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能夠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為何打不過諸葛亮?

甲殼蟲1


大家好,我是生活問道

怎麼也想不到《三國演義》中居然會有這個別出心裁的問題。用腳後跟都能想出來,把張飛四馬纏蹄的捆起來,壓都能壓死諸葛亮。

那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一下吧,應該是問張飛為什麼心甘情願的聽從諸葛亮的調遣?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我就按這個思路捋一下吧。

從春秋戰國開始,諸侯就越來越重視有才能的文化人,例如:顏率,蘇秦,衛鞅,韓信等人,這些人的存在,直接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和戰略格局,並且,越是亂世越能體現出來他們的價值。

以劉備為例,他在得到徐庶之前,逢戰必敗,手下簡雍等人皆不是治國安邦之才。因此,是個人就能吊打劉備,好不容易得了個徐州,還被落魄呂布給搶了,更別提曹操了。也是奇了怪了,曹操辦誰都很切瓜似的,偏偏劉備命大,就和小強似的,命大的很。不得不說,劉備本身還是有真本事的,直接就給自己制定了人和的戰略規劃。

要說對人才最渴望的莫過於劉備了,在水鏡先生的指點下,先是得了徐庶,連打了幾個勝仗,把劉備三兄弟樂的屁顛屁顛的。

很多人問了,為什麼徐庶來的時候關羽張飛沒那麼大火氣?很簡單啊,徐庶低調啊!關張二人眼高於天,除了劉備,誰都沒服過。所以,徐庶的低調讓關張二人滿意,但滿意不代表服從和認可。只是打了勝仗了,挑不出人家毛病而已。



徐庶走的時候推薦的諸葛亮,直接挑戰了關張的底線。雖然一路敗仗,但是讓他們看上眼的普天之下也就一個劉備。這諸葛亮倒好,一番請不見,二番請離家,到了第三次了倒是不躲了,直接睡覺,一睡大半晌,氣的張飛直接放火燒屋都不帶著急的。一番隆中對直接拿下了劉備,寸功未立做上了第二把交椅---打仗時一人說了算,劉備都得聽著。關羽張飛那時候要沒劉備攔著,估計能把諸葛亮紅燒了就酒!



果不其然,第一戰說話就來,他們二人勤等諸葛亮鬧笑話,在諸葛亮安排完後,張飛還問了句:“我們都玩命去了,你幹嘛呢?”諸葛亮更狂,“給你們做點好吃的,回來喝酒。”這倆憋著勁回來揍諸葛亮呢!所以執行起命令來格外的認真,萬一收拾這小子的時候別讓他逮住話把。



也難怪關羽張飛懷疑,連劉備都將信將疑。書上寫了“派撥已畢,玄德亦疑惑不定。”說明劉備也是打著小鼓呢!



卻說夏侯惇李典引著十萬兵馬直殺新野,結果在博望坡被諸葛亮一把火燒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夏侯蘭還讓張飛一矛紮了個透心涼。這一下,關張包括劉備全服了。

列位可能該問了,一場仗怎麼就全服了?之前也不是沒打過勝仗啊?這一定是有原因的,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兵力對比。

夏侯惇,李典引軍十萬,刨去水份,至少也有八萬吧,再減去後勤部隊,能作戰的至少有六萬人。

劉備呢?他敗逃到荊州,手裡只有幾千人馬,諸葛亮來了後招募三千新兵,雖然日夜訓練,但戰鬥力如何誰也不知道。滿打滿算也就一萬人。

一萬對六萬,1:6,力量懸殊。任誰來這場仗都沒法打。諸葛亮厲害就在這,不但打了,還打出花樣來了。

以前劉備打仗,無非是設個伏,衝鋒一下子而已,即使徐庶來了,也不過是擺了個陣,歸根結底還是面對面的交鋒。

諸葛亮完全不同,首先,他是禦敵於國門外,在到新野的路上主動設伏;

