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一切從簡,不辦宴席是不孝嗎?會被村裡長輩罵嗎?

觀察者一


婚喪事大操大辦這個問題,反映了現在農村中,很不好的一個就行風氣,也是一大需要改變的社會現象。

雲鶴在過年前後,參加了幾個朋友同事家裡的紅白喜事。我們這裡把結婚和老人過世喪葬俗稱紅白喜事。我參加的幾個婚禮喪禮中,印象深刻的還是老人過世喪禮的場面,有的規模很大,時間很長,一辦就是好幾天,有的喪事上,唱歌跳舞,敲鑼打鼓,紅黃柳綠,鼓樂齊鳴,熱鬧非凡。



事後詢問當事人,他也是被逼無奈,滿腹怨言,他們村莊這幾年都是這樣,喪事規模互相攀比,不管家庭條件好壞,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實在是沒有辦法不大操大辦。否則,鄉親們會看不起你,背後議論你。



這裡面,還有一個隱情就是,老人生前兒女是不是孝順,贍養老人是不是做到位了,反倒是沒有人關心了。似乎你孝順不孝順,不是看你怎樣生前侍候老人,而是看你死後能不能給老人風光大葬,大辦喪事,越隆重越孝順。



這種現象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好像還有越演愈烈的趨勢。

對這種現象,當事的村民其實內心也是反對的,他們私下裡也情緒很大,呼喚“重養輕葬”,把精力金錢用在老人生前的生活供養上,喪事要從簡從快,移風易俗,完善喪葬改革辦法。他們也呼籲,更多的人聯合起來,抵制這種不良風氣,在村裡由能人牽頭,成立紅白事理事會,統一標準,明確村規民約,共同努力,抵制紅白事大操大辦之風的蔓延。


學文說話


喪事從簡,按我個人的想法,應該沒有什麼錯。

喪事,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辦法,有些地方簡單辦下都要十多萬。像我老家,隆重的辦,也就四萬塊左右,因為我老家現在還保持土葬。

死後隆重給長輩辦喪事,不如活著的時候多孝順,這才不被人說三道四。生前不孝,死後隆重辦喪事還有什麼用,左鄰右舍又不是不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趁父母健在,多孝順孝順父母吧,常回家看看。
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貴山貴水龍阿哥


我們這邊,基本都是簡單辦的,一般不會超過一萬塊錢。我舅家表哥是個體老闆,資產過億。當初姥姥九十歲生日的時候,表哥給操辦了一次,甚是風光,然後幾年,用專車加輪椅拉著老太太去了很多地方,並且每次出差出國回來都會給老太太帶禮物。表哥的孝順三里五村的都知道。老太太病了,表哥出錢給治療。後來老太太故去,很多人慫恿表哥要大操大辦一次,要請吹鼓手,請樂隊,宴賓客。我表哥不為所動,堅持簡單操辦,但沒有説其不孝的。


騎驢冒雪過小橋


我母親身體一直欠安,按村裡的習俗,子女會提前做好生後事(修個漂亮的活人墓,估計要幾萬塊把)

因為我長期不在村裡生活,對修墓的事不懂,去年我專程問了村裡的老人,都說讓父母自己選地方再修。

於是我問了母親,她說:周總理埋哪兒了?隨後拿出一封信,上面大慨寫的是:過世後不請客,不修墓,火化後讓我拿個鋤頭挖個坑埋掉,再扶平泥土,不磊土堆,不立碑…

這事被村裡人知道了,說什麼的都有,我又找母親談了一次,她還是沒有讓步。

春節回家長輩們找上門質問我,話裡話外意思是,不準這樣幹,丟家族人的臉,會讓人戳脊梁骨,讓我按規矩辦,抽時間修墓…

母親聽不下去了,就說,要不把生後事交給你們辦,你們愛咋修咋修,愛咋辦咋辦,反正修你們家裡,我們家就照我說的辦,你們說我女兒不孝就不孝了?村裡人又不是沒長眼睛,我是吃差了,還是穿差了,我享受過的東西,恐怕村裡像我這個年紀的沒第二個了吧?

