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利空如期落地 A股表現很“硬核”

5月10日中午,很多人都在關注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消息,同時也關注股市表現。

預期中的利空落地了,A股市場表現很“硬核”。截至收盤,滬指收報2939.21點,漲幅3.1%;深成指收報9235.39點,漲幅4.03%;創業板指收報1533.87點,漲幅4.38%。兩市全天成交額為6102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明顯放大。兩市3500多家交易的股票中,僅48只下跌。

筆者用“硬核”來形容A股市場的表現,並非因為上述一時的指數上漲,而是聚焦支持A股市場的三大基本面內核因素。

其一,我國的經濟有後勁,且有自我調節能力。

近期披露的宏觀經濟數據已經證明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超預期”: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4%;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3%;進出口順差5297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75.2%;CPI同比上漲1.8%,PPI同比上漲0.2%。

A股市場方面,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的超過2200家,所佔比例超過61%,其中增幅在50%以上的超過了800家。除了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國經濟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也在助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鎮化穩步推進,收入分配結構逐步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其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中國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石。從需求結構看,我國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去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消費、促消費的政策措施。其中提高養老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減稅降費等,有利於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完善養老服務、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淨化市場環境等,有利於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引領製造業增品種提品質,有利於對接消費升級新需求。

隨著這些促進消費政策的落實,居民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一季度消費繼續發揮經濟第一驅動力的作用。前3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7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1%。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鞏固,預計全年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

其三,外貿多元化格局保障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力。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競爭優勢、科技能力等特點決定,我國的外貿發展是多元化、多國別化的、也就說通常所說的“西方不亮東方亮”。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5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其中,出口5.06萬億元,增長5.7%;進口4.45萬億元,增長2.9%;貿易順差6181.7億元,擴大31.8%。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3.1%;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貿易順差935.7億元,收窄43.8%。具體而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拉動作用明顯。

從國別看,我國對歐盟、東盟、韓國、俄羅斯等出口分別增長14.2%、13.4%、7.7%和9.1%。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暢通水平不斷提高,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4.8個百分點,佔比提升1.3個百分點至28.7%。今年春季廣交會期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客商、成交佔比分別達到45%和35.8%。

筆者認為,即便是如今對中國有特定關稅、技術等壁壘的國家,也需要“中國創造”滿足深層次的消費需求,面對壁壘的中國產業,也可以通過苦練內容、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稀缺性,而不合時宜的壁壘早晚會從外部甚至從內部被打破。

此外,A股市場“硬核表現”的背後,是投資者信心的穩定和提升。5月10日,推動A股指數的行業板塊中,自由貿易港、港口運輸、芯片、網絡安全、金融科技等板塊漲幅最高,且交投活躍,這也展示了投資者對於看淡當日“最大利空”、相信中國產業力量的態度——不固步自封,亦不妄自菲薄。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張歆 侯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