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為什麼不向北方擴張?

歷史的荒野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開發力度遠遠大於江南,成為當時的文明中心以及經濟和人口中心。周王室分封諸國,主要區域就是在中原,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臣則被分到了南方,楚國就在其間。

明朝時,廣西和雲南都還是一片荒蕪,蠻夷之地,王陽明因為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而被髮配龍場,大才子楊慎也是因“大禮儀之爭”而被髮配到了雲南。可見,直到明朝時,南方還有很多地方是一片不毛之地,是中央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在2000多年前的楚國,就更是如此了。


楚人原本就是華夏苗裔,在山西、陝西交界的地方生活,卻在商朝的時候被中央打壓,被迫遷往伏牛山地區,從此被中原人認為是蠻夷。楚人幾次反抗都不是商王軍隊的對手,因此開始在南方地區艱難過活。楚人好巫,好祭祀,剛到南方時,祭祀時都沒有犧牲,為此楚人偷了其他民族的一頭小牛作為祭獻,祈禱先王先君,讓楚人能夠興旺發達,免除流離之苦。其窮困至此!所以說楚人開闢新家園,一般都說是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來自西北地區的周人,帶來了中原人沒有見過的馬拉戰車和刀劍搏鬥技術。周人起初的勢力很弱小,他們見識到商朝文明的強大,不得不向商王表示臣服。可是商王祭祀鬼神用周人英雄(季歷、伯邑考)的做法,讓姬發每天晚上都睡不好,因為他也不清楚什麼時候自己也要被作為獻祭的犧牲。

為了避免毫無意義的死去,姬發開始了大量的串聯工作,反抗商王朝。終於在公元前1046年出兵攻滅了商朝。這期間,楚人為了報復當年商人的欺辱,選擇了加入周人陣營。可是在周王論功行賞的過程中,楚人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可能周人以及北方的華夏貴胄已經把楚人視同蠻夷之人,因此未加在意。

這讓楚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在周成王意識到分封有遺漏時,就封給了楚人一塊50裡地叫做丹陽的地方,楚人就此立國。楚人立國後,勵精圖治,因為他要向那些曾經瞧不起他們的人看到,楚人也是有理想的。


在春秋戰國時,盛行地域黑,其中宋國、鄭國、楚國是最容易招黑的國家。宋國是因為殷商遺民,鄭國是由於對周王室無禮而首開春秋爭霸,楚國也就是徹頭徹尾地被認為是蠻夷,不屑與之為伍而已。

為了與各種蠻夷分開,周王室在南方興建了一堆姬姓諸侯國,用來卡住伏牛山、桐柏山地區通往中原的通道用作屏障。其中最大的國家叫做隨國,號稱漢東諸姬之首。由於隨國扼住了楚人北上的道路,因此,楚國在春秋時就多次派兵攻打。隨國被打急了,就寫了一封信:我無罪!

這幾個字,在講究春秋風流的貴族眼裡是很有殺傷力的。可是楚國首領卻直接回復:我蠻夷。

楚國後來經過楚莊王祖孫三代多次攻打,終於打通了通往黃河流域的通道,楚莊王為此還得瑟不已地問公孫滿鼎之輕重。楚莊王飲馬黃河的時間並不長,因為晉國很快崛起,橫亙在了楚國北上的道路上。這可苦了處在中間的宋國和鄭國,兩邊都不能也不敢得罪,結果這兩個國家還不思上進,天天有事沒事就互掐。

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晉楚爭霸一百多年,這中間晉國為了削弱楚國,就扶持了在蘇州一帶的吳國,楚國則在吳國背後扶持了越國,玩起了代理人戰爭。

到了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史記載裡,南下征服雲南和百越的記錄一筆帶過,而對於楚國向北經略卻事無鉅細,詳述備至。楚國即使在後期被秦國打的沒有還手之力,還兼併了在山東半島的魯國。屈原給當時新增加的領土取名叫做蘭陵,即是如今的棗莊。至於楚國與魏國為淮泗之地多次發生戰爭,那就更是體現出楚國一心往北的心思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剛好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溫暖氣候。當時的楚國境內有犀牛,河南境地有大象。這說明當時的氣候遠遠高過如今。在嶺南地區,還都是熱帶雨林地帶,開發難度極高。就如西方殖民者,也只是在19世紀才在醫學的發展下,逐步深入非洲內陸。此前的很多嘗試都因為疾病的原因而損兵折將。這些藥當中最重要是奎寧類藥物,因為它能治療瘧疾。

