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版“琅琊榜”出爐!42家信託淨利下滑,光大信託攜爭議成黑馬 ,中糧、華融等信託公司幾近“腰斬”,轉型大潮面前何去何從?

截至目前,全國68家信託公司均已發佈2018年年報。

資管新規落地一週年,去通道、破剛兌、去資金池使得通道業務和非標業務收到較大的衝擊,資產規模大幅縮水。在此背景下,信託公司整體盈利水平下滑,其中超過六成信託公司淨利潤下降。

與此同時,從通道業務向迴歸信託本源、加強主動管理逐步轉型,2018年35家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穩步增長,21家集合信託規模所佔比重超過50%。

多位受訪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的規模仍然較小,或仍不足以對沖傳統業務規模的收縮。2019年,包括信託業在內的金融行業將繼續面臨強監管政策,去通道、降槓桿、打破剛性兌付等將逐步落實。如何尋求穩定可持續的增長點,已成為信託公司迫切的問題。

6成業績下滑

從68家信託公司年報來看,超過六成信託公司業績出現下滑,淨利潤“縮水”,頭部公司亦未能避免。

而《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發現,

68家信託公司中,26家淨利潤同比增長,42家淨利潤呈現負增長,即超過六成信託公司在2018年盈利下滑。

其中,約有20家信託公司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20%,和前幾年規模業績雙雙爆發式增長形成了鮮明落差。而淨利潤下滑超過50%的包括中糧信託、中江信託、華融信託等。

日前,中誠信託戰略研究部整理的數據顯示,行業利潤總額第一名為中信信託48.20億元,第十名為中融信託22.24億元,中位數為粵財信託7.94億元,行業均值為10.44億元。2018年度,行業利潤總額TOP10平均增長6.13%,行業均值下降13.03%。

佔據淨利潤榜單前三甲的仍是傳統勁旅中信信託、平安信託及重慶信託。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增速均為負增長。2018年度,中信信託淨利潤為33.59億元,同比下降6%;平安信託淨利潤為31.74億元,同比下降18.75%;重慶信託淨利潤為28.06億元,同比下降15.24%。

記者對比2017年和2018年淨利潤行業排名前十,安信信託和民生信託今年跌出前十。民生信託2018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3.97億元,實現淨利潤11.0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7.58%和38.96%。

而2018年度新進淨利潤前十榜單的兩家機構是江蘇信託和中航信託,分別以18.57億元和18.48億元的淨利潤佔據第7名和第8名。

從收入結構來看,上述兩家公司貢獻較大的都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投資收益。江蘇信託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1.07億元,佔公司收入比重為47.19%,同比增長10.52%;投資收益為11.78億元,佔比50.25%,同比增長18.46%。中航信託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淨收入29.30億元,佔比82.42%,同比增長10.9%;投資收益5.6億元,佔比15.90%,同比增長86.7%。

在行業普遍下滑的背景下,記者注意到,光大信託業績逆勢迅猛增長。其2018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1.29億元,同比增速為87.43%;實現淨利潤11.17億元,同比增速為112.04%。不過,光大信託近期兩款產品深陷爭議,被指涉嫌違規資金池信託且在資管新規過渡期規模逆勢增長。

此外,營業收入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平安信託、建信信託、重慶信託,分別實現營收為58.74億元、56.38億元、49.78億元、45.35億元、36.92億元。其中,建信信託以126.86%營收增速由2017年的11名進入前五。

2018年4月資管新規下發,信託業人士在2018年中時普遍預言2018年對信託公司而言將是業績面臨極大挑戰的一年。可見,所言非虛,強監管下的信託公司業績普遍承壓。

行業整體而言,通過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截至到2018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的主要業務數據來看,截至去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管理資產規模為22.7萬億元,與2017年四季度相比下降了13.5%。2018年信託業實現營業收入1140.63億元,與2017年的1190.69億元相比減少了4.2%,其中信託業務收入781.75億元,與2017年的805.16億元相比減少了2.9%。

普益標準信託研究員龍燕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表示,“頭部信託公司在資本實力、主動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總體發展平穩,而過度依賴通道業務的中小信託公司受到衝擊,與頭部公司差距進一步拉大,行業分化加劇,馬太效應日趨明顯。”

35家集合信託上升

記者注意到,2018年集合信託佔比穩步上升,單一信託持續下降。

從信託資金的來源看,信託分為單一類資金信託、集合類資金信託和管理財產雷信託。就目前來看,單一資金業務基本上都是通道類業務。可見,信託公司迴歸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已成為行業共識。

68家信託公司中,至少35家信託公司集合信託比重較2017年上升,同時,21家信託公司集合信託所佔比重超過50%。其中,杭工商信託以93.25%居首,重慶信託、民生信託分別以73.79%、73.43的成績緊隨其後。

以杭工商信託為例,其2018年管理信託資產規模為524.17億元,同比增長3.62%,其中,集合資金信託佔比93.25%。而業績方面,2018年度實現總業務收入11.38億元,同比增長10.46%;實現淨利潤6.38億元,同比增長11.45%。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杭工商信託的存續信託業務中,主動管理型信託業務規模佔比95%。

