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晚婚女性越来越多?

在大城市里,很多高学历,工作能力出色的独立女性越来越晚婚,这是一个社会趋势,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化因素和社会心理。一个人的生活,自由,随性,高效率。单身生活虽然会有阶段性短暂的情感空虚和部分未被满足的生理需求,但是相比于将就一个“经济适用男”所带来的繁琐,拘束和低生活品质的亲密关系,两者一衡量,还是单身状态的综合幸福指数最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婚必须在万事俱备后才能开始。优质地段的学区房,意味着婚后子女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辆大几十万的车,意味着出行的方便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俗称面子);一时间,房和车,成了年轻人婚姻的标配。而部分优质剩女,经济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对于房和车的要求更高。她们觉得,除了实用功能外,房和车意味着朋友圈的层次和高级别人脉的准入门槛。从现实角度看,部分符合事实;从大环境看,能够满足这些硬性指标的适婚男性很少,属于社会的优质资源。可是女生的期望值大同小异,不管自己的实际条件如何,对于另一半的期待都很高,有些女性期待通过婚姻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对于现实婚姻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贪婪和欲望,从而忘记了自己几斤几两的现实状况。

(小部分女性,大部分还是挺好的)

晚婚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那么,这小部分晚婚女性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出调整:

1.认清自己的现状,降低择偶标准。

其实,很多女生在原有择偶标准的基础上打个对折,才是别人眼中的真实自己。网上有一个流行的段子:很多男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穷,可是很多女生却意识不到自己的丑。活在各种P图软件下的她们,严重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颜值。当要求男生有房有车有存款,要求男生父母有退休金时,请回过身看看自己的家庭人员现状,不要活在自己的朋友圈。

晚婚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2.端正相亲态度。

嫁给爱情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情,极其奢侈。我认为,一个家境普通,自身素质平平的30出头的女人,可以选择嫁给“合适”。比如:父母是双职工家庭,自己是月入5000的事业单位女生。找一个本地二本拆迁男,也挺好的。不要奢求在相亲的时候会一见钟情,那个东西概率太小太小,不实惠。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安徽,物业水电人情往来,当物质条件过得去,生活质量也不会太差。不要把这种普通平凡的日子当成理所当然,因为等到你真正独立成家后会发现,自己拼尽全力,才能够面前过上这样的生活。如果你觉得之前轻易就获得了这样的生活,那是因为苦和累都有人在替你承担。

3.别太自私。你不仅属于你自己,你们还有父母。

苏州的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和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这种思维往事和行为风格带入了成年阶段,过分关注个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

她们没有把父母的幸福和安乐纳入到自己的人生规划中。这种心理和行为,本质上就是不够成熟。父母习惯性的付出和妥协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只知道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子女应有的正向回应。父母有父母的社会舆论压力和属于他们那一辈的情感诉求:比如早日带孙子孙女等。你的婚姻,事关你们一家人的幸福。

晚婚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我认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早点结婚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