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嫁给“现实”的90后,大都过得还不错

“那些嫁给现实的90后,日子过得还不错”这是月老的一点片面化的观察,但是不一定错。

A男:苏州农村人,专科学历,长得高大帅气。在专转本的同学聚会中,被一个丑富优倒追,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男生常年居住在女方家的大别墅里,偶尔回乡下老家看看父母。

有一个跟男孩的父亲聊天,我说“儿子常年住在女方家,你不感觉无聊?”男孩父亲略显失落后,表情阴转多云地说“只要儿子过得好,我就好。”结婚过后,儿子凭借老丈人家里的财力和人脉,把十几万的代步车换成了宝马,把自己原来体制外的临时工身份转变成体制内的人。从原本小时候丰衣足食的生活升级成了大富大贵的高质量的品质生活。一段婚姻,真的让他少奋斗30年。月老陈述的是一个现实案例,欢迎表达你们的看法?

那些嫁给“现实”的90后,大都过得还不错

B女:苏州某个小镇小白美,嫁给了副镇长的“老实儿子”。从老家的茅草屋搬到了市区的小别墅。女孩母亲从一个超市的理货员转移到了居委会的一个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岗位。原本薄如蝉翼的家庭,一下子因为女儿的婚姻选择,把安全感维度提升了三个档次。当人从一个物质紧缺的状态过渡到丰衣足食的心安理得的阶段,睡眠质量提升了,幸福感增加了,老母亲的脸上也逐渐展现出了轻松的笑容。因为女婿老实本分,再加上祖上积累的丰厚家产以及对女孩子的百依百顺,这样的组合倒也其乐融融。互补的需求加上后期良好的相处过程中的优质化学反应,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那些嫁给“现实”的90后,大都过得还不错

C男:各方面都普通的很典型:普通家境,本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颜值放在人群中也挑不出来。娶了一个土肥圆拆迁妹,再加上自己的拆迁房,一共7套房。在这个房子等于身价等于安全感的现实社会中,安全感十足。父母的养老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这两块后顾之忧不成问题后,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显提升,在父母老婆的支持下,他准备辞职创业,虽然明知道是九死一生,困难重重,但是他还是想要试一试,因为他赔得起,万一赢了呢?

现在看着他的3家奶茶店在苏州几个学校集聚地做的如火如荼,我由衷感到欣慰。因为当初他问我“女人的颜值和身材在婚姻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时?”我说了句:从长远看,不太重要。现在他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

月老分享这3个案例,并不是鼓励年轻人在婚姻选择中“唯金钱论”。只是希望很多年轻人不要过度的迷失在恋爱择偶中的“唯爱情论”的死胡同中。爱情是婚姻的奢侈品,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对于觉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能拥有。与其苦苦等待,错过了最合适的结婚对象,不如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部分的妥协,也是一个不太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