長輩們都灰溜溜的回家了,隨後村裡原本打算修墓的人家都沒動工了,我覺得我媽說得對,孝不是生後,而是生前,我百年之後也打算這麼幹,萬事都是開頭難,我願意做第一個生後不孝之人,別人愛咋說咋說…


用戶808165369016


我在北京見過一些辦理喪事的,她女兒還在外地。家裡就開一個追悼會,然後將骨灰埋在馬路邊上有一個小墳堆,至親女兒還沒有回家。

我們南方人都說北方,在北方做人沒意思,死了還不如南方的一條狗。

中國古話有句這樣的“招個好父親,辦一場風光好婚事,招個好兒子,辦一場好喪事”

因各個地方不一樣,各地方風俗都不一樣。

我們這裡從漢朝的文化就傳承到如今,“夜歌”但是佛事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些做了佛法的人,在陰間道路上走得好,也容易投胎做人。主要是將他在凡間所做的罪過將它減輕。在民間大量流出陰間的事情。

有兩位好友生前說過一句玩笑話。一個對方另一人說,彼此誰先死,另一方要燒一棟房子他,在90年代一人客死廣東,後來真的找好友又要了一棟房,還有新魂不知道自己的屋,很多沒進去,如有一個人做夢,一個女人常期住在他家父母屋簷下,她媽說“你有房子在周灣三杈”她居然不知道兒子已經給他做過法事,說給她了。

問題出在哪裡?就是勸靈時沒有好好勸進去,這就是根源所在。因為是新魂,所以他不知道那房子是他的。當然這樣的故事很多。

但是所有的時候,在臨終之前,手上一定要滿足他生前所喜愛的東西。拿在手上,這樣的東西才會帶走,這是有真實的案例的。

我家有一個嬸嬸他想念自己的兒子上吊去世。

因為年輕的嫂嫂不知道一些規矩,她大膽一個人,解綁繩,後老人,提醒他家人。

要將繩索斬掉我在廁所糞坑裡,並且甩一巴掌,打掉她的威風。

事後家人把繩索斬成好幾截仍在廁所,但是這個時候已經不起作用了,她已經將自己的奪命繩索拿去了。

後來她的好朋友好幾個都做過夢。

有一天晚上她朋友做了一個夢“我將繩子放在你家的抽屜桌上”鬼說,她朋友說“你趕緊拿回去,不要放在這裡”後來請人做巫事,她拿著繩子,還會找一個替死鬼。

不然她不會網生的,因為她不是好死的,在閻王那一邊是受到懲罰的。

關於這些事情有太多,他的一個兒子在海南去世,他給好朋友一個夢,在那邊什麼都好,就是沒有錢用,他的朋友是一位老師,什麼也不相信。但是那天晚上他相信了,他馬上燒了很多錢紙給他。還有一位朋友做了幾個夢,他在那邊沒有煙吃,這位朋友後來又多次燒幾包煙給他。

老人傳下的還是有一部分是對的,我伯父就將死去的爺爺前幾輩子欠的50兩銀子,在70年代300元還給人家了。當然這其中的故事太長了,我寫了日誌。


情商不商情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都很沉重,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生前多近孝道大家都會說,可真正做好的有幾人啊。我今年40歲了老父親73歲母親72歲,我們不在一起生活相聚15公里,平時都是母親照顧父親,我只有星期六或星期天帶孩子回老家和父母相聚。總覺得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可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孩子上學這也算個理由吧,老婆上班看著大家都很忙。天天都在忙,時間過得真快孩子大得都12歲了,可是總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多陪伴父母身邊。我個人認為孝敬父母,父母再世多陪伴,依據自身條件儘可能的多給父母做點什麼。儘可能的不讓父母擔心,這也許就算孝道的一種。我個人認為,人死以後大操大辦,一點用處也沒有。生前多盡孝,死後簡單明瞭,又是僱這子又僱那一點意義也沒有。


重慶龍文鋼管


以前喪事大辦,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給父母辦體面的葬禮,既告慰雙親又安慰自己。一種是攀比心態隨大流,別人大辦我不辦,就會沒面子。

現在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更重視生前盡孝。沒有人會罵你,只是你不敢嘗試。

部分地區大操大辦還是比較嚴重,流水席,歌舞團是標配。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氛圍,人人都要面子,尤其是涉及到孝順名聲時,心裡排斥還是得辦。所以杜絕大辦喪事的關鍵還是移風易俗。

鄉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介入定規矩,但是缺乏約束力,總是有人裝土豪破規矩。


遠去的鄉愁


父親是“天”,父親的離世是天大的事。喪事怎麼辦?要視“情況”而定,一切得由你拿主意。

這裡所說的“情況”,大致有這幾個方面:

一、有無節約辦喪事的地方規定。現在提倡的是移風易俗,創建健康文明的鄉村民風。我們這裡已經有政策出臺,酒席不超過十桌,不得請“陰陽”、設“道場”,要完全清除封建迷信的流毒。如果有這樣規定,可不敢“頂風作案”,否則要罰款的。


二,父親生前做兒子的盡孝沒有?現在的年輕人因兄弟分家、打工忙、經濟負擔重、“怕老婆”等等的原因,顛覆了“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出現了父母被“輪飯養老”、或不管不顧、或趕出家門等反常和違背孝道的事來。以至是老人自食其力,度日如年。有病不能得到及時的醫治,可憐地離開人世。如果你也有這樣行為,父親的去世,喪事不但要辦,還有大操大辦:一來做為對你不盡孝的懲罰,二來是對父親的一種補償。