緊隨其後的重慶信託業績亦表現不俗,同時其信託項目淨利潤達55.50億元,同比增長9.77%。據瞭解,重慶信託的轉型方向時信託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投資業務和財富管理轉型。

“集合信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信託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資金募集能力、集中度管理能力。”龍燕告訴記者,集合資金信託佔比提升已經有較長時間,從2010年二季度佔比12%穩步上升到2018年四季度的40.12%,行業共識沒有變化。

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前,但一資金信託規模佔比在50%以上。2018年,信託業向主動管理業務轉型更為明顯。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9.11萬億元,佔比40.12%,同比上升2.38%;單一信託規模9.84萬億元,佔比43.33%,同比下降2.4%。

復旦大學信託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此前分析稱,單一信託佔比平穩下降,體現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信託佔比平穩上升,一升一降的穩速顯示了信託業取得的“提質”進展。

據瞭解,自“資管新規”落地以來,新增非主動管理類產品的數量佔比不斷下降。2018年四季度的新增單一信託的佔比已經低於集合信託和財產信託佔比。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相關年報數據發現,68家信託公司中,2018年集合信託資產規模前十的信託公司,其合計規模為3.83萬億元,約佔總規模的四成。其中,中信信託以6478.38億元的規模排在首位,佔比超過30%,同比提升9.12個百分點。此外,交銀國際信託和中融信託則分別以4889.39億元和4526.73億元的規模位居亞季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集合信託管理規模最低的信託公司,其2018年的規模僅有6.73億元,將近只有中信信託的千分之一。

一位華南地區信託公司高管人士對記者指出,頭部信託公司在資本實力、股東背景、主動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一些過度依賴通道業務的中小信託公司在轉型期相對而言受到更大的衝擊,與頭部公司差距進一步擴大,分化可能還會加劇。

創新仍難對沖縮減

事實上,信託公司謀求主動管理轉型,離不開各項創新業務的佈局和發展。

記者梳理年報發現,信託公司報告中提及較多的創新業務主要包括:消費金融、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慈善信託、股權投資、傳統業務升級、國際化等。

為了業務轉型創新,近年來,不少信託公司在組織架構上做出調整,在各地設立財富中心,招兵買馬招聘技術、銷售人員等。據記者瞭解,截止2018年,68家信託公司均已成立財富中心,約20家信託公司推出家族信託辦公室。

以家族信託為例,隨著中國家族財富的不斷累積,社會對財富管理的需求持續上漲,越來越多信託公司均瞄準家族信託市場。截至2018年底,68家信託公司中有33家開展家族信託業務,信息明確披露的15家信託公司的家族信託業務規模達838.57億元。

據瞭解,部分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已過百億或超過50億元。比如,中信信託披露稱,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業務領跑行業,受託資產規模超過18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不過,多位信託業內人士此前向記者表示,家族信託的盈利空間和規模掛鉤,大部分公司目前仍很難實現盈利。

事實上,除行業頭部公司之外,大部分信託公司創新業務的規模都還很小。

“目前信託公司轉型的一些創新業務,無論是存量業務規模還是增量規模都還比較小,不足以對沖傳統業務規模的收縮。”上述信託公司人士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信託公司的轉型陣痛期,業績可能還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整體來看,目前除了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無論在規模還是在盈利方面表現較好以外,其他創新業務都仍處於培育階段,還達不到規模化,也很難實現突出的盈利水平。

“因此,目前信託公司可能會面臨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袁吉偉進一步表示,這就需要信託公司投入更大精力,在維持傳統業務穩定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研究業務佈局和轉型,實現合理的業務不同定位和資源配置,保證業務組合的可持續和優化,以及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

實際上,今年,包括信託業在內的金融行業將繼續面臨強監管政策,去通道、降槓桿、打破剛性兌付等將逐步落實。短期內可能使信託面臨資產配置和資金來源收窄的雙重壓力。

上述信託人士認為,“如何尋求穩定可持續的增長點,是信託公司最迫切的問題。”

龍燕則提出,信託公司應立足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傳統業務,發揮實業投行功能;要前瞻佈局創新業務,迴歸資管本源,更加專注挖掘高淨值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資管需求,發力財富管理等業務,建立全新的資產配置業務模式。

此外,龍燕認為,中小信託公司更應充分考量自身資源稟賦,聚焦特定的業務領域深耕發展,培育專業化的業務能力,尋求差異化發展,形成自身業務特色優勢。

*END*

記者:陳嘉玲 廣州報道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信託、期貨、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點擊查看更多熱文]

事關2000名投資者!雪松拆彈信託業內第一顆雷

奇葩!盡調用三年前數據,信託違約不耽誤融資,這家壞賬一籮筐的企業勾搭上了一家這樣的平臺

融資方貸款前名下已無財產,多家關聯公司電話為空號,吉林信託7.16億貸款還能要得回來嗎?

“卡點”監管新規輸血,產品到期前更換擔保措施,這家負債率高達95%的公司終於和光大永明人壽綁在了一起……

通過第三方售賣產品,80%投資者聯繫方式造假,這家壞賬70多億的信託公司未來怎麼玩?

分裂症!一邊怒斥代銷公司,一邊又暗中合作,這家“叫板”監管的信託公司在法庭上辯論更逆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