楚國就面臨這樣的情形,南方雖然地域廣闊,但是可開發利用的程度卻不高,人口也不多,只有百越的很多個部落。對於楚國而言,攻佔這樣的土地,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打下來也無大用。


在冷兵器時代,一個地方的文明開發往往都是很緩慢的。就比如秦國外公元前316年攻下巴蜀,這次戰略領土的取得才是秦國實力凌駕於各諸侯國之上的重要節點。可是,秦國卻直到公元280年,才由老將司馬錯帶兵攻入貴州和湖北。這說明,秦國經過了30多年的消化才最終把巴蜀之地建成了穩固的軍事後勤基地。蜀地是在三國時經過劉璋、劉備時期,才在天下大亂的情形下,靠著吸納中原難民而發展起來與中原文明發展程度的同步。

漢武帝時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也不是北伐匈奴造成的,而是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地區強行設置郡縣。結果中央政府的錢投下去,卻遲遲不見回報。如果不是漢景帝時打下的基礎太好,漢武帝也折騰不起來。

楚國如果在那時選擇治理嶺南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楚國滅亡後,秦始皇帝也進行了攻打百越地區的軍事征服行動,50萬軍隊打了四年,才最終站穩腳跟。最後,來自中原的高貴男子因為不願意與越人女子婚配,還請求始皇帝從中原派來了女子來。強大的秦王朝尚且損兵折將,那麼楚國的優勢又在哪裡呢?


所以,楚人的“吾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的政治野心,以及戰國大環境對國家綜合實力的要求,使得楚人始終對中原腹地的膏腴之地念念不忘——本來,楚人就來源於中原,其不忘本至此。

所以,楚國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想往北擴張,他們打通了伏牛山、桐柏山附近很多的戰略通道,多次與中原大國發生激烈碰撞,其最大的訴求即是融入華夏大家庭。


而知而行


誰說沒有的?只不過是因為一直受北方強敵的壓制,沒有嚮往南往西的擴張那般順利罷了。而事實上,從春秋到戰國,楚國一直都有向北擴張。其中,成語“問鼎中原”的來由,正是楚國強盛時期向北擴張反映。



實際上,整個春秋時期,除了早期齊恆公時期,國力強勢齊國率先稱霸之外,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晉楚兩國之間的爭霸。

但是,晉楚的百年爭霸期間,大部分時間晉國都能有效壓制楚國,並聯閤中原諸侯,共同阻擋楚國的北上。但到了楚莊王時期,楚國國力強盛,在他的帶領下,楚軍得以擊敗強晉,不斷向北擴張。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的楚國明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整頓吏治,訓練軍隊,最終使得楚國國力進一步強盛。有了強大的國力作依託,楚莊王開始北上爭霸。



公元前607年,楚國攻打陸渾之戎,軍隊進至洛,陳兵於周郊。周大夫王孫滿奉周定王之命前往勞軍。結果,楚莊王直接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意思。這就是典故問鼎中原的來源。

公元前597年,晉楚兩大強國爆發了邲之戰,最終楚國一舉擊敗晉國,不僅一雪城濮之戰的恥辱,還讓楚國在晉楚爭霸中佔到了上風,使得楚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北擴,飲馬黃河,問鼎中原!



因此,八百年的楚國可是一直都在擴張。楚國征服西南,東吞吳越,北滅陳蔡,飲馬黃河……之後的秦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而秦朝疆域的一半,卻又是楚國給打下的。



這些歷史要讀


春秋戰國時期,最有擴張精神的就數楚國了。南進北拓,東進西出。滅國數最多,若不是戰國末期與秦在爭奪巴蜀的過程中敗下陣來,天下是誰統一的還不可預料。

秦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據函谷關就可以能進能退,即使前中期秦國打了無數次敗仗只要守住了函谷關馬上就可以活過來。

相比較秦國,楚國的地理位置沒那麼好,南方多是未開發的土地,人口少,耕地少。

西邊巴蜀被秦吞併後,都城門戶大開,已經沒有了屏障,自江漢東下可以一推到底。

所以楚國一直北進搶奪土地,問鼎中原飲馬黃河。吞併魯國,宋國,吳國等大國後,疆域直插膠東半島。齊國不得不修起了長城來防禦楚國。

另外楚國也是中原諸侯國裡最先探索嶺南和雲貴的,遠征雲南的楚軍在秦軍掐斷大軍與大本營的聯繫後,只能在雲南自立為王建立滇國。



楚國也是最先搞絲綢之路的國家,做跨海生意,東歐多國都出土過楚錦。


楚國八百年,精品數不勝數,如果仔細去了解就會發現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在眾多諸侯國裡,楚國的成就是最矚目的。


碼上春秋


楚國無時無刻不在謀求向北方發展自己勢力!不是不想,而是辦不到!

