了也是沒有用的,身邊已經有人了,自己去也只是一個妹妹的身份。

當年張三丰並郭襄救下的時候,郭襄給他一個金羅漢,讓他去襄陽找自己的父親,而且還提醒他自己的姐姐性格可能會比較跋扈,讓他稍微的忍讓自己的姐姐,轉身就走了。

他後來碰到了一個農夫在遭自己的妻子嫌棄,說他自己什麼也不做就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這個時候張三丰就想到了自己,自己到襄陽之後肯定也是這樣會遭到郭芙的嘲諷。

於是就自創了門派,這裡也是因為張三丰知道自己就算去了也當不了主角,所以他放棄了,選擇了將這份感情藏在自己的一招一式,藏在自己的心底。

這就是金庸先生的江湖,遇到你之後,你還是你,我卻不是我了,如果我不是你的主角,我寧願不要。


無筆史官


長壽之人在每個朝代大都會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一則體現了國富民強,長壽人多反映了在我的統治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二則對長者的尊重體現了統治階級愛民之德,也是以儒家治國重孝道的一種體現。此外,統治階級自身也有長壽的願望,不然如何“萬歲”,如何“千秋萬代”。張三丰傳說生於元代,明清的傳說中,達二百餘歲,那個皇帝不想學他長壽?具體原因如下:

統治階級為了個人利益和統治需要,尋找張三丰或神話張三丰

1、明代皇帝大多壽命不長,渴望長壽。從公元1368年到1644年,明代十六個皇帝的平均年齡只有40多歲,只有朱元璋一人活到71歲,稍稍拉高了後代壽命的平均水平外,後世朱家子孫再無一人超過他,甚至出現了“一月天子”,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在位一月即死去。後世有人考證朱家子孫可能從朱棣開始,遺傳上有問題。但無論如何,朱明朝廷對長壽的渴望無疑是迫切的,而集道家養生大成者和本身就很長壽的張三丰自然受統治階級歡迎了。

2、統治階級為了安定民心,鞏固統治需要來樹典型。道家作為本土發展的宗教,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力,朱元璋立國時,制定了以儒教為主,三教併力的宗教政策。此外,朱元璋還用道教來證明君權神授,如他崇真武神,對道教中的正一道扶持優待,作為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的張三丰自然受到其重視,朱元璋等自然希望找到他來支持自己的統治或進一步樹立自己的統治權威。

張三丰活了二百多歲是一個事實還是傳奇

從現在有記錄的資料來看,比較正統的有《明史·方伎》,所記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記載其生於生於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

但是,從官方記載中來看,幾乎沒有人正式見過張三丰,在永樂皇帝尋找張三丰時下了死命令,要求尋找的人必須找到,找不到就不要見我了。結果下屬回覆說張三丰因為被真武大帝請去了,所以沒有時間來會面了,但張三丰寫了一封書信給他。這些書信和下屬的回覆,從現在來看,是在皇帝下了死命令後的產物,真偽如何,自然是見仁見智了!因此玉叔推斷,關於張三丰本人真實性以及長壽與否完全有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1、張三丰本人存在,但可能沒有那麼長壽。明代甚至清代許多張三丰的事蹟乃至長壽或許只是多人對他的一種冒充,或者說是傳說,包括有的是在統治階級高壓下被人投其所好,就如同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於是出現許多方士,乃至有徐福東渡日本尋找仙人的傳說。

2、張三丰本人根本不存在,是道教為了神話本門宗派虛擬的人物。這一點也不是沒有可能,通過神仙傳說來增加本門的權威性,不管是宗教還是統治階級都喜歡用,到了近代的白蓮教,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則是愈演愈烈!

3、張三丰存在,真的有那麼長壽,或者是相對一般人而言比較長壽,但不喜歡與統治階級為伍。道家主張養氣修身,按傳說中張三丰作為“世外高人“,看透紅塵俗事,自然不願意被統治階級所利用,給自己找麻煩,因此故意避而不見還是有可能的。

尋找張三丰,從身邊做起

到了民國時期,依然有地方政府乃至到中央對長壽人的尋找,據說有一兩百歲的老人被授予總統勳章,但同樣是真假存疑。

很多時候,一些平常的事,因為與政治掛了鉤,就走偏了。其實,作為統治階級而言,去樹立某一個人,某一類人的典型,不如更多的去向一群人,向全民來傾斜,提倡一種風氣和習慣。對個人而言,尋找張三丰本人不如遵循科學的養生之道來生活更實在!

當社會不再媚俗,當人們不再偏執,當處處都是鳥語花香,處處都是新鮮的空氣,說不定,張三丰會活到現在了!


