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和去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一样,《绿皮书》这个片名就像去年的《水形物语》一样,当然也有人将其翻译成为《绿簿旅友》。在第一印象上给中国影迷的感觉都是同样的似是而非,但是毕竟是奥斯卡奖,对影片的评判一定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所以小编带着满怀的好奇心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据说讲了两个男人之间的那些事的片子。

《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整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无论是肤色还是家庭背景、职业、所处环境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都完全不同的人在一场偶然又必然的旅行中通过各种碰撞摩擦最终产生了极其微妙的化学反应而最终happy ending的故事。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影片。并且同类型的剧情与叙事结构早就有人拍过,那么为什么《绿皮书》能最终获得奥斯卡奖呢?应该说这都归功于以下的三宗最。

《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细节处理得最好。整部电影就好像是一幅一气呵成的剧作,没有任何一处是多余的存在。即便是采用了双男主模式,托尼和雪利也没有让观看者感觉到有任何一方的势头压倒另一方。两位优秀男演员将自己所要塑造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包括在情绪的表达上都拿捏得非常到位。这种从“冤家”到朋友的转变在整部影片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包括当影片结束背景的真实故事注释出现在大荧幕,观众们是真的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延续。

《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演员表演的最细腻。托尼和雪利是两个三观不同的人,托尼属于大大咧咧的粗放型,而雪利则属于成熟稳重的内敛型。但是实际上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托尼并非外表看上去那么粗枝大叶,他会刻意买通酒吧里的服务员去通过一顶帽子来达成自己能够和上流人士接触的目的,也会在搬行李的时候与男仆进行眼神上的博弈,还包括他没有将爱人给雪利分享的三明治给到雪利,中途下车方便时特意回来拿走自己的钱包等等,托尼是有想法的,并且也非常有行动力。同样,雪利看上去沉稳内敛但是他渴望拥抱,渴望温暖,所有的隐忍在两人再次发生争执的雨夜里全部爆发。

《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主题嵌入最自然。我们都能很清晰地捕捉到一部影片基本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绿皮书》的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对肤色歧视,反对区别对待。这个主题看上去真的是很宏观且抽象,但是在两位男主演的演绎下所有的思想都变得自然且贴切,我们会在雪利被拒绝用室内卫生间的时候感到愤怒,也会最后美国警察热心询问车况的时候感到欣慰。这种共鸣是用一种特别干净纯粹的手法引起的,不得不说《绿皮书》得奥斯卡奖,实至名归。

《绿皮书》凭什么拿下奥斯卡奖?就凭这三宗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