楚國這個國家在戰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國家,出身低微,卻很強大,四處征伐,帶甲百萬,問鼎中原,與北方霸主晉國爭霸,吞滅無數國家!可又好像非常脆弱,被吳國三萬就直搗首都,國王的陵墓被挖開鞭屍😓,被秦國欺騙,彷彿智商不在線。

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楚國屬於一個沒有完全變法的氏族聯盟國家!和晉國類似,在吞滅無數國家的同時,也埋下了無數禍根,很多地區雖然打著楚國旗號看著受楚王領導,但是地方的各方面管理楚王是沒辦法介入。國中一旦出事,觸犯個個層面利益時,楚國上下一條線那就無比強大!可多數時候離心離德,好像公司個個部門分公司都有自己小九九,而董事長總公司乾著急沒辦法,那就一盤散沙,被人直搗首都。

楚國出身低微與秦國類似,所以與秦國通婚較多,相對山東5國出身低微,歷代楚王夢想都是進攻北方一雪被鄙夷的地位!可打下的土地好處都是楚王的,身邊聯盟性質的嘍囉自然出工不出力。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交通生產力條件下,南方人進入北方,身體各方面是很難適應,人尚且難以適應,那馬匹呢?自然更加難以適應,進攻北方越久楚國馬匹越減少,而北方各國特別是秦晉或者後來的趙都是養馬見長的!運動速度、戰車數量、後勤都會拖後腿!

國家結構和水土不服這也就是為什麼難以擴張到北方的原因!

純手機手打的個人淺見,請點個贊!拜託拜託~🙏





爬牆的小小虎


這個是不對的,楚國擴張的地方是很多的,南北東西都有!

要知道,楚國最初的封國只有50裡!記載為丹陽,現在具體在哪裡,說不清楚了!

楚國在周王室的眼裡一直不被看好,被鄙視,封爵位的時候也是子爵!要知道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中,子爵倒數第二,楚國的君主非常的鬱悶,慢慢的他們看清楚了,靠周王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楚國就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不斷的擴張,如果有兩三年楚國沒有對外打仗的話,楚國人流認為是奇恥大辱!

周王看到了楚國的擴張太快了,不對啊,就來討伐楚國,結果失敗了,周王還掉河裡淹死了!這也成了齊桓公攻打他的一個藉口,因為雙方都不想開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就講和了,楚國低頭向周王朝繼續進貢一種茅草!以視頻對周王的尊敬,周王仍然是天下共主!

楚國沒有不斷的擴張,雖然吳國曾經攻進了它的都城!但是他恢復的很快,在越國滅掉吳國之後,楚國滅掉了越國!成了東至於海的大國,北方楚國最後佔領了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的地方,向西與秦國接壤,南方臨近百越,最後成了佔地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和南宋的領土差不多大小!


鵬程日誌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但凡南方政權,鮮有北伐成功一統天下的實例,反觀北方政權,則必以江山一統為第一要務,而且成功統一全國的不少;尤其是建都西北的各朝代,統一步伐從未停歇,而建都東南的政權,大多偏安一隅。此事蓋與中國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即所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有關,畢竟從高到低可乘勢而下,氣吞山河,從低到高,則前進阻力大得多。

再加上,古代先是北方經濟發達,有能力統一天下,南方則沒有多少經濟支撐;後來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發達,北方民生凋敝,南方政權則沒有動力去發動統一戰爭,去做這件得不償失的事了。


貴德草堂


其實在戰國時期楚國是一心想北進中原的,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楚國地處長江流域,北部是黃河流域,戰國黃河流域的土地開發早,土壤肥沃,居住人口多。楚國南部大多是未開發的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2文化因素:北部是中原地帶,人口眾多,有大量的人才和優秀的文化,比如商鞅、吳起等人。

3國家因素:北部有齊、魏等國家,楚國想要一統天下必須把這些國家打敗兼併。

4政治因素:當時的周王朝還是在北部,是當時戰國各諸侯都想要兼併的地方


天空方程式


又窮又冷,南楚覺得沒有價值呀


獨耳聾1


楚國以前的疆界,東邊沒有越過大別山,後來不斷的擴張,先後滅了許多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東邊到了東海,北部甚至越過淮河,佔領了徐州穎川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