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候选人事迹简介——新县陈缝

“扎根乡村誓初心,历尽艰辛育新人。精心呵护幼苗壮,但愿栋树早成林。”这首诗是陈缝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刚踏上讲台之初,以《初心》为题书写并贴在床头墙上的自勉诗。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此诗已逾深弥坚地刻在他的心头,时刻激励着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坚守,开拓创新,为一茬茬乡村孩子们茁壮成长挥洒着汗水和青春。

初为人师,与学生为友

2009年7月,陈缝从安顺学院大学毕业,顺利考上了河南省特岗教师,被分配到豫南新县郭家河乡一所乡村教学点———新县八一希望小学任教,终于实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报到后,学校安排他担任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刚走上讲台那阵子,他满以为自己大学毕业,且经过专业知识学习,教这小学语文还不是小菜一碟,可结果并不尽如意。于是,他请教老教师终于明白了:成功驾驭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老教师的经验让他茅塞顿开。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坚持做到身勤、手勤、眼勤、嘴勤。经常走进学生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俯下身子与孩子们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作为选择工作方法的依据。渐渐地,学生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大哥哥,而他更是真诚地把学生当做小弟弟、小妹妹。白天课余时间,他这个孩子王和学生一道,在只有一个简易木制篮球架的操场上众星拱月般地追赶着篮球。

想和学生打成一片,但语言是他和学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他说方言,孩子们听不懂,孩子说本地话,他也是云里雾里。课堂上,他用普通话上课,课下他也只好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学生则用“蹩脚”的普通话和他沟通。入夜时分,他经常走进寄宿生宿舍,与学生玩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唱起了《中国人》、《中国心》、《在希望的原野上》等歌曲,玩起孩子们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夜幕笼罩下的校园里欢呼声、歌唱声、鼓掌声……排遣了一缕缕他独在他乡的心头寂寞,也驱散了孩子们远离父母的心灵孤独,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一份份美好的记忆。

班里的一个名叫叶某的寄宿生,家住在很远的大山里头,因为家里穷,母亲离家出走,一去不复返,父亲为了养家,只好外出打工挣钱,叶某由年迈的爷爷照顾。由于缺少母爱,孩子经常显得很忧郁。得知这种情况后,陈缝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像大哥哥一样和他交朋友,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得到了兄长一样的关怀。

陈缝经常利用周末,翻山越岭,走进深山腹地,来到叶某的家里,与他的爷爷交换意见,了解他家的生活困难,并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孩子的爷爷逢人便说:“多么好的老师呀!孩子有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啊!”渐渐地,叶某紧锁的愁眉舒展开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陈缝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孩子们开始用信任和努力来回报,他们不仅喜欢陈缝老师,也爱上了他的课堂。学习中,孩子们观察的目光变得深炯了,思考的神情变得凝重了,发表自己的观点变得自信了———陈缝所期待的良好班风、学风也不期而至,阵阵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忘初心,以事业为重

工作一年之后,学校领导看到陈缝做事细心周到,且任劳任怨,出于信任,安排我担任学校安全教育宣传管理员。这是一项没有多少人乐意接受的工作。学校同事们用“凭你磨破嘴,任你跑断腿,安全屋子总漏水”来形容校园安全工作的无奈。接受这项工作后,陈缝开始摸索门道,实行“一讲三巡”的办法,“一讲”就是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告知他们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三巡”即巡教室、巡宿舍、巡校园,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班主任为组员,实行分班安全计分制,做到安全天天有人讲,时时有人查,处处有人管。不让安全工作出现漏洞造成不良后果,在安全工作的非常时期更要非常对待。

学校附近有一座简陋的石板桥,是附近村庄学生上学往返的必经之桥。每到夏季多雨时节,爆发的山洪水便会淹没桥面,学生往返过桥非常危险。陈缝就组织同事、家长参与护送学生过桥。这样每天上学,将学生接到学校,每日放学又将一个一个学生安全护送到家。直到后来,国家拨款在河上改建了一座宽大坚固的水泥大桥。由于在安全工作上,陈缝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学校连续多年安全零事故,2016年,他本人被新县教育局评为“综治先进个人”。

常言道,忠孝难两全。陈缝家住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史庄镇中张巨村,离工作所在地新县郭家河乡有一千多里地的路程。工作期间难得回家一趟,但家人对他的工作永远都是支持的,父亲每次通电话都嘱咐他:要爱自己的工作,要好好教书,不要光想着玩,不要让其它事情耽误了工作,要给学校领导、同事留一个好印象。2011年腊月,临近期末,十分疼陈缝的外公去世了,但母亲没有告诉他这个消息。直到放了寒假回家,母亲才告诉他这个噩耗———想着外公对他的关心和慈爱,他哭着问母亲:“妈,为什么没有告诉我?”母亲安慰他说:“儿子,你离家比较远,来回奔丧要好几天,又临近期末,学生们还要迎接期末考试,你得请几天的假,怕耽误你的工作……”听了母亲的话语,陈缝只能任由泪水双流。