新玉說史


張三丰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不論是正史還是文學作品,對他都很高的評價。經過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張三丰這一人物也隨著小說的火爆變得家喻戶曉。對張三丰的傳說一直不斷,各種說法都有,筆者這裡抓住幾個在各種傳說、記載中都一致的點來為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strong>

首先,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對於這個問題古代就弄不明白,現在更是無從查證。雖然有各種說法,但誰也沒有實據。我們肯定不能通過傳說和文學作品來推斷吧?那些傳說本身可信度就不高,反正到了晚年張三丰就藏起來了,當時說是隱居也是閉關。憑藉古代信息的閉塞程度,一個人藏起來不讓人找到實在太簡單了。張三丰就屬於這種,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這一藏起來,道教的聲望瞬間由於他個人提高不少。有一個長壽的希望在這懸著,皇上能不動心嗎?

明朝皇帝都要找張三丰,洪武帝朱元璋找他可能是因為張三丰曾經幫助過他,但其他皇帝找張三丰,倒不如說他們在找神仙。張三丰活了多少歲我們不清楚,但他出生在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還是很好取證的。這樣的話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張三丰就已經121歲高齡了。這個歲數一算出來相信讀者們都會大吃一驚,121歲放到現在也是相當長壽的年齡了。在古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說明朝這些皇帝(尤其是朱元璋之後的皇帝)在找神仙一點也不過分。


找張三丰肯定有原因啊,除了想要了解張三丰長壽的秘訣,再就是因為張三丰在中國道教的地位了。道教在明代可是盛極一時,明朝統治階層對道教普遍採取尊崇的政策,朱元璋更是利用很多道教神話渲染自己是真命天子。在明朝開國的時候也有很多道教人士出了很多力,朱棣也自稱是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派遣30餘萬人大修武當山。

尋找張三丰同樣也是做給道教其他人的一種姿態,來增強道教的影響。通過道教來達到自己的一些目的,更好的控制來自民間的聲音。這和歷史上一些皇帝參拜佛像是同樣道理,有的是真心的,有的就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明朝的這些皇帝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通過道教來尋找長生不老的秘訣。

最後再說回長生不老的這件事上,張三丰既然是道教的重要人物,宗教免不了的就是傳承。如果張三丰真的有長生不老的方法,有很大可能會傳授給他的弟子,這樣一來到了今天長生不老可能就不是一個夢想了。所以從這裡推斷張三丰很可能並沒有活的像傳說中的那麼長,明朝的這些皇帝也是在找一位擁有長壽秘訣的“神仙”或者可能是一種尊崇道教的舉動。


鄧海春


《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技》記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生於1247年4月初九日,卒於1464年,享年218歲。這位被載於《明史》的傳奇道人張三丰至今我們還對她的名字念念不忘,在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是一個很常見的名字。當然這還是託了金庸老先生的福,那麼他到底活了多少歲呢?



按理來說記載於《明史》這種正史應該是可靠性還是比較高的,應該就是活了212歲,這也是目前普遍公認的一個數字。但是在民間,將張三丰傳的神乎其神,說法越來越多,年歲也就越來越大。甚至有些人說張三丰已經超越了生死,一直活在世上。

就我個人而言,這些傳說當然是不足為信。明代從朱棣皇帝開始對張三丰就極為推崇,朱棣為武當修築道觀有“北紫禁,南武當”的說法,而且屢次為張三丰加封尊號,到嘉靖帝時到了巔峰。如果說《明史》記載有失偏頗,那也是將張三丰的年歲記載大了。



關於川張三丰的傳奇還有不少。他不僅創建了武當派道教,還創立了武當內功,武當劍術,武當內家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制人,辨位於尺寸毫釐,制敵於擒閉封拿”,這是武當拳術的精髓。


而且張三丰所創立的拳法,劍術都講究陰陽調和,內功變化,講究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實在是修身養性,清靜柔弱的不二法門。用來內以修身,外以除惡,這是他留給後世的珍貴文化遺產。


圍知歷史


首先我們要知道張三丰這個人 張三丰本名通,字君寶,元季儒者、道士。自稱張天師後裔,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明朝成立之後,張三丰頻繁的在歷史舞臺出現,還有傳聞說是與蜀獻王見過面,可能存在神秘感。當時朱元璋聽說後也想見見這位真人,兩次詔見甚至派人詔訪都沒見得張三丰本人,從此成了明朝歷史情結。

後來朱元璋去世後,明朝幾代皇帝紛紛對張三丰加封稱號,這不僅僅只是為了尋找張三丰為目的,也是寄託賢弟的在天之靈。

(個人看法:1、因為修道真人張三丰已逾百歲,在世人眼中以為有長生不老之術紛紛求而得之,沒個人都想長生不老,從古至今,亙古不變,像你我等凡夫俗子都如此,更何況是至尊無上的皇帝。2、朱元璋幾次詔斤都見不到,一直讓朱元璋困惑 所以在明朝皇帝心中張三丰一直是個迷 皇帝作為九五之尊還沒有幾個人可以與之抗衡的)