三、父親是否在你精心照顧下度過晚年生活。不能不說,絕大多數的子女是很孝敬老人的。不讓幹活、常換洗衣服、被褥,飯碗雙手接在父母手中,晚上燒炕,有的還早晨起來為老人倒尿壺;每年領父母到醫院檢查身體,有病早治療;一旦父母臥床了,端屎接尿……完完全全盡到了做兒子責任和義務。如果是這樣的話,沒有必要大擺宴席,做那圖名聲、爭面子的事。鄉鄰理解,父親也會心安的。

不過,從你提問來看,你本身就想“一切從簡”,是經濟原因,還是另有隱情?這辦不辦宴席還用問別人嗎?


為生活而提神


厚養薄葬,最為孝。活時不贍養,死後卻大講排場,更有甚者,燒錢辦喪事音樂會,即便辦得驚天地泣鬼神,也只是做給活人看的。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對好些人來說,老人去世,都會給老人辦個體面和風光的葬禮,以表現子女的孝順。有的只是做光面子,人前孝順,辦個風光葬禮以堵住悠悠眾口,而有的人也是為了彌補對老人的虧欠。



那老人去世後是不是非得辦酒席?不辦酒席是否就屬於不孝順?村裡的那些老輩子些會不會在背後指指點點說自己不孝順呢?

一、不請自來的賓客多

農村自古以來就是白色事不請客自來,這點毋庸置疑。喪事葬禮不是簡單地挖個坑就埋了就了事,光是葬禮的禮數就涉及到打金井、迎跪、開路、「破地獄」、下祭文、辭靈、發喪出殯、下葬、壘墳頭……等等,兩天三夜不合眼是常有之事。刺楸這邊的禮數是請道士敲打類似川劇的鑼鼓。



此前村裡辦酒席,老人多半佈施了情出去,那些人肯定會前來還情,幫著忙前忙後。此外,老人生前好友、故人也會前來弔唁。不可能讓眾賓客在那裡乾站著看或者直接逐客吧,這就涉及到招待賓客,招待賓客與其他酒席差不多。所以,刺楸認為,正常情況下,酒席是必不可少的,並不會因為辦酒席就屬於大操大辦。

二、小辦或不辦都不現實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請人做禮數或者直接接人情,可不可以小辦或不辦呢?刺楸只有三個字,不可能!

在農村,老人去世後按照傳統,一般要停喪三天,在刺楸這邊,一般是第三日發喪出殯,即就算是某天晚上接近十二點去世,也要在第三天早上發喪出殯,而如果晚上十二點剛過去世的,那就要多停一天。這是禮數,不這樣做的話,村裡老輩子們肯定會提醒主家了。



這麼長的時間,即便想拖著不招待賓客也不行了,且無論如何都要招待前來幫忙的人。

三、特殊情況才不辦酒席

當然,農村不辦酒席的喪事也有,那就是無兒無女、舉目無親的孤寡老人去世,因無人操辦,生前也沒存多餘的棺材本兒,也就無人替他辦了,一般是生產隊幫忙將其埋葬。


以上就是刺楸對老人去世後子女想一切從簡而不辦酒席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真正孝順的孝子孝女,根本不需要通過大辦父母的喪事來彰顯自己的孝順,如果你是一個孝順的人,左鄰右舍大傢伙都看在眼裡,不管你是厚葬還是簡單,都不會有人說你不教,反倒是那些生前不孝順,死後喜歡大操大辦的兒女,才會招來人們的恥笑。生前不孝,死後裝像,這樣的人才會被罵。

我記得父親去世之後,家裡的大爺叔叔們都建議我們多請幾個喇叭手,認為我們都已經成家了,又哥兄姐弟的好幾個,不熱熱鬧鬧的搞一下不好看,因為在我們農村,請的喇叭越多看上去葬禮越有面兒。但我們沒有采納,從父親去世前,我們就達成了統一戰線,只要父親在世問心無愧,我們一切從簡,完全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做給別人看,花的是自己的錢,還得自己人跟著不斷的折騰,沒有任何意義。即使葬禮辦的再豪華,大夥一時看個熱鬧,但過不了幾天沒人會再想起你曾經辦過的風光葬禮。

實際上,大操大辦紅白喜事是一件很不符合時代要求的陋習,除了造成了水漲船高的攀比之外,給人帶來經濟壓力,其它沒有一點正面意義,費心勞神不說,還折騰人折騰錢,如果我們把這種精力和財力放在生前照顧老人身上,豈不更好。

長輩們罵就罵吧,無所謂,看熱鬧的從來只追求更熱鬧,他們看上去是在鼓勵你孝順,其實就是在竄掇你搞個場面讓他們熱鬧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