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飛機上機炮裝在哪裡?

天蓬小魔王




機槍和機炮是二戰時期戰機最常見的武器,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12.7mm一下的機槍,而機炮則是在二戰後期的新型戰機上才開始使用。戰鬥機的機槍是以固定的方式安裝在機頭或者機翼上,通常安裝數量為2~8挺;轟炸機由於機體龐大,載荷高,所以機槍數量通常為4~15挺,機鼻、機身、機腹、機背、機尾均安裝有可旋轉式的機槍架和機槍炮塔。下圖圓圈中的小孔就是戰鬥機機炮位置



我們先來了解戰鬥機的機槍/機炮。以德國的Me-109系列戰鬥機為例,初級版的Me-109B型戰鬥機使用3挺7.92毫米的MG-17機槍,在機頭兩側各安裝有一挺同步機槍,引擎蓋上安裝有一挺中軸機槍,開火時子彈從高速旋轉的螺旋槳縫隙中飛出;由於7.92mm機槍火力過於孱弱,在後期的升級版中把小口徑機槍改為大口徑機槍和機炮。如終極升級版正在做ME-109K,機頭兩側的7.92mm同步機槍換成15mm的大口徑機槍,引擎蓋上的中軸機槍改為一門30mm機炮。德國人喜歡把武器安裝在機頭,就連Me-262噴氣式戰鬥機的30mm機炮也安裝在機頭。下圖為世界上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Me-262,四門機炮佈局在機頭上方



美軍的戰鬥機習慣將武器安裝在機翼上,以最具代表性的P-51“野馬”戰鬥機為例,初級版的P-51同樣使用小口徑機槍做為機載武器,MK-I型“野馬”配備8挺7.62mm勃朗寧機槍(兩側機翼各四挺),中期改進型更換為6挺12.7mm機槍,野馬升級版MK-IA型使用4門20mm機炮。小鬼子的零式戰鬥機則為機頭加機翼均安裝機炮和機槍,機頭兩側安裝兩挺7.7mm同步機槍,每挺攜彈700發;兩側機翼各安裝一門20mm機炮,每門帶彈60發。下圖為裝備6挺12.7mm機槍的P-51“野馬”戰鬥機,六挺機槍分佈在兩側機翼上




轟炸機的機槍數量就非常多了,為了達到無死角火力覆蓋,大中型轟炸機能在機身各個部位安裝4~12挺機槍。以美軍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和B-29同溫層堡壘轟炸機為例,該機機首炮塔中裝備雙管7.62毫米機槍,機背炮低阻外形透明凸罩炮塔、機腹炮塔類似浴盆的炮塔艙、機尾炮塔,機身左右舷各一挺12.7mm勃朗寧機槍,總共裝備10挺機槍。而B-29同溫層堡壘轟炸機由於飛行高度達10000米左右,外界氣溫為零下50度,再加上全增壓乘員艙設計,無法使用人操炮塔,所以採用了遙控炮塔系統。原型機機身上一共安裝了5個炮塔,機身背部前後各一個(前背部炮塔機槍數量為四挺);腹部前後各一個,最後一個是尾炮塔,每個炮塔裝備12.7毫米機槍兩挺,尾炮塔再增加一門20毫米炮。四個遙控炮塔和尾炮塔中的12挺12.7毫米機槍,每挺攜彈1,000發,尾炮塔的20毫米帶彈100發,總共15挺/門機載武器。下圖為B-29模型



現代戰機中轟炸機已經全部取消機槍和機炮,只有戰鬥機仍然在機身上安裝機炮,如美軍的F-22隱身戰鬥機安裝了一門20mm6管“火神”機炮,備彈480發;只有專門執行對地火力支援的AC-130“空中炮艇”還裝備著大型火炮和機槍。下圖為正在用側面火力實施對地打擊的AC-130“空中炮艇”,AC-130的火炮全部安裝在機身左舷,火力配置為105mm加農炮一門、40mm航炮一門(高射炮改裝)、30mm多管“火神”機炮一門。