其次,對地形地貌瞭如指掌,果斷下達了火攻的作戰方案,這對於劉備乃至之前所有的戰鬥(包括曹操在內的所有作戰)都是聞所未聞的;

再有,諸葛亮除了引誘的人馬和後援的人馬之外,用來設伏的人馬總共只有一千五百人:張飛一千,關羽一千,這是用於直接交鋒的,關平,劉封帶了五百,是負責放火的。

劉備帶走了一部分人馬做為後援,趙雲帶了一部分人馬誘敵,守備新野的只剩五百人了。可以說,諸葛亮是那些一捆大蔥要做出蔥燒海參。結果呢?還真的做出來了,曹軍不小心就做了海參了。千餘人馬愣生生幹掉了十萬人。



關羽,張飛徹底服了。料敵於先,決勝千里,戰法新奇,直接顛覆了包括劉備在內的思想。回去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坐了小車迎接他們來了。

書中寫到“關,張二人相謂曰:“孔明真英傑也!””“關,張下車拜服於車前。”

下面就要說張飛為什麼會服從諸葛亮了。

關羽天生傲骨,雖然拜服,但骨子裡的傲骨讓他永遠有自己的思想作祟。即使是劉備,也要讓他三分。

但張飛不一樣,張飛是粗人不假,但張飛有個優點,尊重讀書人,尊重有本事的人。例如嚴顏,嚴顏因為一身傲骨,寧死不懼,反而博得張飛的尊重。所以,張飛看出來諸葛亮是真的有本事,能帶他們打勝仗,因此,他的拜服可是實實在在的拜服。

所以,張飛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去探囊取物,可是在諸葛亮面前,當真的是小貓一樣乖巧,生怕惹惱了諸葛亮,砍了他的腦殼。

張飛像孩子般純真,嫉惡如仇,也是諸葛亮喜歡的。可惜的是唯一的一次不聽話,還是丟了性命,毀了一世的英明!


生活問道


其實,張飛雖魯莽,卻是很有心機的,也曾把諸葛亮嚇的睡不好覺。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床上睡覺,劉備在門口侯著,跟著來的張飛看不下去了,揚言要到房後去放火,把諸葛亮“燒”出來。在床上拿架子的諸葛亮,聽到張飛的話自然是吃一驚,他知道魯莽的張飛什麼事都能幹出來,要真點了火就尷尬了,一驚之下,在床上翻了個身。床上的諸葛亮能聽到張飛的話,門口的劉備也聽到了,立刻制止了他!

初次交手,諸葛亮認識到了張飛,張飛也認識了諸葛亮,最關鍵的是,都知道了張飛怕劉備!謀士靠動嘴皮子,指揮武將打仗,打了勝仗還有大功勞,這很容易讓武將不服氣。在其位,謀其政,依賴本事生存。



諸葛亮先是仗著劉備的威,對關羽、張飛開始了“馴服”工作。劍印在手的諸葛亮,從博望坡之戰開始,精心謀劃,算無遺漏,讓張飛見識了諸葛亮的神算,思想上大驚,從此對諸葛亮服貼起來。


諸葛亮受張飛驚嚇,驚的是張飛魯莽之口行魯莽之事,是出於怕斯文掃地;張飛對諸葛亮的驚恐,驚的是諸葛亮有“先知”能力,人在後方卻如親臨,並知人生死,以張飛一肚子的賣豬肉時的“小精明”,害怕諸葛亮給自己挖坑下套,因而直接服了了事!


星下靜思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之後,張飛和關羽都很不服氣。張飛魯莽的脾氣一上來,直接跑到諸葛亮面前,下挑戰書,要跟諸葛亮比武功。

只見諸葛亮微笑著說自己的力氣太大了,得讓著張飛;提議自己扔石子,張飛扔羽毛,看誰扔的遠。張飛一聽,這還不贏了你,於是就爽快的答應了。只見在比賽的時候,諸葛亮撿起身邊的小石塊兒,一下子就扔出了老遠。再看張飛,拿起雞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朝前方扔過去,卻不曾想雞毛竟然好端端地掉在了腳下。因此諸葛亮大獲全勝。

這就是那個歇後語,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的由來!


