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1915年,西街116號豪宅“洲紫新築”落成。自此菲律賓華僑宋文圃帶上家鄉的妻,遠走異鄉。

宋文圃原名宋道南,在菲律賓創辦酒廠。令人納悶的是,這位低調的富商並沒有在當地的文史資料中留下名字,只留下泉州西街的豪宅,任憑人們猜想他生意場上曾經的輝煌。

一個世紀之後,守護西街老宅的孫女宋麗華猶豫再三,說起一些祖上不太為人所熟悉的往事。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 宋宅116號洲紫新築,對外界一直是一個謎。

人們習慣這樣稱呼:那座宋宅裡有個宋阿姨……”

宋文圃在菲律賓經商,但骨子裡是個傳統的閩南男子。掙了大錢,必定要回老家起大厝。而且購置水門巷店面、平水廟大片龍眼林地等地塊。

宋麗華阿姨聽聞家中前輩說起,宋家原來家在泉州“糖廠”附近,應該在潘山這個區域。祖父宋文圃1912年買下西街116號的地塊,原來是西街望族粘氏的家產。粘氏乃居住在古城的女真族後裔,曾名人輩出。拿下西街東塔旁三千多平方米的地塊,必定轟動一時。三年之後,“洲紫新築”落成。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那個時候,尚且沒有聞名遐邇的泉州中山路。泉州城裡的洋樓,恐怕只有數百米外剛落成三年的陳光純故居。

大家現在能看到的“洲紫新築”格局和當年落成時相當:門匾“洲紫新築”四個字,是由書法家趙孟頫遺墨中揀字而得。門聯“洲水一源流芳荔圃,紫雲雙塔輝映棣華”,仔細品讀,對聯大有深意,融合了“紫雲”、“雙塔”等泉州元素,也把主人宋文圃的“圃字”嵌入聯中。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 上圖左為嵌在紅磚牆面上的蝙蝠彩雕,上圖右為螺鈿,貝殼的光澤熠熠生輝。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螺鈿是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的鑲嵌工藝。

民居前半部分為兩落三開間雙重護厝的官式大厝。與別家的大厝不同,第二列護厝伸長超過石埕,延伸到臨街店面。巨大的石埕,兩側各有圓形月洞通往護厝。“護厝是給僕人居住,兩邊需要兩排護厝,說明宋家曾經人丁興旺或者僕人極多。”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文博館員梁春光說。

房內雕樑畫棟,塌壽、水車堵、鏡面牆等裝飾題材考究。祥禽瑞獸、人物花鳥極盡奢華,歷經百年仍色澤不減。主人家中擺放著從菲律賓遠渡重洋帶回來的桌椅。圓桌設計考究,可拼可拆,佈滿華貴的螺鈿,貝殼的光澤熠熠生輝,讓老宅顯得更加與眾不同。還有幾把靠背椅,木板鑲在鐵藝上,雖然歷經百年鏽跡斑斑,但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的奢華。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 這兩張圓桌設計考究,可拼可拆拆開即可成為兩張半圓桌,靠牆用”

宋宅後座洋樓自成一體,但又和前半部分的官式大厝同在宋宅圍牆之內,中西風格遙相呼應。據梁春光著的《泉州華僑民居》,這座洋樓的斷裂式山花有巴洛克風格,當時從海外帶來洋樓圖紙和建築材料,楠木、鐵條等用船運到筍江橋邊,再請人力扛到西街。原本準備用框架式的鋼筋水泥蓋洋樓,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緣故,運輸材料困難,只能改成磚木結構。

宋宅洋樓設計考究,洋樓雙開大門右下方有一扇剛好一人通過的券頂小門,是“大門套小門,門內有佳人”的寓意。洋樓窗戶都有三層之多,裡面的木板用來擋光,中間的玻璃方便採光。兩扇窗用木條分割成12部分,中間嵌入小塊的方形玻璃,最外面是幾根粗壯的鐵條防盜。鐵條一根據說有十幾斤重呢。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宋阿姨講述了一段插曲。大鍊鋼鐵的年代,宋家在平水廟的龍眼林地被徵用做鋼鐵廠,有人想把宋宅裡的鐵條給拆卸下來鍊鋼鐵。宋家人束手無策之時,菲律賓歸僑王今生老市長挺身而出,制止了拆鐵條的行為。老市長還要求對宋家給予一定的賠償,但掌管家事的宋文圃弟媳陳墮娟謝絕了政府的好意。