兵器知識譜


二戰時期的軍用飛機攻擊武器或者說是自衛武器基本上以7.62/7.7/12.7mm口徑機槍或者20/23mm機炮為主,不過說到安裝位置,那就方式比較多了,大體上上有著下面幾種吧:

1、機身頭部;

機身頭部前置安裝機槍機炮對於二戰時期的戰鬥機而言,由於發明的差動器裝置,徹底解決可能誤擊前方螺旋槳的問題,從而成為主流的機槍/機炮安裝方式(多數在機頭上方),畢竟這個角度對於飛行員而言瞄準更好一些。

當然有些特殊的機型,比如P-38雙發戰鬥機,機頭前端位置沒有設置發動機,這裡正好可以集中配置武器。

2、機翼前緣內部;

機頭位置設置機槍/機炮,對於單發戰鬥機而言畢竟空間有限,無法配置更多的機槍/機炮。為了加強火力,大多數戰鬥機都會在機翼前緣內置配置四門或者六門機槍/機炮,從而具備超強火力。

3、機翼下方吊艙;

二戰期間少數機型,比如德國的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就是採用了機翼外掛機炮吊艙的方式配置兩門大口徑機炮,從而具備更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4、駕駛艙後部;

在駕駛艙後部配置機炮/機槍,一般多見於海軍的艦載魚雷機或者攻擊機,這種機型機組成員多數為2-3人,最後方的為機槍手並且兼無線電通訊員,從而有利於長距離的飛行任務。

5、機身周圍——機背、機腹、機尾、機身兩側等

對於遠程轟炸機而言,尤其是四發大型轟炸機,為了進行地毯式戰略轟炸任務,往往採用大編隊飛行。各個轟炸機本身都攜帶了12-20多門自衛機槍/機炮,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整個編隊就可以全方位的擁有自衛火力,相當於一個可以飛行的空中“刺蝟”。以美國B-17轟炸機為例,機背、機腹、機尾、機身兩側、機頭下方、機頭前方等處都設置了單發或者雙發機槍/機炮,火力夠猛。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二戰時期是戰鬥機、轟炸機大量參戰、屬於螺旋槳時代。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轟炸機主要作戰武器就是機載機槍/機炮不。航空機槍口徑20~23毫米、有單管、雙管、並列多管、航空機炮23~30毫米同樣有單管和多管。

二戰時期的機載機槍/機炮按裝位置大多數在兩側機翼、機頭、雙座型還有尾炮/機槍、機身上……

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前後左右上下都按裝了機槍/機炮、這種佈局一直沿續1960年代的飛機上。

