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忠臣顾可久用一座牌坊教育子孙,诠释“上不封顶”,太形象了


宗祠,又称为宗庙、祖庙、祠堂,是供奉家族祖先牌位和祭祀的地方,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承,被视为家族的圣殿。宗祠作为见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儒家文化的象征,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与历史价值。中国的宗祠大多分部于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江苏无锡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汇集了自唐代到民国的80多个姓氏的180多位历史名人的120处祠堂,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为国内罕见。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区西面,离市区约2.5公里路程。祠堂建筑群占据了惠山古镇的主体位子,这其中包括有李绅、陆贽、张柬之、司马光、范仲淹、顾可久、李鸿章等历史名人名家的宗祠。(2019年拍摄江苏无锡。)

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其中的一座:顾洞阳先生祠,当地人称顾可久祠。祠堂建于明隆庆三年,由顾洞阳的学生海瑞奏请朝廷所建,次年落成。清康熙二十七年毁于火灾,次年重修。祠堂内文物古迹众多,属国宝级建筑群。

顾可久(公元1485年—1561年),字与新,号洞阳,江苏无锡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顾可久为官耿直敢谏,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也因此先后被明武宗和明世宗两次廷杖,每次都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仍坚持已见,做好了杖节死义的准备,被誉为“锡谷四谏”和“嘉靖四忠”。

顾可久还曾多次主持乡试,识拔人才,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要数海瑞。明嘉靖四十年顾可久病逝,海瑞奏请朝廷建造了这座顾洞阳先生祠。

顾洞阳先生祠分前后两个庭院,内有照墙、宝忠堂、拜石山房、四面石牌坊和祠楼等。走进祠堂为前庭园,靠左手边有一座四面牌坊,边上种有一棵树龄近500年的古银杏树,树干挺拔,枝叶茂盛,仿佛一位健硕的老人,见证着祠堂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四柱四面牌坊底下为四根花岗岩柱,顶部为木制结构,为明朝最高级别的牌坊。这个四面牌坊最大特色在于它的顶部,从图上看,顶部中心有一个方孔,据说这是有寓意的。中国人常说“上不封顶”,而句话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之所以牌坊不封顶,寓意是希望子孙后代不受上限,一飞冲天。


祠堂内另有石狮、浴日泉、旗杆石、湖石“丈人峰”、石碑时刻及祭坛等明清时期的文物古迹,其中以顾光旭手书《诗冢歌》和汤斌题额的“两朝忠节”古匾最为著名。

在祠堂后园内有一座高大的太湖石耸立在水池边,与拜石山房隔池相望。这座太湖石高3.87米,形态奇特,酷似一位伟岸的丈人形象,故名“丈人峰”。此石的形态在素以太湖石著称的江南园林中实属罕见,堪称“江南奇峰”。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