年代哥


張飛是三國時期屈指可數的猛將,一生佩服的人不過幾個,大哥劉備,二哥關羽,趙雲諸葛亮等。張飛對士卒粗暴,對文人士大失喜歡結交,態度恭謙。就是正史所說,張飛武藝高強,文彩飛揚。張飛書法,繪畫很有造詣。劉備三顧茅蘆,張飛不耐其煩,一個酸臭書生,抓來就是。劉備誠懇請孔明出山,如魚得水。夏侯惇來犯,安排眾將迎敵,張飛對劉備說叫水先生去好了,此戰孔明周密安排,火燒博望,大敗夏侯惇十萬大軍,張飛對諸葛亮佩服。此後戰赤壁,取荊州,諸葛亮人事安排得井井有條,算無遺漏,每戰必勝。諸葛亮不盡公正無私,能理性處理好劉備集團每一件事,訓練好士兵,使劉備集團發展壯大。張飛同諸葛亮趙雲分路進取西川,由於諸葛亮計劃周密,順利與劉備大軍會合,萌霞關張飛大戰馬超,諸葛亮收服馬超,並迫降劉璋。諸葛亮全權處理蜀中事物,安撫百姓,籌備糧草,以供軍資。張飛對諸葛亮由佩服到敬畏,畏懼他治軍嚴明,用兵如神。諸葛亮謙虛謹慎,文武雙修,不愧為文人領袖,武將班頭。對一個人有敬畏感,縱有萬般能耐,也存在恐懼感,所以說張飛打不過諸葛亮。


劉坤忠120


諸葛亮和張飛沒有交過手,所以題主說張飛打不過諸葛亮是不對的!

關於諸葛亮的武力,三國中描寫比較少,好像教過姜維槍法!

關於諸葛亮武功的描寫是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裡面有一段是這麼說的: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測。看來諸葛亮武功也不弱!

況且諸葛亮在兵器上也很有研究,發明了諸葛連弩!

畢竟還是教出了姜維這樣的猛將!

所以說諸葛亮的武力值還是不容小覷的!


此人推出頭調


我沒聽說過張飛跟諸葛亮叫板單挑的。

如果說張飛的大腦幹不過諸葛亮,那原也在情理之中,否則,他憑什麼和大哥二哥三番五次地去請人家。

可能有人會認為文人在某些方面會勝過武人,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純粹的文人和純粹的武人是一樣的。關鍵是諸葛亮這種人他不是純粹的文人。


亦喻之


三國演義,劉備三請諸葛亮,乃臥龍先生,熟讀兵書,

跟隨劉備後,君臣相稱,雖不會武功,但計謀了得,多次戰役,坐陣指揮,

為劉備大業取得重大成績,而張飛區區武夫,雖然功夫厲害,有勇而少謀,

自然不敢和諸葛亮動粗,況且不可以動粗,

這就是張飛打不過,(諸葛臥龍先生),的簡單概括。





巴黎街角A


諸葛亮是文人,劉備三請諸葛亮,來了之後,劉備對其禮遇有加,如魚得水,每天吃住在一起,談論天下大事。這時候關羽張飛有點看不過了,後來曹兵來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打敗曹兵,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場戰役獲得了成功,此後關羽、張飛對諸葛亮也敬重起來,開始佩服諸葛亮,其次諸葛亮這個人嘴很會說的,也比較高調,我想關張已經比較佩服諸葛亮,但是心裡多少還是有些高傲。


鬼谷奇書


你這是寫錯了還是要問,張飛那麼厲害為什麼卻把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我只能回答你,兩者的性質不一樣,諸葛亮是帥才,可以統領千軍萬馬,排兵佈陣,而張飛只能奮勇殺敵,兵者詭道也,打仗武藝再高,力氣再大,都打不過智慧。


孤曰


不是打不過,而是諸葛亮會計謀,而張飛只會匹夫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