2018年,快要放暑假的时候,陈缝的父亲打电话与他商谈说,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一下雨屋里就漏得厉害,望暑假后能回家帮忙把屋子修整一下,当时陈缝就对父亲承诺说,一放假就立即回家。等到放假了,正当我准备好行囊启程回家时,学校来了通知,安排他到县教体局参加校园安全教育培训,并说培训结束后,还要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入村入户对学生进行安全大走访、大宣传,做到每十天一宣传一走访。陈缝只好电话告知父亲因为工作有任务,暂时不能回家。夜深人静时,遥望故乡的星空,想起身体一直不太好的父亲,陈缝的眼睛湿润了,心里默念:父亲,原谅孩子的不孝吧,有时间我就回家看看。年复一年,多少个节假日,因为工作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替父母分担家事,他心中常感愧疚,只好在心底默默地为父母祈祷,希望二老健康平安。

扎根乡村,把这里当家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属革命老区,这里山连山,山绕山。陈缝工作所在地郭家河更是山高路陡,交通不便。陆续分配来的伙伴大都是特岗教师,他们有的三年实习期一满就调进了县城,甚至有的还没等期满就辞职了,陈缝也曾经有过离开这里的念头。

工作时间让人过得充实,可是一到周末,家在附近的老师都回家团聚了,可陈缝的工作地因离家太远,回一趟家,要经过六次转车,来回得整整花两天的时间,而且要从微薄的工资里用掉几百块钱。所以周末他只能与冷清的校园相守相伴。入夜,清灯孤影,陈缝只能用电话向父母报个平安,让他们放心。一转眼,他已经二十六了,到了成家的年龄了,可陈缝还是单身,父母经常在电话里唠叨:“娃儿,你都工作几年了,也该找个女朋友成家了。”

为了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2012年初寒假里陈缝相亲了,对象是他家乡的女孩子,她对他也挺满意的,人家还在县城上班。他们都是电话里谈恋爱,不久她说要来看陈缝。陈缝非常高兴,也很忧虑。她几经转折来到陈缝工作的地方后,直截了当地说:“这太偏僻落后了,我不喜欢这里,这个乡还没有你们村子大,连个像样的超市也没有,更比不上我们的镇,你跟我走吧。”面对女朋友的软磨硬泡,陈缝也曾动摇过,萌生一走了之的念头。可是,当他想起可爱的学生,想起学校教师的紧缺,想起淳朴的学生家长,他又于心不忍。于是,他犹豫的心再次坚定下来,咬定青山不放松。拿定主意后,陈缝回过头来,主动做女朋友的思想工作:“这里会越变越好的,这才是教师发光的地方……”爱情的力量真是是伟大呀!陈缝的认真和执着,终于打动了女朋友。女朋友不仅理解他,还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女朋友留了下来,成了郭家河一贯制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2013年女朋友报名参加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录取后,又自愿来到陈缝工作的所在地新县郭家河乡任教。他们终于结束了异地恋,解除了相思之苦,现在又有了爱情结晶。去年,陈缝又把身体渐衰的父母接到学校,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其乐融融。陈缝没了后顾之忧,工作起来更加顺心舒畅,扎根乡村、播种希望的信念进一步强大起来。

坚持学习,为未来铺路

陈缝选择了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也成长了他。通过学校的培养,个人的不懈努力,这些年来先后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2011年,陈缝被评为县级优秀特岗教师;2012年,他被新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3年,被郭家河乡政府评为模范教师,同年被新县教育局任命为学校中层干部,担任学校政教副主任职务;2016年,他主讲的思品课《给儿童一个家》获信阳市优质课二等奖;2017年,被新县教育局评为优秀任课教师;同年,陈缝参与的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成功结项;2018年,陈缝主讲的思品课《迈向和平的世界》获县级“一师一优课”二等奖;同年,主讲《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获消防优质课县级一等奖;2018年,他被聘为中小学一级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成绩与收获面前陈缝没有止步。担任政教主任以后,他知道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他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积极参加国培、县培、校外培训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参加的培训几十次,累计达几百学时,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使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得到了同事们的夸赞,受到领导的认可。同时,他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搬进课堂,让信息技术为工作所用,为课堂教育教学助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同时,也让乡村孩子们见识了网络,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了却人民心头事,不问身前身后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陈缝将剔去小我,修成大我。一颗心,那是扎根乡村、献身事业的不懈追求;一生情,那是结缘教育、播种希望的不断开拓。陈缝将用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来武装自己。一切为了乡村孩子,为了乡村孩子一切。每当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产生厌烦的情绪时,陈缝便想起了以《初心》为题赋写的诗句:“扎根乡村誓初心,历尽艰辛育新人。精心呵护幼苗壮,但愿栋树早成林。”他的心情就豁然开朗,便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乡村基础教育事业当中----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也幸福着!

(本文转载于【师训文卫】,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