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經常,我們在博物館中能看到很多文物,這些文物有很大一部分是博物館的專家們從民間收購回來,很多文物在回到故宮之前還有很多非常傳奇的故事。比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之寶——莽權的"迴歸"經歷就非常曲折。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甘肅省某村莊一農民在上山挖野菜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土坑,土坑中露出了一塊小小的金屬物,這個老農於是一鋤頭挖了下去,把這個物件翻了起來,這個物件上面長著很多像火焰一樣的不規則構件。整個物件有一根長杆與一個底座相連。整整有十多斤。老農一連挖出了8個這樣的金屬物件。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老農後來嫌這些物件佔位置於是就把他們當成廢鐵5毛錢一個賣出了,當時那個買家看出來這些器件可能來處不一般,就把他拿到了一所古玩店。古玩老闆看出這可能是價格不菲的青銅器,於是就裝傻充愣花了幾百塊錢打發了這個賣家。之後這個古玩老闆就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了蘭州當時一個著名的古董商,這個古董商又把這些青銅器帶到了北京一個著名的古玩店。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之後,被專家一鑑定,才知道這個青銅器就是當年王莽建立大新朝政權後,為統一天下而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稱為"王莽秤",這些人得知這些是無價之寶後都非常開心,通知了當時北京博物館的專家,後來一直在故宮中館藏著。不過之後,由於解放戰爭,故宮中的大量文物被運至臺灣,包括這8件莽權中的5件,今這5件莽權也是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了。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誰會曾想當年那堆被老農幾毛錢賤賣掉的"廢鐵"如今竟有這麼大的價值。不過我們也應該慶幸這些價值連城的青銅器沒有被當成廢鐵"二次生產",發揮了它們應有的價值。

正是因為這些館藏文物來之不易且工藝和歷史價值不可估量,所以我們更應該保護和弘揚它們。如今很多博物館已經意識到了讓這些文物與新型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文物以更加生動的形象傳播。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在經典PK遊戲《魔域》中,我們就看到傳統文物與遊戲這種現代娛樂形式的結合。《魔域》官方圍繞"熱血傳承、長情守護"這一主題,推出"金鑾記憶"系列任務來守護故宮標誌性建築太和殿,完成尋寶、守護、鑑寶、挑戰、制金磚等小任務,在探索解密過程中感受華夏千年家國人文情懷,意識到守護這些文物的重要性。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在遊戲中,玩家還將會了解到太和殿屋脊獸的典故、殿內"建極綏猷"匾額的歷史故事、民間"金鑾殿鋪滿金磚"的傳說等等關於太和殿的傳奇故事,體驗傳統文化與《魔域》世界完美交融。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信息或體會這種西方魔幻和東方傳統藝術的衝擊,不妨登陸《魔域》官網查看。

老農挖野菜一鋤頭翻出8塊金屬,5毛一塊賣出,今成故宮鎮館之寶

相信之後這樣的文物走入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將越來越多,更多人將看到這種傳統的藝術品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出現,讓文物價值與保護文物的意識潤物細無聲地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