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則簡短心理常識(二)

蝴蝶效應: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週以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也就是說,初始條件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鯰魚效應: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沙丁魚的成活率會大大提高。

認知失調:指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等的認知成分相互矛盾,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

刺蝟法則: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一段距離,但又冷的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手錶定律:一個人只有一隻手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

酸葡萄效應: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敗感時,為了解除內心的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杜根定律:自信,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可以讓我們改變命運,擺脫我們艱難的處境,讓我們從失敗走向成功。

幸福遞減:幸福遞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幸福減少了,而是心態不能滿足了。當我們處於一個不好的環境中時,一些本來微不足道的東西能讓我們覺得幸福。但是當環境好了之後,這些小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了,再拿出這些小東西就不會激起我們的興趣了。

刻板印象: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是我們在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

從眾心理:當我們在街頭看到許多人圍住一個攤位或排起長隊搶購某種物品時,儘管我們並不一定真正瞭解該商品的優缺點或者自己是否需要,卻仍會身不由己的加入購買者行列。這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隨大流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