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 2018 年出現 121 份“問題年報”,超過之前 3 年的總和

A 股 2018 年出现 121 份“问题年报”,超过之前 3 年的总和

隨著 4 月底的 A 股年報陸續發佈完畢,市場、監管、審計對於年報質量的質疑也紛至沓來。

截至目前,剔除 5 家未按規定時限發佈 2018 年財報的公司,A 股有 82 家上市公司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39 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即合共 121 家公司的財報信息質量及信息披露情況存在疑問甚至違規。而根據證監會的披露,在 2015-2017 年,“問題年報”的數量分別為 22、31、58,均高於當年上市公司數量增速。121 份 2018 年財報存疑,超過了之前 3 年的總和。

在這 121 家公司中,不乏多家問題纏身的公司,例如涉嫌與遊戲公司英雄互娛設局“忽悠式重組”的赫美集團;號稱賬上有 150 億現金卻拿不出 15 億來還債的康得新。

赫美集團在 2010 年後不斷併購,業務涉及鑽石、金融、旅遊、服裝行業。但多元化經營並不順利。2018 年,由於旗下臻喬時裝、歐藍貿易、赫美小貸、赫美智科業績不佳,赫美虧損 13.88 億元。與此同時,受去槓桿政策的影響,授信銀行對赫美多家子公司抽貸,導致其無法支付採購款。此外,大股東還遭遇資金鍊危機、被列為失信人。

為解決債務危機,赫美集團成立了由公司高管、債權人、戰略投資人共同組成的債務重組基金。這個債務重組基金的資產就是赫美集團大股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 29.9% 的股權,作價 5.78 元/股,相當於以股權抵債務。而這個股權轉讓的時間,是這次借殼交易成功之日。

而它找的買殼意向方,是其實不需要借殼的英雄互娛。英雄互娛 2016-2018 年淨利潤 5.32 億、9.15 億、7.31 億,在新三板市值過百億,無論是 A 股 IPO、科創板,還是港股、美股上市,都遊刃有餘。

在拋出借殼方案後,赫美集團股價連續 10 個漲停板,從 6.42 元/股最高漲到 21.41 元/股,比起債務重組基金的 5.78 元/股,大幅浮盈。赫美集團沒成功賣殼也達到了拉昇股價的目標,英雄互娛也沒有買殼冒險承擔赫美的債務。股價漲起來後,赫美集團隨即宣佈,終止借殼交易。

然後,在 2018 年報中,赫美集團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紛紛指責控股股東治理混亂,而自己長期休假,難以確保公司年報真實性。

財務混亂,公司董監高集體撇清責任的例子,當然少不了康得新。

康得新是做光學膜、印刷包裝用膜的公司,財務造假的水平可能比做產品的水平還高。

今年 1 月,賬面貨幣資金 150 億,卻發生 15 億元的債務違約,成為 2019 年債市第一個雷。

一般來說,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銀行匯票存款、承兌匯票保證金、募投資金等,因為存在銀行的錢是一目瞭然的,所以貨幣資金是“造假難度最大、審計難度最小”的項目。

但康得新做到了。

表面上,康得新是有 150 億現金,但它有息債務中,短期有息負債=短期借款+應付利息+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佔有息債務的比重,接近 60%。

簡單說,康得新的經營,大量依賴短期借錢和負債。

合起來看就是,康得新一方面有著大量的資金,同時大量借貸短期負債,這種資金的週轉和流動能力可能並不真實可靠。

邏輯上,有大量現金時揹負大量短期負債,說明資金可能被挪用它途,很可能在為債務進行擔保,也就是說,它這些錢自己也動不了。

在財務造假被曝光後,3 名獨立董事、1 名副總裁、2 名董事、3 名監事、1 名董事會秘書,共 10 人,紛紛對康得新的年報提出質疑,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先後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