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報觀點】抓住智能化轉型“牛鼻子” 推動船舶工業實現“三大變革”

【船报观点】抓住智能化转型“牛鼻子” 推动船舶工业实现“三大变革”

資料圖 來自news.pn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在日前召開的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就重點強調了智能化轉型對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智能化轉型、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船舶工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

加快智能化轉型是船舶工業實現質量變革的必然選擇。我國船舶工業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堅實的發展基礎,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船舶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傳統的粗獷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更為突出。2018年,我國除在散貨船和支線集裝箱船市場上保持領先優勢外,在油船、大型集裝箱船領域均落後於韓國,在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接單方面更是“顆粒無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船企面臨嚴峻的形勢。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未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紛紛加快智能製造步伐。我國船企也應加快智能化轉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讓數據、信息、知識作為新型效率型生產要素為傳統生產要素賦能,併成為創造新價值的重要源泉,從而推動船舶產品向高端化發展,提升產業供給體系整體效率。

加快智能化轉型是船舶工業實現效率變革的關鍵舉措。船舶工業是典型的離散型生產行業,一方面,船企空間尺度大、船舶建造週期長、工藝流程繁瑣、中間產品非標種類眾多、作業環境複雜,致使生產組織管理難度較大;另一方面,船企無法通過大規模使用的方式檢驗智能化裝備,導致其應用效果難有保障。近年來,我國骨幹船企建立起以中間產品組織生產為特徵的現代總裝造船模式,並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智能化轉型探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改變我國船舶工業處於數字化製造起步階段的局面。當前,我國船企智能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關鍵工藝環節仍以機械化、半自動化裝備為主,數字化、集成化水平較低,造船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要改變這一局面,我國船企必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推動從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到服務的全價值鏈優化提升,有效縮短產品研製週期,提高造船效率、產品質量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

加快智能化轉型是船舶工業實現動力變革的有效手段。當前,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智能船舶成為國際海事界新熱點,智能化技術的融入將有效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運營效率,也將給傳統造船業和航運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另一方面,世界先進船企紛紛利用智能製造技術改進傳統建造工藝,在切割、焊接、塗裝等環節,廣泛應用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不斷提高造船效率。面對世界先進造船國家在智能化技術領域的積極佈局,我國船舶工業也應該重視並加快智能化轉型,整合產學研用等各方面的力量,打造網絡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通航運、造船、配套全產業鏈條,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船舶工業創新能力,促進發展模式朝集約方向轉型,從而實現創新發展、由大變強。

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正處在由大到強的戰略關口,加快智能化轉型是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廣大船企應充分認識推進智能化轉型對於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入研究《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和《推進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轉型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兩個“行動計劃”,牢牢抓住智能化轉型的“牛鼻子”,為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開闢新路徑。

滬東重機推廣信息

設計者忻歡 版權歸滬東重機所有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