戰鬥機的機槍/機炮佈設在機身兩側和機體今天的戰鬥機繼續保持不變。

二戰時期戰鬥機飛行速度慢、作戰模式雙方都是採用糾纏在一起近距離瞄準射擊、轟炸機上配備了射擊員、甚至於二戰時期的運輸機上都配置的尾炮。

配圖、有經典的二戰時期的戰鬥機、轟炸機機槍/機炮裝備模式、供參考。











孔乙己亂彈


機槍機炮的安裝,二戰各國分做兩個派系,蘇德的戰鬥機喜歡佈置在飛機的中軸,即為軸炮,一般是兩挺機槍加一門機炮的配置,這樣是為了方便瞄準,且設計精度較好,不過缺點也是有的,例如德國的BF109系列和190D系列,在發動機側面會伸出一個小口,那個是增壓器,因為軸炮的緣故,增壓機就只能放在邊上,影響一部分氣動和美觀,而蘇軍早期的飛機使用軸炮就沒有這個問題,早期蘇軍的飛機都定位在低空,不需要增壓機,再者,蘇軍的飛機機翼很多都是木頭的,強度不足,無法安裝機槍或者機炮,後期蘇軍的戰鬥機為了不影響增壓機,直接把機炮佈置在了發動機上方,這也是為何蘇聯有些戰鬥機的頭部非常大。而盟軍哪裡則是更喜歡機翼攜帶武器,這樣能夠有更多的火力,例如英國的噴火,兩門西斯帕諾加上4門7.7機槍,後期把7.7機槍換成了兩門12.7,甚至到最後直接塞了4門西斯帕諾,而對面的德國人呢?為了增加火力對付盟軍的轟炸機,109系列裝上了機炮吊艙,影響機動不說,備彈量也不如軸炮上的多,而190A8更是安裝了4門MG151機炮,這玩意去拆轟炸機的時候甚至需要109伴隨護航,因為他超重了,面對盟軍的戰鬥機時毫無機動可言,需要109系列的保護。美軍的陸航更偏愛12.7mm的重機槍,裝藥多,威力大,在更換了m20穿甲燃燒曳光彈的時候,對付飛機的效果十分不錯,美軍陸航的思維就是載彈量多,持續命中,而海軍則不這麼想,海軍航空兵在後期型的F4U4上面直接上了4門ANM2/3機炮,威力十分的大,而且備彈量大,打起來面對日本人的0式和後期的那些三式戰,四式戰還是很簡單的,我不僅發動機比你好,產能在全空域都比你高,速度比你快,武器比你好。以至於後面日本飛機也只能發動神風攻擊(沒有飛行員也是一回事)而對面的德國,只能利用噴氣機來抵消盟軍的性能優勢,而me262不需要塞一個大大的螺旋槳和發動機在前面,前面就有了很大的空間,德國人就給他裝上了4門30mm的機炮,這樣方便瞄準,而且也不會影響機動(不需要掛吊艙了,機翼已經有發動機了)而且30炮巨大的威力和在當時極其快的速度,給盟軍的轟炸機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損失


齊柏林級空母


如果不是機槍,而是機炮,戰鬥機上安裝的多,轟炸機上安裝的少。

因為轟炸機上主要安裝的是自衛武器。為了擴大射界,都是活動的為主。靠人力操縱的以機槍為主,機炮的後坐力太大,不易操縱。

轟炸機上的機槍一般安裝在頭部,(可用於對地掃射),機尾(防護尾追的戰鬥機),機身上部,機身下部和機身兩側。

以美國B-24D轟炸機為例。機上裝有10挺0.5英寸(12.7毫米)機槍。機頭2挺,尾炮塔2挺,機背炮塔2挺,機腹球形炮塔2挺,機身兩側各1挺。

戰鬥機的機槍安裝在機頭和機翼上。機炮一般是在機頭安裝一門。

機頭射擊,子彈要穿過螺旋槳。受射擊協調器限制了射速。機炮的射速低於機槍,在機頭比較合適。

英美的機槍安裝在機翼的比較多。通過安裝角度,在機頭前幾百米處交匯。

德國Bf-109戰鬥機,在螺旋槳軸心安裝了一門30毫米機炮,機頭上部2挺機槍,每側機翼一挺機槍。

英國噴火早期型在機翼安裝8挺機槍。後來改成2門機炮加4挺機槍。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可以理解為有兩種,第一類似於德國bf109的航炮和機槍,機鼻的位置是一門20或30毫米的航炮,發動機上面是兩挺7.92或13毫米機槍,當然,必須加裝設計調節器,以防止打到螺旋槳。第二類似P51野馬,在機翼上,每邊3挺12.7機槍,一共6挺,要求飛機機翼強度高


斯邁歐的節奏


大多數安裝在機頭,通過機槍協調器和發動機聯動以避免擊中自家螺旋槳


環繞視野


裝在飛機的駕駛艙外面的。


用戶4396967873011


戰鬥機主要都是機頭和機翼。轟炸機特別是大型轟炸機還有機腹,機尾設置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