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今天株洲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從《詩經·大雅》到《三國演義》,古人都把梧桐和高貴的鳳凰聯繫在一起,梧桐生長茂盛,才能引來鳳凰啼鳴。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地都在厚植園區營商沃土、創造優良投資環境,栽梧引鳳,吸引和服務項目落地、孵化、成長。

園區是產業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是經濟建設的主陣地,是創新創造創業創富的大本營。絕不能淡看、輕看園區,抓好了園區,小雞變母雞,芝麻變西瓜。全國園區的標杆蘇州工業園區從無到有,成立8年間,財政收入增長61倍,GDP增長16倍,佔到全市的10.2%,相當於為中國憑空增加一個“十強縣”。27年前設立的株洲高新區,多年前就完成了當年再造一個新株洲的使命,如今成為株洲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現在,每個縣市區如能抓好一兩個園區,也相當於在當地再造一個經濟“十強鄉鎮”。若干年後再回頭看,我們在園區上投入的財力、人力、物力與精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園區強,產業旺。園區建設水平高低,決定著一個城市產業承接能力、開放水平,同樣決定著一座城市實體經濟的發展後勁、趕超能力。近年來,我市園區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力度在加大,投資增速在加快,結構在優化,產業項目建設整體推進有力、來勢看好。但各園區發展不平衡,存在的差距和短板還有很多。有些地方,發展園區的境界不高、格局不大,園區的功能還不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滯後,園區承載力還不強。資源沒有合理配置,簡單拉郎配,企業園區“扎堆”,沒有“紮根”,撿到籃子裡就是菜,工業生態系統之間沒有內部聯繫,產業鏈條不成體系。有的園區定位不準,大項目找不到,小項目看不上,沒什麼新項目上馬,甚至把園區變成變現區,熱衷於搞來錢快的房地產項目。有的園區發展還依賴於財政的輸血,缺乏市場意識、市場本領。

大樹不與小草爭。發展園區,要有眼光向外、目標向上的氣魄,變地方視角為全國視野,變株洲視角為全球視野,敢於橫向比、與先進地區比,敢於到珠三角、長三角等先發優勢地區去搶客商、爭項目,敢於確定更高的發展目標。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目標激勵方向,不足催生動力。我們要樹立問題導向,著力問題破解。以加快打造園區“135”工程升級版為契機,深入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及溫暖企業行動,集中精力去學習、去研究、去破題,創新性地解決園區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推動體制機制、生產配套、公共服務以及幹部能力等進行全面升級,讓項目落得了、建得快、發展好。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園區大發展,就要加快做好園區空間規劃,不斷完善提升19個產業規劃,對標全市15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加強規劃的銜接與落實,重點扶持、落地一些行業龍頭企業或領先企業,以此為原點形成鏈式發展,推動形成產業集群,實現內生式增長。就要升級園區載體,著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升級、土地及標準廠房保障升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升級、個性化服務企業升級,持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就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強化園區職能和管理責任,激發園區發展動力和活力,把園區工作成效與評先評優、幹部選拔使用直接掛鉤,引導激勵廣大幹部奮發有為、擔當作為。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把園區變特區,把園區當“自留地”來種,把園區企業當親人來看,把園區建設成為一個個功能完善、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式”生態系統,千萬家企業在這個“陽光、空氣、土壤”良好的生態系統裡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株洲的經濟發展必將“春色倍還人”。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株洲日報評論:讓園區成為創新創造創富的“熱帶雨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