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春暖花開,又到了穿絲襪的季節,最近,網絡上一款“菠蘿襪”火了,從視頻演示來看,這款絲襪裡裝上菠蘿都沒有被勾破,與普通的絲襪相比,堪稱“奇蹟”。那麼,這款絲襪為什麼這麼“堅強”,它不勾絲的奧秘在哪裡呢?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絲襪為什麼會脫散?

這就要從製造絲襪的原料和工藝說起了,絲襪多是採用錦綸包氨綸的包芯紗經緯編工藝編織而成。普通的絲襪勾絲後很快會形成梯狀的脫散條,一方面是由於緯編工藝結構為線圈穿套,某一線圈脫散後,與其穿套在一起的線圈所受拉力會失去平衡,從而“一脫到底”;另一方面,絲襪中的氨綸彈性很大,線圈脫散後氨綸的回縮會進一步加速絲襪的脫散。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緯編線圈脫散示意圖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這種脫散現象除了在絲襪中經常出現,在其他高彈的緯編針織面料中也可能會出現。為了解決這種脫散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防脫散氨綸。

絲襪怎樣實現不勾絲、防脫散?

防脫散氨綸,又稱低溫熱黏合氨綸或低熔點氨綸,它的特點是在染色或熱定形等加工環節受熱熔融,實現氨綸與氨綸或氨綸與其他纖維相互黏合,難以剝離,也就是說通過防脫散氨綸將線圈與線圈之間“鎖死”,這樣,即使有外力刮劃、裁剪或反覆拉伸,都不容易引起絲線脫散、毛邊或捲曲。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線圈脫散後被鎖定不再繼續脫散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含有氨綸的面料通常需要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熱定形處理,以消除面料表面的折皺,同時保證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普通氨綸裸絲的熱定形溫度一般在190℃~195℃,而防脫散氨綸的熱定形溫度可以低至100℃左右。


1、防脫散氨綸的製備方法

防脫散氨綸的關鍵在於要使氨綸具有特殊的熱熔黏合性,同時還要保持氨綸一定的彈性及強度。目前,生產防脫散氨綸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熔紡技術和幹紡技術。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①熔紡技術

普通的熔紡氨綸本身是具備一定的防脫散性能的,但是與市場上真正的防脫散氨綸相比,熔紡氨綸在回彈性、耐高溫性以及黏合強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不過,熔紡技術仍是不少公司生產防脫散氨綸的重要方法。

比如,日本日清紡公司在2003年就申請了高度易熔的聚氨酯纖維發明專利,該纖維的熔點是180℃,乾熱定形條件是170~190℃,30~180s,溼熱定形條件為105~125℃、5~30s。

海寧新高纖維有限公司同樣採用熔融紡絲技術製備了一種低熔點防脫散的氨綸,採用該工藝技術製備氨綸時,交聯劑的用量決定了成品絲的熱熔黏合性。

熔紡技術生產防脫散氨綸本身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整個工藝過程簡單、生產設備投資少,但是熔紡所需的聚氨酯切片的生產供應很可能會限制該技術大規模產業發展。目前,該切片主要由國外公司供應,國內只有極少數的公司能夠提供品質優良的切片產品。

②幹紡技術

普通幹紡氨綸不具有熱熔黏合性能,耐熱性優異,其軟化點往往超過200℃,這主要與其聚合物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脲基結構有關。

日本旭化成公司發明了一種具有高回覆性、高耐熱性並可防止面料脫散的聚氨酯脲彈性纖維,該彈性纖維由聚氨酯脲以及聚氨酯兩種成分組成:其中聚氨酯脲為主體,質量分數超過60%;為纖維提供熱黏合性的聚氨酯成分含量相對較少,質量分數在5%~40%。由於在這種纖維表面分佈的聚氨酯成分較少,因此熱定形時只有一部分結點可以熔融粘合,所以防脫散的效果有限。

美國英威達公司發明了一種具有特殊皮芯結構的低溫熱熔氨綸,皮層主要為低熔點的熱敏性聚合物,且佔比低於20%,芯層成分是有良好耐熱性的聚氨酯脲或其混合物構成,佔比超過80%。這樣的組合形式,即保證了纖維具有良好的熱熔粘合性,同時也保證了纖維的熱穩定性和回彈性。不過,這項技術需要高精密度的異形噴絲孔組件設備,且雙組分又是通過兩個齒輪泵進行輸送,設備成本較高,同時,還要精準控制兩種聚合物的黏度、濃度,工藝控制要求高。

2、防脫散氨綸的市場行情

“菠蘿襪”火了,它的防脫散原理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