宋文圃幾乎沒有在西街宋宅住過,甚至當初起大厝,都是通過僑批匯款,委託弟弟宋道輝建房。宋道輝為哥哥建房的手續四處奔波,不幸在往縣衙申請批地的路上突然身亡,未竟之事只能由妻子陳墮娟代為操持。這位宋家媳婦將家中操持得井井有條,是個典型的閩南賢妻良母。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宋阿姨說,當初建房時,有個記賬的先生叫吳序乞。這吳序乞辦事認真,深得宋家欣賞。豪宅落成之後,宋文圃帶著吳序乞下南洋謀生。吳序乞頗有經商本事,最後也賺到大錢,回到泉州城裡,在西街裴巷深處買下庭院,蓋起一幢兩層洋樓。

現在這洋樓也還在,主人全都移居海外,請人代為看護。兩座南洋建築落成時間相距二、三十年,位置卻臨近,也許是吳先生想著報恩,才在宋宅不遠處落戶。宋阿姨說,她本不知情,倒是吳家後人返鄉說起才知原委。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泉州人或許不瞭解宋文圃,但說起他家的“洲紫新築”,卻無人不曉。宋文圃生前曾是培元中學、通政小學、西隅小學的校董,然而關於他的資料卻不多,讓人思之不解。

華僑歷史博物館文博館員梁春光揣測,或許是宋文圃為人低調,也可能是當時的菲律賓華僑組織尚且不健全。還有一種可能是宋文圃在菲律賓使用外文名字,是家鄉人所不瞭解的。梁春光曾有意在菲律賓查詢當年的資料,無奈一直沒有宋文圃的印跡。

宋家的宅院成為許多曾經暫住在那裡的人共通的回憶。這裡被借用做部隊駐紮地、公安辦公場所,在時局不穩時,反而是安靜的角落。因為房屋多,解放後也曾臨時安置菲律賓歸僑家庭。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洋房前的空地,是許多孩子的樂園。那時後院滿樹的龍眼、葡萄,孩子們應季去採摘。“吵吵嚷嚷的,好像成熟果子的香氣,把整條西街的孩子都吸引來了。”宋阿姨回憶往事,露出難得的笑容。

很多住過宋宅的人後來回來,還會來敲門,敘敘舊講講以前住在這裡的故事。前兩年,才有一位中年人從外省來,說他的父親曾經在公安部隊工作過,地點就在宋宅裡。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宋麗華的先生傅孫珏原是通政巷3號長大的,是著名華僑傅無悶的侄兒。傅無悶曾是菲律賓華文報的創辦人,是泉州走出去的同盟會會員。

宋家與傅家聯姻,屬泉州古城裡名門與名門結緣。後來傅無悶的兒子成為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新聞秘書。傅無悶的孫女是傅海燕,也在新加坡任要職。

2010年11月,時任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傅海燕回到泉州尋根,也和宋麗華女士一家親切的見了面,現在兩家人還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90年代,有人準備出5000萬元買下“洲紫新築”,宋麗華拒絕了。不能讓海外的子孫找不到家,宋阿姨堅定地守護著宋宅。十幾年前,後花園洋樓在臺風侵襲下,邊廊和前廊大部分倒塌,一些立柱也搖搖欲墜,讓宋麗華寢食難安。

2015年,西街宋宅116號後座洋樓作為古城建築整治修繕示範點,啟動修繕。看到洋樓重煥新生,宋麗華的心放了下來。然而前院的官式大厝情形也不容樂觀,兩邊的護厝破損日漸嚴重。她時常拒絕無關的訪客,反覆用閩南語說著“看也沒路用”。其實是她為老宅心急如焚,又惋惜自責。

宋阿姨當年退休後就搬到宋宅116號,只為了守護。這是祖上的心血,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尋根的方向。

神秘的泉州西街116號,100年前的貝殼光依然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