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肝癌的概念

提起肝癌,无人不谈虎色变,肝癌确实是一种非常难以治愈的恶性疾病,医学上根据肿瘤的来源将肝癌分成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疾病,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原发性肝癌是指肿瘤来源于肝脏,即肝脏本身存在问题,病根在肝,大家平时所说的肝癌其实也多指原发性肝癌,其中以肝细胞肝癌最为常见;继发性肝癌又称为肝转移癌,是指肿瘤的原发病灶在肝脏以外,即病根不在肝,而是由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播散到肝脏所致,在发生肝转移之前,肝脏本身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很多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都可发生肝转移,一旦出现肝转移,提示肿瘤已处于播散阶段,大多数无法治愈。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肝癌分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今天在这里要讲的还是有关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问题。

我国肝癌总数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资料,我国每年新发原发性肝癌的人数占全世界发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发肝癌数量40余万人,发病率列居恶性肿瘤第五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肝癌在我国高发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较高,如果在慢性乙肝感染的基础上再有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喝酒等,就很容易发生肝癌,此外丙肝病毒感染的人数也不少,因此我强烈建议对存在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饮酒、吸烟、严重脂肪肝、肿瘤家族史等)必须定期进行筛查,这样才能早期发现肿瘤。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如果等到出现症状再就诊,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属晚期的原因所在。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乙肝高发导致肝癌的高发

那么,原发性肝癌到底会不会传染,会不会遗传呢?

平时我在接诊肝癌患者时,特别是如果患者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时,经常会被家属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肝癌会不会传染?会不会遗传?”,同样陪护接受肝癌手术的家属和护工更是担心,甚至不敢去接触患者的身体。在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担心。要想正确全面地解答这一问题,我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会”或“不会”来回答,而是要结合很多方面来考虑,也帮助大家能够对肝癌有更全面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法定传染病

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像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等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肝癌患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否则像长期接触肝癌患者的外科医生岂不是得肝癌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很多!而且医院对肝癌患者也并不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肝癌不属于传染病。

那么容易引起肝癌的疾病会不会传染,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前文说过,我国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人群之一主要是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乙肝在我国可是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传播途径是输血、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一定传染性,包括血液、唾液、乳汁、精液、消化液等,因此,在接触肝癌合并乙肝患者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裸露的皮肤或粘膜接触乙肝患者的体液,特别是当皮肤或粘膜有开放性伤口时需特别小心,当然这种传染是指乙肝病毒的传染,而不是肝癌的传染。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避免血液传播性肝炎病毒感染

虽然我国乙肝感染者的数量庞大,像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是没有感染乙肝的风险,而且伴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广泛推广,新生儿和青少年的乙肝感染率已降低到1%以下。另外,经常接触肝癌合并乙肝的人群,特别是亲属,如果自己的血液中没有足够浓度的乙肝表面抗体,建议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新生儿接种疫苗

虽然肝癌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但为什么有些家庭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肝癌患者呢?肝癌是不是会遗传啊?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就又提起来了。现代医学虽已经非常发达,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很多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在内,目前认为还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

研究发现,肝癌家族中除了同时存在肝炎病毒感染的聚集现象之外,一家人相似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也会增加患癌的几率,另外,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同样也会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尚不能完全排除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

如何降低肝癌的发生

如果家人不幸罹患肝癌,那么大家在照顾病患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还是有很多措施可以来帮助我们来降低肝癌发生的:

肝癌不传染,传染的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1、预防感染肝炎病毒,接种疫苗,避免密切接触肝病患者的体液;

2、远离不良生活方式,特别是要戒烟、戒酒;

3、不吃发霉、变质、烧糊的食物,尽量少吃腌制、加工肉类制品,饮用清洁的水

4、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各种营养物质按需摄入;

5、生活规律,按时起居,加强身体锻炼

6、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7、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8、定期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