華夏風雨五千年


為什麼明朝16個皇帝都苦尋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是武當派的開派祖師,更在晚年獨創了天下聞名的太極拳、太極劍,為武術引入了“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原理。關於他出生地,有遼寧黑山、陝西寶雞和福建邵武三個說法。據《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技”篇中,記載張三丰生於1247年陰曆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這樣算起來,張真人壽享二百一十八歲。

據傳說,張三丰的相貌不同凡人,大耳大眼,“龜形鶴骨”,絡腮剛髯,頭上抓髻,手中總是拿著一把方尺。還有說法,張真人登山如履平地,臥雪亦可安眠,無論四季寒暑,身上只有一件破舊的百衲衣,在大街上四處閒遊,嬉笑人間點化眾生,頗通佛儒道三教教義,大家給他外號“張邋遢”、“邋遢道人”。

關於苦尋他不得的皇帝,主要有明代的朱元璋和永樂皇帝朱棣。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就開始派人尋找張三丰,因為他作為義軍首領,早就耳聞武當張三丰的大名。算起來,張三丰生於1247年,到洪武初年(1368年),已經是120歲的高齡,那一年,他在武當山大搞工程建設,建立了著名的紫霄宮。當朱元璋尋找他的信息傳出來之後,史載“洪武庚午,拂袖長往,不知所在”,揮一揮衣袖,從此不知所終,何等的灑脫。後來有人說他去了山東,有可能在青州的雲門山或者即墨東南的嶗山,朱元璋的僕臣們趕到這些地方查看,卻沒有找到張真人的蹤影。

永樂皇帝朱棣繼承了王位之後,聽一個河南的官員聲稱,在陝西某道觀見過張三丰,說真人道術通神,死而復生。立即安排侍讀學士胡廣再去武當訪求張真人。結果這位胡學士先後造訪武當山數次,幾乎走遍的武當周邊,問過了不下千百人,都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永樂皇帝大怒,認為胡學士無能,辦差不力,告訴他必須找到張真人,否則嚴查不貸。在皇命威逼之下,胡學士只得說自己“見到了”張真人,但是真人恰巧被太上老君召見去赴宴了。永樂皇帝信以為真,既然是太上邀請,自己也不好勉強。無可奈何,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虔誠的表示,他對真人非常仰慕,希望有空的時候駕臨京城,必當恭候大駕。沒想到,張真人真的給皇帝寫了“回信”,信中對皇帝的邀請表示感謝,並談了一些養生養氣的道理。永樂皇帝非常高興,如獲至寶。至於信是否真的出自張三丰之手,既然皇帝高興了,也就沒有人查究了。

從元代、明代直到清代,民間一直流傳著張三丰的行蹤。有人說,在明英宗正統年間見過張真人,有人說,天順末年看到過張真人的行蹤,還有清朝雍正年間,有叫汪夢九的人自稱遇到過三豐真人並談話竟日。這些故事,也不一定就是胡說幻想,也有可能是四處遊蕩的散道人,假託張三丰的名號混幾個小錢度日罷了。但是這些真假難辨的消息,畢竟像興奮劑一樣誘惑著帝王們的神經。於是,歷朝歷代都有皇帝賜予張三丰各種封號,如“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等等。

關於張真人,確實有很多不尋常的神蹟,也難怪世人篤信。

據《德安府志》載,張三丰曾經在山上隱居,和當地民眾關係融洽,大家都很喜歡他。過了幾年,張三丰要外出雲遊,鄉里鄉親們都來送行。張三丰就請大家吃個便飯,可是山上久不用火,馬上砍柴也來不及,鄉親們想一起幫忙,張三丰說不必麻煩。說著就直奔下山,沒多一會就跑了回來,火種柴火瞬時而至,須知下山買火種要走五十里地,不知道張三丰是怎麼辦到的。

《明史》和《微異錄》記載,張真人某日對門人“命數已盡,歸天有期”,說罷閉目而死。弟子甚是悲痛,因師父去世倉促,不及施救,只得用棺材盛殮了打算下葬。正準備時,卻聽得棺材裡聲音。大家驚異,畢竟是修道之人,將棺木打開一看,原來是師父笑呵呵的坐在裡面,驚得眾人以為師父是厲鬼殭屍。後來張三丰說,這是跟大夥兒開玩笑,道家功夫有閉氣假死之術,練到極深處,甚至元神離殼。

張三丰一生,如神龍野鶴,見首不見尾,但是他的故事和神蹟,不斷地在世間出現,讓人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張真人最後卒於何時,也沒有明確的資料考證,甚至至今還有人相信,張三丰並沒有死,而是修成了地仙,始終遊戲人間,渡化有緣人。

萬事萬物,有始有終,有盛有衰,有聚有散,有生有死,這是道家的基本理念,作為道家煉氣士,張三丰自然不能逃脫這個註定的命運,他當然也不會奢望能以血肉之軀長生不老。據資料考證,張三丰可能是在明天順二年(1458年)去世,按照生年1247年計算,他的壽命應當是212歲,可謂第一高壽了。不過,這畢竟只是推斷的結論,不過目前採納最多的也是這個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